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假日余暇,我们访游了长江边上的古镇李庄。
李庄是有名的历史文化名镇,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和明清特色的古街古巷,以及“九宫十八庙”古庙宇等丰厚的人文景观。抗日战争中,著名学府上海同济大学和国内一些高等学术机构曾内迁这里,避过好几年的战乱。海内外有名学者如,傅斯年、梁思永、梁思成、董作宾、夏鼐等许多人,都因之在这里度过不算短的抗战时光。近年来不少媒体频频关注此地,正是看了电视节目中对李庄的介绍,我们才决定到李庄作寻游踏访。
汽车沿着长江南岸边的公路顺江而行,途径一座新建的大桥后,右行折进了浅丘陵间的公路。汽车离开江边,车窗外的景色也随之象影视中切换了镜头一样,不再是刚才见到的滚滚长江的东流水,变成了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虽是深冬时季,川南的原野依然处处是绿色,地里的麦苗绿油油的,大多数的树上,也依然是叶绿枝繁。最有韵味的是一湾一湾的冬水田,在太阳欲出未出的天幕下,水光潋滟,入诗入画。从车窗中望去,曲曲弯弯的田埂上,时不时有穿红着绿的人在行走,或跳或跃、似蹈似舞,很是优美。
车渐近李庄,有歌舞厅、度假村之类休闲场所出现在公路两旁。有名的省级保护文物“旋螺殿”也在镇外,车从旁经过见有围墙将岩石与古建筑整个围着,规划筹建中的翠屏区“天景山”公园据说便以“旋螺殿”为中心景区。此时已是上午十时过,公路上已有不少人群,“旋螺殿”园门却紧闭,也不见有游人叩访,想是未开放,我们只好继续前行。
过“旋螺殿”公路左折向北,汽车驶出山丘间视野豁然开朗,目的地李庄到了。车抵镇边,我们下车步行入镇,开始了对李庄古镇的踏访。李庄,先前来过两次,但一次是乘车从镇外路过未下车;一次下了车,却又始终让人热情陪着,虽曾在此逗留了半日,仍然对李庄这个文化古镇没啥了解。我们这次来决意不找向导,也不坐街头随处都有的人力三轮车,只凭着兴致信步漫游,先把李庄全镇囫囵吞枣的囊括进脑中,再逐一消化。这是以往新到一地又想迅速了解它的老办法,只要时间充足,似乎还效果不错。
李庄镇地处长江南岸,地势十分平坦。从出露地面的土坎断层可见细土泥沙和卵石相混的土壤结构,是个有典型冲积平原特色的小平坝。全坝顺江向东西伸延长约七八公里,南北自江边到公路傍靠的山脚宽约两公里。滨江傍山,水光山色交映叠现,风景十分秀美。这里既不靠近主要的铁路、公路交通线,附近又无大型工矿企业,自然环境保护较好,原野宁静,空气清新。整个李庄镇依然在一种古朴而安详的氛围中,没有现代市镇那种烦人的喧嚣。
靠近公路和车站是镇的南部,新建的楼房和街道主要在这里,商贩集中的街心花园和市场也在这里,算是古镇的新区。老区临江边,不单街巷格局和建筑风貌依然保持着古镇色调,更有一种浓郁的川南乡镇别具的市井风味。不是逢场天,时近中午时分镇里依然很安静,刚从喧嚣闹市中来到这里,顿有种脑清目醒、气爽舒心的感觉。我们走进古老的小街小巷,石板的路面没有一点车辙马迹。门庭古旧的老民居显得院落幽深,对于不速而入的我们,院内老少居民多无特别表现,任由我们东瞧西望,拍照摄影,看来是已习惯了外来客不期而至的造访。古色古香的雕花门窗随处可见,高耸的古砖风火山墙和青灰一色的小瓦屋脊鳞次栉比。整个老镇区从人到物、从里到外都显出与紧邻着的新区迥然不同的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