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曾看到过一幅青城后山秋色的画,虽说只是出自一个小朋友的手笔,但那满山飘飞的红叶和悄无人迹的山路,馥郁醇厚又带了几分落寞,让我怦然心动。青城天下幽,那是和道人们空灵的心境相应的幽,而青城后山,却仿佛能让每一颗向往幽静的心灵生出想倚它为家的冲动。
终于有了访青城的机会,只可惜不是深秋,而是仲夏,避暑倒正是时候。躲开了前山炉烟缭绕的道观,后山颇有几分冷清,不过这正合我的心愿。前一天刚下过雨,山涧小径湿漉漉的,青石和泥土的清香细细地飘入鼻中,两侧皆是壁立的山崖,草木葱茏,石缝滴水,偶尔一声山鸟的啼鸣,余音回旋于山谷中,令人心异。
青城后山的水是神来之笔,总会在你最不留意的地方缀成一道最让你满意的景致。沿山路而上,路边总有凿木而成的水槽,路人累了、热了,掬一捧水洗脸、洗手,清凉沁心,神思顿爽,偶尔还有落叶顺水飘来,让我想起“红叶题诗”的故事,拾一枚起来,当然没有窈窕宫女的诗句,但我还是将它悄悄地夹进书里,青城的树是有灵气的,而这叶又经历过青城的水的陶醉呢。
山里的悬泉瀑布更为胜景,每隔不远就有一泓碧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阴翳处的水幻化出暗青、沉蓝、深黛,幽幽然神秘莫测;开阔处水清澄明,静谧如翡翠,让人禁不住想伸手抚摩,只是一触,影碎波摇,唯有涟漪串串……瀑布也总像未出深闺的少女,羞涩地倚在林木深秀之中,瀑水激潭,玉屑四溅,洁白如裙裾翩翩,情韵优雅。没有黄果树瀑布的气宇轩昂,倒是神似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却又多了些藤葛蔓蔓的古拙。
上山的小路不仅因水而情趣清妙,也因木桥和栈道而显得古朴原始。脚踏浸湿的木板,手执青竹竿探路,不时还得攀铁链钻石洞爬陡梯——那可是真正的“爬”,得小心把前面那人的鞋扯掉。
每行一段路便会有一座茅亭,虽简陋,但有些疲累的访客们总愿意坐下来歇息,大人们闲聊几句,小孩子就跑到旁边的溪水边打闹嬉戏,水不深,大人们倒省了份担心。亭中有当地人摆了小摊,在炭火上烤包谷(蜀语,即玉米)、烙面饼,并不招呼生意,但那扑鼻的香气已经够让大家垂涎了,这些土物倒不贵,只是矿泉水、可乐之类比山下的贵得多。
走了三个多小时的山路,总算到了一个名叫“又一村”的提供住宿的地方,歇歇脚,找好住处,炒几个小菜,要了瓶啤酒,晚饭后,我们又继续往上走。已近黄昏,“云归而岩穴冥”,站在悄无人迹的小径上,远望暮色中的群山,氤氲连绵,又似乎听到隐隐的笛声,真有种“云深不知处”的感觉了。又走了一段,碰见几个从山顶下来的人,说还远着呢,上去就得两个小时,我们大失所望,只好往回走,本想记住停下来那个地方的模样,可惜青城山回路转,早已分不清了。下山快些,但我们回到“又一村”的时候,天早已黑了。
晚上凉风沁骨,睡觉时得盖被子,等到四下里都寂静下来,却听见有雨声,朋友说,那是流水的声音,清泠悦耳。我们都睡不着,也许是怕错过了这幽雅迷人的青城夜色吧,推门出去,浅白色的月光轻洒下来,把一切都笼入她那圣洁的羽纱,只剩泉水潺潺在空阔的夜色中独响……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第二天起晚了,没能一睹青城日出的景色,抱憾不已。上午放晴,山涧金光跃动,我却不想离开了。往索道去的路上,一位老者安坐路边,自顾自地吹着竹笛,脚边还摊着好些,看来是个卖笛子的,却并不招徕买主,有人问价,也只是淡淡地答一句。钓胜于鱼吧,我想,在青城后山中吹笛的感觉一定很不一般。
乘缆车下山,那根青竹竿不能带上车,便随手送给了一对刚乘缆车上山来的夫妇,惋惜之余,也算物尽其用了吧。
挥手作别青城,留下一个永远的梦。
作者:sakyama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