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我终于有机会踏上开往西南的火车,去感受这片神奇土地上的风情。一到春城来不及欣赏她绚烂的笑脸就搭上了去大理的汽车,那一夜皓然长空、星星闪烁、月亮低倚,诉吟美丽的传奇,带我渐入梦乡。清晨醒来,窗外气韵氤氲的河上有一条华丽的画舫,书“欢迎你到大理”,让我久久怀疑我是否还在梦境。不久一个穿着白族服饰的美丽姑娘上车招呼我们:她将是我们大理的导游,可以叫她金花。
在蓝天白云青山碧海的陪伴下我们上路了,真不敢想象我们行在一千九百多米的高原上,金花娓娓道来高原上黑、白、黄、绿道的来历,苍山和洱海边金花、阿鹏们的故事。在严家大院我们了解白族人的民居;在蝴蝶泉边遐想万千蝴蝶聚会的盛况;在崇圣寺三塔追忆大理的文化古籍收藏。最后我们来到了段氏王朝统治中心,小燕子向往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理古城,站于其中深感它的古朴富饶:大理石的凳、大理石的灯、大理石的水龙头;木刻彩绘的门、梁、柱和仍穿着白族服饰的老奶奶、老爷爷们在阳光下悠然自得的神情。一切那么自然,又那么安详。这时才意识到曾经惊叹过名川大山的气势恢宏或小巧隽秀的我来到西南边陲的土地上并非是为了山水,而是感受民族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的不同。云南二十六个民族是这片高原的主宰,由于交通的不便,他们的文化没有多大演绎与汉化,民族传统代代继承,封闭的过去造成了至如今还独自生存的民族风貌。大理古城里白族人民世代苍山下耕作,洱海边打鱼;渔民誓不与陈和方姓通婚;金花们头上漂亮的帽子不仅可以看到大理有名的“风、花、雪、月”,还可以区分未婚与结婚¨¨¨我们流连于白族风俗、山水,更喜欢白族妇女灵巧的双手一针一线扎成的实用手工----扎染布,也惊奇大自然对苍山的厚爱----如诗如画的大理石制品,它们都了成了我们沉重的囊中之物。
我们在东边晴时西边雨的回味中踏上了第二次征途----前往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一样的质朴,古街、青石、木楼和家家户户门前的溪流,不一样的民族与风俗----纳西族。身穿纳西服饰的女孩接待了我们,她告诉我们纳西族的图腾是青蛙,在她服饰中就有表现。背后的装饰整个看上去就象青蛙,上面黑色代表夜,五个小白圆片代表星星,圆片中间的带子代表星星的光芒,下面白色代表白天,说明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披星戴月”。在丽江她的父辈还生活在纳西族传统的男尊女卑社会里,女人里里外外操劳,男人却什么也不做,用七个字形容“琴、棋、书、画、烟、酒、茶”。在我们一片为她打抱不平声中,她却笑着辩解,“也不是呀,他们这样才使我们的纳西古乐世界闻名。”然而,在这样男尊女卑的纳西族里,却生存着它的一个分支----摩梭族,一个至今还存在着的母系氏族,她们用自己的权力方式维系着母权的地位和巩固着她们的领土。
在黑龙潭公园里我们品尝圣洁的玉龙雪山融化后形成的甘泉,聆听老者用羌笛、芦管、节鼓、铜钹、古琴等乐器演奏的纳西千年古韵,解析至今还使用的‘甲骨文’----纳西古文。“ ”你可知道是什么纳西文吗?在有桥有水的丽江古城里,你可以买到店老板当场用小刀刻的纳西古文彩绘竹盘(或木盘)。我们的慷慨解囊让店主喜笑颜开,也让我们拥有了纳西文化的气息。
第三天我们走近了玉龙雪山,可惜不知何故导游只让我们去了云彬坝远眺它,在与征服它、亲近它、感受它鹅毛大雪馈赠失之交臂后,它仍不愿一露庐山真面幕,用白云作面纱,若隐若现。在山下曾幼稚地想抓把云作飘带装扮自己,上山后才发现云看似近实却远,只有原始森林里的清新空气不时侵袭我的神经,告诉我它的孤寂与傲然。在那里还接触到藏族、傣族人,他个毫无顾忌地在大山里放开嗓子歌唱,吸引你的注意,赚你的银子,但山上各种优质野生药材、廉价的羊皮背心的确让你爱不释手。
在世界因宗教问题产生争端、暴力,甚至战争时,丽江却是个无限包容的地方,四种宗教在这里各自发展相安无事,甚至共处一室。这一点在白沙壁画里可以充分体现,正中间那幅画里道教、佛教、尹斯兰教、纳西教的各路信徒相聚一堂听布道。这样一幅壁画用了从宋到唐三百多年时间由不同的信徒来完成。人物因时代的变迁,美丑观念改变有丰腴的变化;不同的教徒有不同的服饰、姿态,但有一点相同,他们都面带微笑诚心诚意互相交流。在房顶中央有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图形,它是道教的八卦,但八卦周围写着佛教的咒语,可见要明白它的意思,需要两者相互理解。宗教如此,种族如此,国家如此,凡夫俗子们更需如此。相互协助才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