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光顾的地方很是冷清,这种感觉并不令我感到满意,但“好奇”却成了此时我最大的旅游目的。我的影子鬼鬼祟祟的在小巷里穿行,时不时天上乌鸦的几声怪叫让我不得不抬起头用眼睛在四周建筑的梁檐上贼眉鼠眼的到处张望,这时的阳光好像暗了下来,也不清楚太阳是被云遮住了耀眼的光芒还是因为我走到了既深又窄的小巷阳光无法照射进来的原故。小巷的路是用古老的砂岩石板铺置起来的,应该算得上是民国时期的“杰作”吧?左右两边的墙壁只差一点就可以使我成为“奥利奥”中间的牛奶夹心。在这种空间当中,压抑当然是必有的了,一丝凉风顿时让我裸露在外的膀子凸起了鸡皮疙瘩,四周围的温度好像没有先前那样暖和了,而且空气当中还夹杂着一种潮湿的石板味,令人感到仿佛走进了一个阴森森的山洞.建筑窗户上的雕花好像没有大街上的明亮大方,有的已经脱掉了2/3的漆,余下的1/3似乎是后来补上去的,但是因为岁月的流失,后来补上去的漆已经暗淡且粘满了灰尘,让人很难分辨得出雕花的形状和本来工匠们想要表达的独特思想。窗户上的窗眼是用纸糊起来的,窗纸颜色是蜡黄色的,有好多处都已经破掉了,唯一剩下的就是粘在窗格上的破纸片,在风的鼓动下,这些纸片发出“刷刷…刷刷…刷刷”的声响,墙面的颜色看起来也不那么顺眼,是用石灰和黄土混合做成的,白色中带有一点土黄,再加上时间长了,到处都有风化的痕迹,墙面的老色、风化的痕迹、再加上窗纸不断发出的阵阵脆响这些一点一点的交织在一起,活生生就像一张久病未愈的人脸.我想,用“满目苍痍”用来形容是恰如其分的。这时我才发现这条小巷里静得出奇,与外面人生鼎沸的世界截然不同。忽然,我听见左边的墙里传出“扑…扑”的声音,就好像是有人用衣服使劲拍打着什么东西一样,顿时,我的呼吸慢了下来,两只耳朵拼命的收集墙内发出的声音讯息,一下、两下,很有节奏,为了听得更清楚了,我把耳朵贴着墙,声音随着我耳朵慢慢靠近墙面而变得稍大了些,可是声音并没有停下,仍然是那种节奏“扑…扑”……:( 不管怎样,这声音、窗户的陈年雕花、破烂的窗纸、还有墙面的颜色都着实让我很不舒服,我想往前走理论上是应该会找到出路的(因为我不喜欢走回头路的)。我继续往前走着,周围的屋檐变得越来越宽,小巷里的光线自然变得也越来越暗,这种场景让我也渐渐不寒而傈起来,假如《山村老尸》要出第三集的话,这里应该是一处不错的外景。走了约摸7、8分钟后,我的前方出现了一道刺眼的强光,嘈杂的人声又涌入了我的耳畔,我加快脚步一直向着光源走去。终于,我又溶入了阳光灿烂人气强盛的闹市了!我舒展身体,使劲伸了一个懒腰,压抑了许久的心情随着这个懒腰而化为乌有,再看看眼前的集市,这里的繁华景象好像更胜一筹,小摊小贩们争相兜售着自己的物件儿,大街上的人们川流不息,绝大多数还是外国人,真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么一个柳暗花明的好地方。我想如果我不用相机在这里多拍几张的话,回去有何颜面再见江东父老呢?想到这里,我手中的相机好像也忍不住流出了潺潺的口水,想要马上把这里的一点一滴都吞进肚里一般。如果说我的朋友这时正站在玉龙雪山之颠为征服庞然大物而欢呼雀跃的话,那我就是立于柳巷市井之中为饱览古城此如画美景而暗暗窃喜。于是乎,我拿出相机,将这独俱人情味的风景画统统拿下……
我又在古城悠晃了一阵,期间,品尝了当地风味的小食,观赏了纳西族朋友的独特蜡染工艺,研究了古城建筑的内外构造,把玩了传统的民族手工制品,与纳西族男人们称兄道弟合影留念后,还有没做的事吗?我想差不多了,看看手表,已是下午五时有半,我慢慢的向古城出口走去。丽江古城的黄昏给我了更多的颜色,天边的火烧云,两旁店铺升起五色的旅店招牌,每家每户将红灯笼摆在门外,好像就要随时准备挂上一样,原来道路当中的溪流旁站满了小孩,他们的手里都拽着一盏像河灯一样的莲花形纸扎品,难道这里晚上有放河灯的风俗?我决定继续留在古城,无非想看看万盏金辉耀古城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