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的驴友,感谢你们的陪伴,让我看见最美丽的风景。
写在前面
从黔山桂水中回来已两周有余,一直被催促着写点什么,可是忙碌的工作和浮躁的心情实在不适合书写那段珍贵快乐的经历。可是记忆是有时间性的,再美好的东西也容易被时间洗刷平淡,所以不得不静下心来完成这个作业—为了朋友,为了自己,为了回忆,为了未来更多次的行走。写这样的游记是第一遭,况且很多东西已经有些模糊,所以翻出出行计划和财务报告,帮助整理出主线,让记录更准确更生动。还有,在叙述开始之前,先要感谢一位朋友,那就是imagine1964,因为她的帮助,才让我们的旅途减少了很多周折;也因为她之前精彩的游记和不停的“催促”,我才真正下决心开始书写。
寻找梦开始的地方
4月30日晚至5月2日早上(上海——凯里)
四月的最后一天终于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对五一长假的期待和规划也终于付诸实际。虽说先前很早就开始策划——寻找游记,设计路线,确定驴伴,商洽细节,可是旅途中的周折和困难还是常会出乎意料,当然,那些变化莫测的因素对于自助行者们来说,就是一种快乐和体验了。作为以后七天行程的主角们,有必要浪费一些笔墨,逐一介绍我们的队员(所有队员均为昵称):阿娘(领队)、小猪(财务)、风筝(本人)、小新(副领队)、老葛、随风、鲍兄。
行程从夜晚的上海火车站开始,天还飘着细雨。一行七人是约在火车站的大站牌下面集合,可是另类的随风大侠偏要越过栏杆,在另一处徘徊观望。还有更具性格的鲍大侠,在明知道雨天高峰叫不到出租的情况下,想和时间赛跑,在晚七点才离开家门,来赶七点五十八分离站的K71次(上海至重庆)。其间阿娘领队和小猪MM的辛苦自不必说了,好歹终于在火车出站前人员聚集完整。
第一夜是在火车的隆隆声中入睡的,陌生的环境和出行的兴奋感让几位同伴有点辗转难眠。要到达凯里,必须在火车上呆大约26个小时,好在火车没有误点,让我们在第二天的晚上九点半左右踏上了凯里的土地。看见凯里火车站干净的站台,铺设整齐的地下通道,别人说它四面环山,环境险恶的谣言就不攻而破了。背着硕大背包的驴友们更是意气风发,全无旅途劳顿的样子。
出站就找到了停在广场里的小巴,虽说是专线车,这个点也全是接送下了火车的旅人。在车上我们遇到了另一群上海人,分外亲切。为了随时交流行程,我们互相留了联络方式。没想到他们的电话当晚就派上了用场——本来预计入住的凯里振华招待所(文化南路北京东路路口)人满为患,当租住会议室的要求也被驳回的时候,鲍兄给车上遇到的老乡发去的求助信。托福,最后在他们下榻的州政府招待所找到了两个房间。于是男女分成两拨,各自安顿。
对于驴子来说,行走拉磨是本职工作,还有一项要职当然就是寻找四方的美味。事先了解了很多关于贵州的饮食和特色小吃,来到凯里就要一试身手了。火车上被泡面和面包填塞的胃此刻正蠢蠢欲动。七人相约,稍加整理就集合去觅美食。
正是宵夜的时间,招待所出来过马路就是一条美食街,此刻灯火通明,热闹非常。后来听当地人说这是凯里有名的一条排档街,很多本地人都是打的特地过来吃的。我们的口福真不浅啊!诱人的各色香味和食物让人举棋不定,最后猪MM,小新,我和阿娘在烤臭豆腐的摊位上坐了下来。小块的臭豆腐是放在一个大平底煎锅里来烤,发出丝丝的声音,焦嫩随意,沾料是一碗红褐色的花椒,还未入口就让人垂涎。比起上海马路上的油煎臭豆腐干自然是另一种风味。
这边吃得正酣,小新随风那边已经招呼着我们入座,原来他们已经围坐在一个奇怪的铁锅旁边了。老板告诉我们,这口大铁锅就是当地专门用来烧烤的,中间凸起的那种叫“公锅”,中间凹陷的叫“母锅”——仔细观看,还颇为贴切。小新副领队是地道的贵州人,在她的带领下,大家点了一桌的菜。虽说烧烤味道一般,可是烤制的过程才是乐趣的所在。
人都有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毛病,这不,刚买了烧烤铺的单,已经有人把眼睛瞄准‘丝娃娃’的摊子。从小新兴奋的神情,可以看出这是种不一般的小吃。果然,她告诉大家,这是贵州特有的小吃,DIY的吃法新奇有趣,边介绍她边给我们示范——主料是薄薄的面饼,应该比春卷皮还细致,托在掌心,然后按个人喜好往里加料,馅料都是切成细丝或者细末,分开盛放在玻璃器皿里,种类繁多,颜色丰富,加完馅料再添几勺酱汁和辣椒,最后把面饼包裹起来就完成了,由于面饼的做法类似婴儿襁褓的包法,故称为“丝娃娃”。至于味道嘛,只要看看阿娘和小猪MM的照片就知道了。:)
离开美食街已是凌晨。这一夜睡得很沉,定在五点的闹钟全然没有起作用,四个小时以后是被领队的敲门声惊醒的。天还没有全亮,阿娘和随风决定出去探路,寻找通往麻塘的汽车。而我们几个打点之后就是继续美食,早餐自然是贵州的米粉了。热辣红火的一碗,让全身感到满足。
探路的回来告之,汽车站没有去麻塘的班车,几乎环城一圈才找到了去那里的专线。于是背包上路,穿过几条街道,登上了去麻塘亻革寨的巴士,自此,我们的驴行才算真正开始。
作者:紫色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