──追寻一个消失了的民族“僰”
黎成田
(字数4062字)
僰人,一个把历史沉淀在峭壁上的民族,一个在华夏边陲开疆拓土几千年,而又突然间销声匿迹了的民族。
悬棺,一个消亡民族的历史见证,一部被历史的风霜冻僵了的民族文化史。
一踏上古僰侯国的土壤,金沙江上游,南广河两岸已是山黛天蓝。然而,我的一颗跳动的心却怦然有声。一阵悲冷的山风掠过高耸的山崖朝我阴袭而来,那些高悬在千韧绝壁上阴魂不散的具具棺木,那些低伏在路旁溪边飘零散落的颓垣断壁,那些经历了岁月的摩挲依然色彩鲜丽的僰人岩画,那些上演过刀光剑影的古战场遗址……它们早已经适应了岁月为它们铸造的民间立场,调整心态,任凭风吹雨打,烟波流散。在记忆所遵循着亘古不变的轨迹里,人们似乎早已忘记了时间的流梭,时间也似乎早已忘记了飘浮在悬崖峭壁上悲悯的魂灵。
崇山峻岭,森林幽幽。喀斯特作用尤为强烈,群峦簇拥,千峰竞秀,地下溶洞纵横交错,岩溶奇幻,天蓝水碧。世界第一大漏斗溶洞──石海洞乡漏斗就落户在这块幽秘的土地上。这里早在西周时代就建立了古僰国,然后造物主却偏偏让一个文明的传承在经历了繁华之后又复归沉寂,究竟是什么样的宿怨让一个民族在它狂妄的纪年里忽地就变成了废墟?是什么样的诅咒打碎了他们原本就负荷沉重的梦魇?
一个民族神秘地来到这里,又神秘的不知去向了。好在考古学家们穷经浩首,兀兀穷年,正在漫漫地拂去流光的尘埃,还原历史的本真。在古希腊文明已经冉冉崛起之时,这里还是一个虎狼出没,荆棘丛生的荒蛮之地。一个从南方沿海的百越民族中剥离迁徙而来的部落族属,一个剽悍骁勇的部落民族,他们沿着长江流域辗转奔波来到金沙江和岷江流域定居了下来,他们披荆斩棘,开荒种地,“人”字头上布满“荆棘”,就是“僰”的来历。
商代末期,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其时,黄土高原上的周部落强盛起来了,周逐渐成了西方诸候的新盟主。周武王在盟津会合各路诸侯,并联合西南地区和江汉流域的少数民族,与商军大战于商都郊外的牧野。《尚书•牧誓》载:“庸、蜀、羌、微、髳、卢、彭、僰八国,皆蛮夷戎狄”。僰人拥周伐纣,组织了川南宜宾一带的汉、苗、土、客等多种族别的民族参战,僰人头领担负着组织领导的责任。
经过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西周为巩固奴隶制政权,推行井田制和分封制。僰人随周武王伐纣有功,部落酋长被封为僰侯,建立了僰国,僰国的管辖范围为蜀南宜宾及云南东北部部份地域。《无和郡县志》载:“戎州,禹贡梁州之域,古僰国也”。《通典•州郡六》记:“戎州,故僰侯国。”僰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为巴蜀二国的邻国,与巴蜀二国有密切的经济文化交往。
僰人很早就具备了相当的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相传涪陵人寡妇“清”,就是靠雇佣僰僮为其炼朱砂所获得的巨万资财,帮助秦始皇完成一统霸业的,始皇帝为了纪念他的大恩人,为她修筑了“怀清台”;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二国,置巴、蜀、汉中三郡。秦朝一统后,建立了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在地方设立郡县制,原僰国地域主要划归蜀郡管辖,置为僰道县,治设宜宾三江口,今日宜宾三江口僰侯庙保存完好。为了进一步开发和经营“西南夷”,朝廷又派常頞将军将秦国李冰为蜀守时,沿岷江浚河修通至现在的宜宾市的僰道,再由宜宾向西南延伸,修至现在的云南曲靖,全长2300多公里,因路面宽5尺,史称“五尺道”。绵绵秋雨淅淅有声地下着,我徒步行走在珙县沐滩乡、王家镇四里坡一带的原始森林里,还真觅见了一段残败的“五尺道”遗迹。青石板上铁头“拐爬子”(僰人背东西用于休息时支托重物的拐杖)钉陷的迹痕清晰可辩。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朝廷又对“南夷”进行大规模开发,并派使臣说服了贵州和宜宾南部山区的夜郎国部份诸侯归顺汉朝,随即分割巴、蜀,连同夜郎部份境地增设犍为郡。汉武帝又遣唐蒙“发巴蜀府治道,自僰道指牂牁江,修筑了通往贵州、云南的‘南夷道’”。并从中原迁徙大批汉民来此屯垦,故僰国由此成为巴蜀边陲的一个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相传西汉时临邛富商卓王孙,家有3000青壮年僰人家奴,为他煮盐炼铁,种地酿酒,从而“家资巨万,富傲王侯”,成了名噪一时的蜀中首富。殊不知充当西汉才子司马相如与蜀中美女卓文君忠贞爱情见证的《凤求凰》酒,就是由僰人酿制出来的。西汉使者张骞远在印度也见到了僰人生产的竹工艺品,意外地吃到僰人制作的蒟酱时赞不绝口。
僰人的政治体系演进的是原始的雏形,大体经历了酋长──寨主──管事;大王(酋长)──小王(分封王)──寨头──头人等形式,珙县的下罗乡僰人曾在那里建过老堡寨,石碑乡有都都寨,兴文县的建武古街过去叫内官寨……僰人以拥有铜鼓的数量代表财富的多少和权力的大小,《隋书•地理志》载:“自岭南二十余郡……诸僚(僰人)以铸铜为大鼓”。明将刘显带兵攻下九丝山后,“……,阿大泣曰:鼓声宏者为上,可易千牛,次者七、八百,得鼓二、三便可僭号称王,鼓山巅,群蛮毕集,今已矣。鼓失,则蛮运终矣”。僰人的铜鼓除了用作炊器、礼器、乐器外,最重要的作用是相当于中原朝廷的传国玉玺,是权力的象征,是财富的象征。组织体系内部以铜鼓少的服从铜鼓多的,没有铜鼓的就为庶民。
僰人虽然没有文字,但他们的民间歌舞和口头文学艺术比较普及。僰人具有能歌善舞的天赋,他们的歌舞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夏则龙星见而始雩,以壬日祠灵于东南”。这就是说当龙星出现的时候到了壬辰这一天,人们就要集聚在东南方供奉炎帝的地方,举行“乐于赤帝”的大型歌舞仪式。他们还常常化妆跳神求雨、赛神等大型歌舞活动。在珙县麻塘坝的岩壁上有两幅形如正在跳舞的僰人岩画,舞姿之优美,令人叹为观止,猜测可能是宴请宾客,欢度节日时的狂欢场面的写照。
僰人擅长讲故事,大概是由于没有文字记录下来,必须靠大脑记忆和加工的缘故吧!他们的民间传说非常精彩,有狗立战功,聚走国王三女儿,反映僰人“狗图腾”文化的传说;有洪水泛滥,兄妹成婚繁殖人烟,反映原始近亲婚配的传说,有僰人老阿奶教化实行悬棺葬等充满神奇与浪漫追求的民间故事……。且世代相传,经久不衰,我歇息遐思在古僰国的山间、河边、田埂上,到处都能听到山民绘声绘色的传诵。
这个民族的人死后,既不用土葬、火葬,也不用天葬或水葬,而是将棺材置于悬崖绝壁之上。史书上关于僰人悬棺的记载非常罕见,最早见于南朝梁、陈之际学者顾野王所记,《四川通史》记载“巩州(珙县)有座棺木山,昔为僰蛮所居,尝于崖端凿石拯钉,悬棺其上,以为吉”。在僰人的心目中,祖先应该永远活在后辈人的心中,先辈的遗体保存得越长久,就越是能荫佑后人兴旺发达,因而悬棺葬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悬棺葬在我国的浙江、福建、江西、湖北、陕西、重庆、四川、云南、台湾等省市都有分布,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岛屿上也先后发现过悬棺葬。我国古代的南方民族中百越、干越、夔越、百濮、僚人、僰人(都掌人)民族都有悬棺葬的习俗。但是,走过来千百年的沧桑历史后,今天地球上保存最集中、最完整的悬棺就只剩下珙县的僰人悬棺了。不知这是上天的恩赐,还是历史的必然。
四川宜宾市的珙县麻塘坝被称为“中国悬棺葬天然博物馆”。这个长10公里,宽2公里的狭长而平坦的河坝,两侧排列着23座高低均匀的丹霞峰峦,这23座峰岩上悬挂着保存完好的270具悬棺。分别为三种形制,一是木桩承载式;二是天然岩穴式;三是岩壁凿穴式。这些悬崖峭壁上的浮动着的灵魂,不知是升入了天堂还是被打入了地狱,抑或象游丝一样的魄魂依然飘渺沉浮。可是,这幸存的悬棺,倒成了后人凭吊和研究古僰民族史的唯一物证,使那千古之谜得以可能的传承。
历史从来都是无情的。20世纪伟大的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尔德•J•汤因比在他的专著《历史研究》一书中说过:“……在它所损害的社会里建成一个统一国家的时候,它由于过份地使用武力而把自己毁灭了”。在漫漫地历史长河中,这个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自由平等,总是遭受压迫──奋起反抗──遭受镇压;然后再遭压迫──再反抗──再镇压──再反抗──灭亡或推翻旧统治。历史对如何走出这样的怪圈显得多么的苍白和无力。仅据明朝瀚林院经筵讲官任瀚《平蛮碑》记载:“明兴二百年间,王师西下讨罪,前数百战,迄无成功。盖九丝天险,大军每望而不敢进”。僰人本意是想通过反抗来争得自由和平等,朝廷本来是想通过镇压来训服民众,令人遗憾的是到了万历元年的某一天,双方的运作都超过了事物发展的极限。统治民众的方术多么像弹橡皮筋,过份了,就报废了。历史往往又是无常的,它确实不会依某个人的意志,甚至某个君主的权威,政策的改良,就可以想当然的叫世界是这样或不是这样……。这样的教训和启示,在中国的古代和当代,乃至世界的古代和当代,好像都是挥之不去的无奈和困惑。
明朝隆庆年间,由于明朝廷强行在僰人聚居区“改土归流”,派去的汉族官员又对僰人采用民族歧视政策,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明朝廷,那些沐浴皇恩的大员们巧取豪夺,穷奢极欲而又腐败颓废。四川命官汪浩诱杀了僰人270个寨主,点燃了积怨已久的导火线,僰人在反亦死,不反亦亡的两难境地下,揭竿而起,是可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公元1573年遭到以张居正,曾省吾等封建地主官僚实力派的血腥屠杀。事情的结局真是意外的简单,而又顺理成章地迎合了统治阶级的意愿。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先后攻下灵霄山,奇袭都都寨,激战九丝城,僰人终被明朝所灭。时僰侯国已存世2600余年,在经历了漫长的抗争与炫目的灿烂之后,僰人的黄昏传奇般地降临了。一场血腥地剿杀,一场刀光剑影暗淡了,一阵角鼓争鸣远去了,这个奇特的民族,也从此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久地消失了。留下了一曲悠长而凄惨的挽歌和一大堆后人难解的谜团。
僰人到底是从那个族属源头上来的?为何要行悬棺葬?千斤悬棺是怎么放置到高岩上去的?古老而鲜红的岩画又诉说了什么?僰人的后裔而今安在哉?这一切都还有待世人去叩向,去探索。
这千百年来的悲风愁雨还将继续蒸腾。相信有一天,僰人与悬棺的谜底都将被一一解开,民族史上又将添章增彩,那时古僰人的文明将辉煌地走出古僰侯国。
邮编:644501
电话:0831-8049878
地址:四川省珙县宣传部 黎成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