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9月12日电话线被大风湾的炸山拓路工程炸断后,对外联系全部中断,便开始埋头看资料,看了几天,不觉有些烦闷,正好这天我们的好朋友、丹巴奇人——曾国华来看我。他刚修完他家的房顶,打算过几天上一个位于东谷叫“顶锅山”的山上走走,哪里有个寺庙,这些天正在念大经,邀我一同前往,这正中我的下怀,于是当即约定20日下午出发。
上山之前,自然要先做些功课。首先把东谷一带的地图放大打印了一份,但上面并没有“顶锅山”这个地方,再询问曾国华,才知道在东马村附近。又查县志关于寺庙的章节,只在寺庙一览表中看到此庙系苯教寺院,建于1841年,现有喇嘛12人,1987年开放,其他的一概不知。
20日下午,老李开车把我和曾国华送到离丹巴县城40公里东马村。由于现在日子还早,东谷还是一片青绿,加上天气又热,一点秋的感觉都没有,一路上只见到大量干死的玉米地,但我还是对我们的目的地充满信心,因为我相信老曾的眼光,也知道通常山上都是别有一番洞天的。八丹路的柏油一基本铺完,虽然路上还有很多工程,但都对行车已没有影响了,40公里的路一个小时就到了。照此速度计算,两小时到八美完全没有问题。
一到东马村桥头,正见到一个50岁左右的大娘从桥那边走过来,她一见到老曾便喊道:“姑爷,你怎么来啦。”说着立马抢过他的背包,把我们带到了她家。原来这一带都是老曾夫人家的亲戚,所以我们来这一应吃住都不用愁。丹巴得百姓人家都很热情好客,何况老曾和他们还是亲戚,一进屋就送上糖果,紧接着就去煮茶,我也趁机参观里这房子,虽然很简陋,但非常大。大娘一边煮茶,一边告诉我,他们这一带人家都很穷,没有什么好东西来招待我。我对这些当然不会在意,只是不断地赞扬他们能在经济如此艰苦的情况下起这么大的房子,在广州,一两千万的别墅也没有这么多房间。大娘说修这栋房子全靠全村上下的帮助,除了石匠是花钱请的以外,其他人工一分钱也没有花。正说这,茶煮好了,接着大娘又要为我们做饭,在我们一再推辞下,又为我们烤了很多土豆,把我俩都喂的饱饱的才放我们走。
上山有两条路,一条是大路,好走,但比较远;另一条是小路,基本上是沿着陡峭的山壁往上爬,也就是可以“直”上山顶。我们两个大男人,当然是走比较难走的路,于是我们直奔这条小路。出了村子,过一个独木桥就到了山脚下,看看海拔表,显示2720米。二话没说,沿着陡峭的山路往上爬。老曾虽然年纪比我大20多岁,但在山里跑惯了,背着几十斤重的背包照样健步如飞,我一开始还能紧跟其后,但走不到20分钟两条小腿就发软,胃开始疼,只好向老曾申请休息。我和老曾不是第一次一起出来玩了,他很清楚我刚吃饱东西后是不能剧烈运动的,他老是以此笑话我,说他们山里人和我正好相反,干活前一定要吃的饱饱的,否则就没力气。不管他怎么说我,我吃饱了还是照样走不动,在丹巴呆了几个月,一点改进都没有。好在四周的风光都很漂亮,休息时间完全可以用于专心欣赏这美景,但我还是没有动我的相机,我知道,山上有更好的风光在等着我。
过了半山后,路没那么陡了,我的气也缓过来的,一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山顶,这里的海拔是3120米,与山脚正好差400米,还不算太慢。山顶是一片很大的草坪,四周种满了松树和白桦树,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和关外的感觉没什么两样。仅仅是这400米的高差,变化竟然如此之大,山下还是典型的河谷风光,山顶却是完完全全的高山草甸,变化如此之大,即便是在到达山顶前10米还看不出来。这是再也忍不住要拍照了,立好三角架,拖下背囊,才发现背后已经湿透了,我在爬墨尔多山时也没有出这么多汗,可见今天的天气真是够热的。眼前的景色证明我留的每一滴汗都是超值的,天是我最喜欢的大片的蓝天加上几朵白云;地上是略微枯黄的大草甸,有几只牛羊在很休闲地休息着,牧羊犬撵着野兔四处奔跑;稍微远的地方是大片的森林,四周围都是高山,置身草甸中间,仿佛身处在一个大盆地中。
寺庙就在大草甸的一角,从屋顶的造型一看就知道这是个苯教的寺庙——白墙、灰瓦顶和“卍”字符。庙不大,大概只能容纳20多人同时念经,是个很平常的“村级”寺庙。但奇的是在院子外面,一个是和庙子面积几乎相等的塔林,一共有好几十座白塔,有几个是三个塔相连成一体的;另一个是庙旁的一颗巨大的核桃树,能在此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见到核桃树一是奇事,单凭它那巨大无不的树身又是另一奇迹。结果就这草地、寺庙、塔林和核桃树就谋杀了我不知多少胶卷。
随着太阳西沉,黄金般的光线渐渐变成红色,再变成灰黑,我俩才进入寺庙内。这是喇嘛们已完成了今天的功课,正在院内休息,穿着黄袍的活佛一见到我们便马上迎了上来,和我们打招呼,原来他和老曾有过一面之缘,所以显得格外情切。活佛长得也是典型的高原和尚的外表,黑里透红的圆脸、短发,年纪大概30多岁,膀阔腰圆的身材和黄色的僧袍显示出他的身份。和很多身份高的人一样,活佛一张嘴就显得很随和,我原还想跟他行僧礼,他却伸手来与我握手,令我多少有点意外。寒暄几句后,活佛把我们让进屋里,又安排手下的一个喇嘛为我们煮面块吃。
由于老曾在丹巴也是有一定分量的人物,我完全是沾他的光,感到自己的地位一下子就提高了许多,在此得到很高的待遇,活佛一直陪我俩聊到很晚,寺里的四个(全部)喇嘛都在一旁陪着,而扎巴们向活佛请晚安时也同时必须向我俩请晚安。
经过一夜的闲聊,才知道这个小小的寺庙原来并不简单,活佛本人也是一个学识渊博、极有本事的人。
活佛法名叫“丹比降参”,是本寺的第39代活佛,在阿坝县出家,为人勤奋好学,当年在阿坝州××寺时佛法知识位列全寺1200多名僧众的第2名。1988年来到本寺,当时这里还是一片废墟,活佛发动群众,亲自参加劳动,从山下背石料,采木材,一手一脚建起了现在的寺庙。活佛为人极为正派,从不向当地老百姓要任何东西,寺院生活和建设所需的物资全部由寺内解决,为此他自己种地,自己在宗教管理部门奔波。对于外界的捐赠和寺内的开支,活佛都做到账目清晰、合理。活佛前后共收了20多人出家,培养出了4名喇嘛,分别担任寺里的方丈、主持、堪布等职务,现在寺里有4名喇嘛、十几个扎巴,还有几个云游来的喇嘛,香火也日渐旺起来了。而活佛本人并没有闲着,开始着手研究和整理本寺的历史资料,先后整理出了前38代活佛生平经历、寺庙的由来,绘出了寺四周环境的平面图。另外,活佛还明智地提出要以旅游开发带动当地的经济和寺庙的香火,写了一份风景区介绍。在活佛知道我是如何搞旅游宣传的之后,马上拿出上述资料,如数家珍地一一向我介绍,并且允许我拍寺院内的任何东西,包括他们念大经的全过程。我的自信一下子增加了不少,在活佛面前,我不再需要为我浅薄的苯教知识而自卑,我与活佛的共同语言不仅仅局限于宗教问题上,我们还可以谈旅游、谈历史、谈自然现象、甚至谈现代科技。
当活佛给我介绍本寺的来历后,令我更觉得神奇。原来县志里的那一丁点少的可怜的资料完全是错误的,此山的正式汉名应该是“顶果山”,“果”与“锅”同音,来历与红军有关。这座“拥忠彭措铃寺”已有2800年历史,也就是说,早在墨尔多神山还未被人类所识之前本寺就已存在。第一代活佛根嘎生给在朝拜完摩尔多山后返回时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和这个寺庙,把本寺从废墟中恢复起来,从此拥忠彭措铃寺有了活佛。令丹比降参活佛最佩服一件事就是第一代活佛能发现这个地方,据他多年来的观察和研究,顶果山大草坪就像一个大手掌,手心就是寺前的水池,而寺庙就在手根部,五个手指指像南方。整个大草坪给八座神山包围着,其中正西方的拥蓝神山上有天然的“拥忠(卍)”符号。晚上坐在大草坪中间看天空,天空呈八角形,就像坐在一个巨大的莲花座里一样。从更大的范围看,顶果山就像一个龙头,整条山脉是龙身,而龙尾一直摆到康定。从另一个方向看,整个墨尔多山脉也象一条龙,顶果山是龙角,“角”与“果”又是同音。我知道每一个宗教建筑的选址都十分讲究,但没想到这小小的顶果山竟有这么多神气的地方,如果说这一切都是对这里已有自然地形的宗教诠释的话,寺旁的那棵核桃树完全是前代活佛留下的奇迹。原来这颗树是第16代活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舍利子上长出来的,这棵核桃树不但能在这海拔高度生存下来,而且年年硕果累累,核桃仁呈红色,吃了能治多种疾病,秋天叶子上还会出现各种花纹。
在寺院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基本上都是默默无闻的,其中最受世人关注过的一次是第32代活佛曾经进见过清朝皇帝(应该是康熙),得到大清皇帝所赐的龙袍和“光明正大”匾。后来乾隆皇帝平定大小金川后,曾强令大小金川流域一带的所有苯教寺院改宗黄教,拥忠彭措铃寺就凭当年的得到这两件御赐物品而幸免。但可惜的是“光明正大”匾在文革期间被毁,而龙袍在1987年(也就是丹比降参活佛来到本寺前一年)被当地村民以200元的价钱卖给里一个尼泊尔人,为此丹比降参活佛没少费工夫去追查。
另一件令丹比降参活佛觉得很光荣的事情就是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此地,当时的第38代活佛拥忠降参算了一卦,卦象显示应该支持红军,于是活佛带领东马一带的百姓帮助红军,还主张他的弟子和百姓参加红军,因此红军在此打了不少胜仗,顶果山的“果”字就是胜利战果的意思。现在顶果山上还完好地保存着许多当年的红军战堡,丹比降参活佛在这些战堡内收集到大量子弹壳和手榴弹。
活佛的作息时间很有规律,虽然我们三人都谈得很投契,快到11点时还是终止了今晚的谈话,安排我们在客房休息。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完全亮就被一通鼓声唤醒,看看表,七点,还想赖床,但鼓声居然长达半个小时。无奈,只能起来。再看看天,阴天,四周的山都被云雾包围着,看来今天拍拥蓝神山上的拥忠是没有机会了。于是起来在院子里闲逛,鼓声停后,看着两个小扎巴爬到庙子的屋顶,吹一阵海螺,又喊一轮“口号”,说什么内容我当然听不懂。就这样又折腾了半个小时,全寺所有僧众终于开始今天的念大经的功课。
有了昨晚活佛给的“金牌”,我可以毫无顾忌地在寺内拍照,那么今早的主题当然是念经的场面。大殿内活佛正带领着各僧众念经,在这里等级是十分森严的,活佛当然做在正中,地下中间两行排头是大喇嘛,下面是扎巴,外面一行才是云游来的喇嘛,在大殿内一起念经的还有一些虔诚的藏民,他们只能躲在一角。其实在场的所有人都对我这个天外来客都有不同程度的好奇,尤其是那几个小扎巴,更是一面口中念念有辞,一面不时转过头来看我,只有活佛和几个喇嘛还把持得住,寺内的光线又比较暗,所以拍了十几张都拍不到一张满意的场面,因此只能把镜头集中到活佛和喇嘛们上。他们念一会经,一会又敲锣打鼓,如此不断反复。
这个大殿虽然很小,但一样五脏俱全,佛龛中各种佛像都有,还有一个非常华丽的灵塔,内供第二十二世曼日活佛索蓝龙珠的舍粒子。在活佛宝座的正上方还有一幅毛主席像,在藏区这种现象还不多,尽管在藏民的心目中毛主席的地位不亚于宗咯巴。
终于到了中间休息的时候,活佛也象放了假一样,迫不及待地带我们去逛外面的大草坪。虽然我们昨天下午已经在这里拍了不少片子,但在活佛的介绍后,我的镜头中就有了明确的主题,例如大草坪的地势、每一个塔子的来历、还有红军战斗过的遗址等等,甚至喇嘛的闭关之处,全都无一遗漏。这也许是第一个游客的固有优势,假如有朝一日,顶果山游客如云,那时要见活佛一面都难,更不用说让活佛做导游。
今天最可惜的是南边的天一直开不了,在大草坪上转了一大圈都始终无法拍拥蓝神山上的天然拥忠“卍”符号,不过既然我已跟活佛交上了朋友,日后必然会经常来这里的,所以也就无所谓了,要不下次来除了跟活佛聊聊天,就无它事可做了。
回到寺内,活佛有把他以前从红军战堡中收集到的弹药拿出来给我们看,多数是步枪子弹壳,还有几个没有爆炸过的菠萝弹。活佛拿起其中一个子弹壳给我看,告诉我上面还有反向的拥忠符号,我接过一看,马上就认得这其实是纳粹德国制造的子弹,反向的拥忠符号其实是纳粹党徽。活佛知道后跟是兴奋不已,又挑出一个上面印有“1951”年份的子弹壳递给我,不用问,50年代使得剿匪战中也一定用过这些战堡,虽然我无法考证躲在战堡中使用这些子弹的是解放军还是国民党的部队,甚至有可能是一些小土匪,但从史料上我知道50年代初在这一带没少打仗。
我用数码相机把这些东西和活佛整理的资料都拍了下来,做资料存档。丹巴有很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但就是因为缺乏人来研究和整理,文字和实物资料也十分贫乏,如果都整理出来,中国的建筑、民居、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历史才能得以完善。少了丹巴,这些历史都是不完整的,至少是不够精彩的。我自知我没有这个实力,只能当当小跑腿的,要是我微弱的声音能引起相关专家的注意,我就心满意足了。
午饭后,下起了蒙蒙细雨,但上山来朝圣的老百姓们兴致不减,在活佛的组织下,跳起了他们特有的锅庄,这也是我在丹巴和甘孜州其它地方都没有见过的,曲调和舞步都很简单,可是无论舞者还是观众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特别提示:
顶果山位于丹巴至八美的八丹路中间,属东谷乡东马村,八丹路东谷一段风景异常美丽,其中包括如诗如画的井备村,胡耀邦所题字的“东谷天然盆景”,奇特的红石滩,不收钱的天然温泉等。顶果山就在东谷天然盆景与红石滩之间。
交通:丹巴县城每天下午都有班车开往顶果山所属的东马村,车程约40公里。
住宿:顶果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旅游者前往,因而山上也没有接待设施,但拥忠彭措铃寺的喇嘛和当地的村民都很热情,可以在他们那借宿。另外,顶果山大草坪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露营地。
宗教习俗:顶果山拥忠彭措铃寺属苯教,所以无论转寺、转塔还是转大草坪都要逆时针转。
节日:拥忠彭措铃寺的节日还是比较多的,每当这些节日是,附近的村民都会赶来参加,场面十分热闹。
时间(农历)
内容
正月初五
纪念甲娃连咪晴波诞生
正月十三
益措
四月十三
吃观音斋
五月十五
活佛节
八月初一(历时四十九天)
念大圣经
十月卅日
纪念苯教主师圆寂日
作者:yd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