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门 作者:小城故事)
聚乐堡位于大同城东三十公里处,为大同城左辅,和大同城西侧的高山堡一起,共同形成对大同城的两大拱卫犄角之势。聚乐堡修筑于公元1500年(即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72年(即明隆庆六年)砖包。资料记载该城堡周长三里三分,高三丈七尺,内驻守备及大同后卫中前所等官,另有官军722员,马骡190匹,管火路墩9座。慈禧太后西逃亡时曾在这里住过一晚。
景区地图
景区方位交通示意图
景区相关资料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事件,清朝政府被八国联军打得收拾不住局面了,眼看着就要被集体抓了活口,于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国家元首们放弃了首都北京的皇城,集体向西大逃亡去避难,任何一个写到这段历史的人,都不会忽视其中的一个地名:聚乐堡。
(站在城墙上看聚乐堡 作者:小城故事)
聚乐堡位于大同城东三十公里处,为大同城左辅,和大同城西侧的高山堡一起,共同形成对大同城的两大拱卫犄角之势。聚乐堡修筑于公元1500年(即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72年(即明隆庆六年)砖包。资料记载该城堡周长三里三分,高三丈七尺,内驻守备及大同后卫中前所等官,另有官军722员,马骡190匹,管火路墩9座。按照我们的实地考察,9座火路墩应该都在从大同城到聚乐堡之间,并且在两地中间每隔十里路还有军铺相连,今天"十里铺""二十里铺""三十里铺"等村庄地名仍然存在,并且在四十里铺还保存有完整的小型堡垒,起着通信联络的作用,用今天的话说,那里驻扎的就是"通信连"。现在这一地带沿线早已经人烟稠密集镇繁华,但是人们已经开始重视这些古迹的保存,修是没再去修过,但是至少不再因为无知而取土和故意毁灭那些墩台,所以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景象:距离一个高大的火路墩不远的地方,就是大同盆地里林立的高楼,旁边是现代化的无线通信铁塔,地面上还有军事测量标志。所以这些景象都给人一种心平气和的感觉,让我们可以从容悠然地审视这些时间的瞬间符号,并在这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里找到乐趣和意义。
(聚乐堡古戏台 作者:小城故事)
我们从聚乐乡政府大院开始攀登堡墙,在高处发现我们起步的地方正好是聚乐堡的西门位置,但是门已经不存,一个大大的豁口成了连接内外的大道。城堡墙体基本完整,只东墙毁损多一些。现存墙体平均高六米,顶宽两到三米,所有包砖早已经荡然无存,皆拆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之间,或战争,或建设,当城堡再不能保卫人们的家园的时候,就直接拆下来做了墙、铺了路。有意思的是这个城堡并非通常的那种四边形,而是一个"曰"字型,城堡里北面另有一道同样高大的墙横贯东西两面,在北面形成一个封闭严密的小天地,足足分去了整个城堡五分之一的面积,内墙中间有一个砖券大门连接南北,如今北面有个巨大的养牛场,南面则是众多民居。下到村子里走访,得知那是原先聚乐堡囤积粮草的军需库。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大同城是明朝京畿的西门户,在军事防守上那是重中之重,聚乐堡作为大同城的前沿阵地,自然要大量囤积兵员粮草。不过象聚乐堡这样把个城堡直接修成个"曰"字型格局的,站到城墙上就可以外防守敌人、内看守粮库,我是头一次见到。聚乐堡原先东西各有一门,且佛庙道观众多,如今俱废,只留下满大街随处可见的巨大条石和雕花石基础,诉说着五百年的沧桑。
(悬挂与城隍庙上的风铃 作者:小城故事)
一位名叫高玉梅的老人家用了几年工夫,率众发愿修缮了其中的城隍庙,我们去的时候,该庙刚刚开光不到一个月。见到我们,老人家很高兴,除了主动介绍本地风物人情外,还领着我们实地查看东堡墙、南堡墙,边走边给我们讲解。然后她带着我们来到了当年西太后逃难时候住过的宅院。我是早就知道这段历史的,但是实地走访这种类型的出故事的地方,还是头一次。
公元1900年8月27日,也就是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的农历八月初三,慈禧偕光绪西逃到山西地界,到了天镇县后驻跸县内慈云寺,因为当地预备供奉的馔肴馊腐不能食,天镇知县苦于酬差,服毒殉职。第二天也就是农历八月初四,慈禧一行继续西行,当天驻跸于今大同县所辖的聚乐堡,位置在原先通街阁楼的东侧的大户王家。
我们去得太早,以至于王家后代还没起床。如今的房主人称当年接待清王室的王大户为祖爷爷(本地人的称呼,即曾祖父)。在等待开门的时候,我仔细观察了这座大宅的外表。正在主要大街上,座北朝南,临街是带木栅栏的两层窗户,最外层的木栅栏既为如今房子所通用和必备的"护窗"。当年通行的大门后来被改造成了一间居室,另从其西侧开了个一直使用到今的小门。这些都已经年久,正在被整修,露出石头的墙壁与松木的梁柱门窗来。房子残留的东码头上有非常精美的砖雕,显然也没人当个东西地珍惜和重视过它,随时都会被毁掉,处境岌岌可危。
(聚乐堡的孩子 作者:老闷)
进到院子里,马上就可以看出当年这个宅子的讲究。这座大宅如今已经被王家子孙分成了两部分,中间是用城墙砖垒的隔墙。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原先大门正对着的砖雕照壁精致得让人叹息,四周是鲜花,中间是个大"福"字,不过主人说马上要拆了它,腾出地方来盖街面房,我听得倒抽了几口凉气,可是又无能为力,只好尽力拍照,整个的、细节的,用这种很无奈的方式给后人极力保存下一点资料。房子还是老房子,尽管没落,尽管陈旧,但是一些雕梁画栋的细节仍然掩饰不住。门上曾有清朝皇家所赐之匾额,后毁于文革,今门头依稀还有痕迹。
大门正对的堂屋东侧就是慈禧太后曾经下榻过的卧室,如今住着王家三口。屋内仍然是一百多年的方砖漫地,主人遵照爷爷的意见保持原样,尽管已经残破不平,反倒因为如今新潮地面的时兴而更显得有意思。内屋也是两层的门,一百多年来自从接待过西太后就再没动过的大炕,女主人十多年前嫁到王家,就一直在这个大炕上生活。她不是个十分漂亮的女人,但是言语敦厚眉宇大气,与她简单交谈几句,觉得人确实很不错。有趣的是她对我说了这么一个细节:四乡八里凡是认识的姐妹门,都要特意到她家串门,走走这个砖地,坐坐这个大炕,在淳朴厚道的乡亲们眼里,这个皇家的"路居"显然曾经因"贵人"的驾临而留下了无尽的福气和贵气。我和她拉呱的时候也在炕上小坐了一会儿,所谓刻意不如偶遇,显然我也是个有福气的女人吧。
(聚乐堡果园 作者:方圆)
聚乐堡盛产甜美硕大的哈密杏,好吃得厉害,在整个大同地区非常有名气,春天杏花开的季节和秋初杏子成熟的季节里,这里的景色格外丰饶。2003年此地曾经巨大洪水,今南墙基础普遍用巨石加固。迄今村中不通硬化面的公路,通行大道为河床,今国道从其西南三公里外的"聚西"而过,也有火车站,但是都远离那个明朝时候修筑的聚乐堡。这个当年重要得声明显赫的城堡如今只剩下了一个地图上的名字,大概也只有我们这些专门关注长城文化的人才会特意来寻觅它的真容。
景点图片
(城隍庙 作者:小城故事)
砖雕门楼 作者:小城故事
聚乐堡的李子树 作者:方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