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都江堰,不能不过安澜桥。安澜桥建在外江闸门下游不远处的鱼嘴工程上,横跨内外两江。当地人讲,安澜桥又叫夫妻桥。夫妻二人能携手从安澜桥走过,便能长相厮守,白头偕老。
有此吉言,我们夫妻二人便手牵手走上桥去。行至内江之上,我让妻子身倚桥索,拍照留念。然后又携手走过内江,踏上鱼嘴坚实的土地。
听人说夫妻过了安澜桥,即可长相厮守,白头偕老。便凭空臆想,摇摇晃晃,颤颤悠悠的长桥都走过来了,夫妻间还有什么样的坎坷过不去,什么样的长路走不完呢?
安澜桥,在内江、外江之中分别有两个混凝土桥墩固定铁索,横跨都江堰工程的鱼嘴,两端固定在岷江两岸。在铁索之上铺设木板,两旁以铁索为栏。走在安澜桥上,脚踏木板,手握铁索,摇摇晃晃,飘飘悠悠,如荡秋千,再加上部分游人有意无意的恶作剧,索桥的晃动便更加厉害,人行其上,惊心动魄,不时有胆小的女性发出喊声和尖叫。能顺利通过安澜桥,任何道路都当为如砥的坦途。
从都江堰回来,查阅资料,方知安澜桥之所以名“夫妻桥”,尚有一段美丽而悲壮的传说。
安澜桥,修建的具体年代已无从查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时间不晚于都江堰的修建时间。
“笮”,意为竹索。竹索是川西古代建桥的主要材料,所以安澜桥又名竹桥、绳桥、竹藤桥等。在宋时又称“珠浦桥”,后改为“评事桥”。原先的安澜桥,以竹为缆,以木为墩,承托竹索,上铺木板,旁设栏索,行走平安,称安栏桥,后改称安澜桥,取意“安渡狂澜”。原长500米,8个桥孔,为我国古代最长的索桥。
岷江江水滔滔,传说安澜桥修建以前,有民谣“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经常有渡船在岷江倾覆,过渡者葬身鱼腹,而安澜桥修建之后的漫长岁月中,时修时废,有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见索桥久废,民众无法渡江,决心修复索桥,复使天堑变通途。
夫妻二人遍阅建桥资料,请教当地水、木工人,报经官府,游览八方,倡议募资修复索桥。
但因地方官吏在修复施工中,吞没桥款,偷工减料,结果,工程即将完工之时,竹索折断。何先德气愤异常,揭露贪官污吏的恶行。贪官污吏为自保性命,便以莫须有的罪名置先德先生于死地。何先德遇害后,激起民愤,引起众怒,先德妻誓志修桥,完成先夫遗愿,于是率众日夜修桥,索桥得以修复。安澜桥随之名为“夫妻桥”。此后,人们每年用附近的新竹更换竹索,加以维护,以保持索桥的坚固。
1964年,政府为使安澜桥更为牢固,将竹索更换为钢索,桥身缩短至340米;1974年,外江水闸修建,因工程需要,安澜桥下移约百米,原木质桥墩亦被混凝土桩代替。
如今,慢行桥上,西望岷江穿山奔腾而来,东望灌渠纵横,密如珠网,只知江水滔滔,天府殷富,不知一座小小的索桥尚有如此多的波折,如此凄美的传说。穿桥而过,狂澜安渡,置桥于身后,重又醉心于秀丽的山川。
结束旅程多日,再次忆起安澜桥,查阅有关安澜桥的资料,始觉悠悠安澜桥,漫漫古今情,起起落落,反反复复,但正义终究要取胜,人间最重是真情。
岷江之上安然过渡,故纸堆中翻阅掌故,两下对照,时下之风,远古之风,亦然。
人生平安,最为难得;富贵荣华,过眼云烟。
夫妻二人,牵手慢走,一生一世,俱为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