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在祖国广袤无垠的大地上,西藏最具特殊的魅力。它的独特的社会历史、民族风情,神奇的自然环境和高原风光,为任何内地与其他边疆地区所无与伦比。传奇的史事,特异的风习,迷人的景色,随处都可以引发雄奇的意境和奋发的情思。现在,就从我所在的雅隆河流域写起吧。
雅隆河,这个名字尽管在藏汉古史和现代典籍中经常可以见到;但翻开任何地图册都难以找到,因为它产在太小了。从源头到注入雅鲁藏布江的河口,全长不过六十多公里。上游只是潺潺一线,但终古长流,永不涸竭;中下游一带稍宽,也只有十米左右,有的地方甚至可以撑竿横越。它的出名,是因为这里孕育了藏民族的祖先,是古代吐蕃王朝的兴王故地,也是整个西藏文明历史的策源地。
雅隆河水也非常好,佛典上说,秋天它有八大优点,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腐,七饮时不损喉,八喝下去不伤腹。出于好奇心,我饮下一满碗,倒也没见到什么神功奇效、但清冽净洁却是千真万确的,因为它纯系高山雪水溶汇,没有任何污染。
雅隆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牛羊遍野,农牧业十分发达,号称西藏的粮仓。这里的民族手工业有悠久的历史,氆氇、围裙、木碗、石锅、竹器、藏被、地毯等传统手工艺品,以造型奇特、富有民族特色,名闻遐迩。这里只说一个事例,《红楼梦》第一百零五回,锦衣军从宁国府查抄的物品中有三十卷氆氇,据考证就是这里的贡品。这是一种手工织成的毛呢,结实耐用,可制作服装、鞋帽,也可做铺垫,相传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这里的藏族同胞,勤劳勇敢,朴实纯真,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他们把生活在民族历史文化的源头引为荣幸。在地处雅隆河口的山南地区首府泽当镇,他们热情地导引我们观看了西藏四大神山之一的贡布山。山腰间有三个“仙洞”,传说是西藏人类始祖居住的地方,至今保存完好,一年四季香火不绝。这一带诞育了藏族文字的创始人,产生过藏族第一部诗集、第一部藏戏,建筑了西藏第一座寺庙。在附近一个陡峭的山头上,有一座始建于公元前二二八年的碉楼式高层建筑,名叫雍布拉康,是第一代藏王修建的西藏第一座宫殿。里面的壁画描绘了出现第一代藏王、修建第一座宫殿、开垦第一块耕地的故事,十分逼真。站在宫殿顶层下望,雅隆河谷的秀美风光一览无余,在藏族同胞的指点下,我们俯眺了传说中的藏族的第一个村落和第一块农田。
早在童年时代,我们就从课本上了解到松赞干布这位西藏历史以至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他就出生在雅隆河谷。史书上称赞他“为人慷慨才雄”,“骁武绝人”,“多英略”,通达工艺、历算、武技及各种学问。他文武双全,先后兼并了毗邻诸部,建立了西藏第一个统一、强大的奴隶制的吐蕃王朝。他派遣大臣禄东赞去长安求婚,唐太宗许嫁文成公主,从此开创了汉藏民族友谊的先河。这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唐代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画的《步 辇图》中有过生动的描绘。
在西藏,文成公主几乎与这位英王齐名。每到一处,都能听到人们对她的赞颂。她生长在皇家,聪颖秀慧,端丽多才,从小过的是豪华富贵的生活,未出过宫门一步。但是,为着发展汉藏友谊和祖国统一大业,这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女,以其非凡的胆识和卓绝的献身精神,毅然离开温柔富贵之家,踏上了雪裹冰封、山高岭峻的险程,来到荒凉、落后、风习迥异、言语不通的西藏高原,充当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致力于吐蕃王国的政治建设、民族发展与社会进步,实在是旷古未有,难能可贵的。
文成公主刚刚进藏就显示了她的超人智慧。松赞干布鸠工庀材修建了大昭寺,以供奉她从长安请去的释迦牟尼佛像。传说,佛像开光那天,有人谋刺文成公主未遂,但凶手被杀灭口。松赞干布明知诸大臣中有蓄谋破坏唐蕃友好的内奸,却苦于无从辨识。文成公主说:“赞普,我自大唐带来一口金种,能辨忠奸邪正。若是忠臣,双手抚摸金种,寂然无声;奸邪之徒摸它就会大声作响。在家时,屡试屡验,百无一误。何不命众臣依次赴暗室摸钟,以辨忠奸?”松赞干布点头称善。于是,王室诸大臣便依次赴暗室摸钟,但一次也没有响过。正在大家狐疑之际,文成公主突然命令掌灯,每人都伸出双手给赞普查看。只见多数人掌心皆染上黑色,唯有二人例外。公主下令把他们拿下,经过审问,二人对行刺谋划一一供认不讳。原来,公主事先布置在钟上涂以松烟,她料定奸人由于心中有鬼,生怕金钟作响,定然不敢抚摸。经过解释,满朝文武都惊服她的机智。建国初期,内地曾上演过《文成公主》的昆曲,那里面就叙述过这个故事。
据史书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大批汉族各类工匠,各种菜蔬种子,以及医药、历算等书籍,从而有力地推进了西藏的经济技术、科学文化的发展。通过与文成公主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松赞干布对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工艺,由感到新奇而发展为倾慕与向往,萌发了学习大唐文化,改变吐蕃某些落后习俗的强烈愿望。他率先换上了唐太宗赐予的华贵袍服,在他的带动下,有些大臣也都脱掉了笨重的毡裘,穿上了丝绸做成的中原服装。过去藏族上层与普通民众,都是“以毡帐而居,无城郭屋舍”,汉族工匠便向他们传授了建筑房屋的技术。吐蕃旧俗,人们常以赭色土粉涂面,公主看了觉得不太文明,松赞干布即倡导改变这种习惯。所以,晚唐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中有句云:“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文成公主于公元641年进藏,680年去世,在西藏生活了四十年,松赞干布于650年去世,他们一起生活将近十年。尽管已经迁都拉萨,但许多时间都是在泽当的昌珠寺度过的。松赞干布为了不忘雅隆之本,把这里作为冬宫。寺内至今还保存着传说是文成公主用过的酒壶、陶盆、炊灶和亲手刺绣;寺庙周围的柳林,据说也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留下来的。
文成公主也十分喜爱雅隆河流域,认为这里土地平坦,花木繁茂,水碧山青,气候温润,景色与大唐长安相似,遂定居于泽当。公主带来的随从人员和工匠,向当地人民传授了平整土地、开挖畦沟、加筑田塍等耕作方法,以及安装水磨、选纸、缝纫等技术。至今这一带还流传着文成公主教授当地妇女刺绣、纺织的故事。公主死后,与松赞干布合墓,葬在雅隆河东岸。墓顶平台上建有祠庙,供奉着他们夫妇的画像。每年春季,这里的女孩子们都穿上节日盛装,头戴纸帽,且歌且舞,到藏王墓和昌珠寺朝拜,追溯、赞美文成公主的功绩和藏汉民族的友谊。到了10月15日文成公主的诞辰,还要备上果供到祠庙中祝祷祈福。
连日来在参观活动中,我曾看到众多中外游客,不惮山高路远,克服高原反应,虔诚地到这里来凭吊兴亡,踏寻史迹,发思古之幽情。过去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其实,五岳中最高的山不过海拔三千米,黄山七十二峰中三个最高峰也只有一千八百米,而雅隆河谷地带均在三千七百米左右,更不要说这里是吐蕃古国的兴王故地,藏族历史文化的摇篮,一座富有神秘感 与诱惑力的历史学宝库了。
西藏远古的历史,湮没在大量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之中。雅隆河流域神话传说浩如烟海,贯穿着整个历史长河,是这一带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的多棱镜。人们头脑中贮藏着许多奇幻的传说和迷人的故事,好似股股心泉在胸中流淌,随时都会喷涌而出。民主改革前,这里分布着许多大农奴主的庄园,广大农奴过着暗无天日的极端痛苦的生活。他们说,除了手中的敬神用的转经筒,全村找不到一种能够转动的轮盘;除了领主老爷抽打的鞭痕,全身几乎一无所有。在这种中世纪式的愚昧,地狱般的黑暗的生活中,人们只有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奇幻的神话传说中,用以代偿余生梦想。
于今,苦难岁月已经随着雅隆河的逝波卷入滔滔江海,一去不复返了。新世纪的朝暾终于以其灿烂的光华降临万里高原。恩格斯曾说过:“世界史是最伟大的诗人。”现在,在雅隆河流域,在整个西藏,随地可见这“最伟大的诗人”的杰作。一首民歌对西藏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做了精辟的概括:“文成公主来西藏,藏汉民族情谊长;金珠玛米进西藏,叛乱分子一扫光;五星红旗飘西藏,翻身农奴齐歌唱;改革开放新西藏,万里高原大变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