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摩梭葬礼
对于泸沽湖摩梭文化而言,其本身就具备了很多厚重和神秘的文化,而其中以摩梭葬礼最为神秘和隆重。
摩梭人没有生日,他们的生日都定在农历大年初一;摩梭人一般不采用现代的婚姻机制——结婚,他们还在延续古老的走婚习俗,所以他们也没有婚庆的场面;那么对于一个人对这个世界表象的一种结束成为其最隆重的一种仪式——葬礼。
在这片神秘的女儿国,宗教的意义是非同小可的。
在这里,两种宗教的并存也的确让人不可多见——摩梭的达巴教和藏传佛教在一种场合同时出现:达巴为死者引路,喇嘛为死者超度,他们都为了一个共同的法事——摩梭葬礼。
摩梭的葬礼一般都称之为喜葬,在藏传佛教中,人的生命和灵魂是不断的轮回的。
摩梭人认为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一种生命的解脱,在整个葬礼过程中丧者家属悲伤哭泣的时间很短,其余时间都显得比较放松,甚至还会谈笑风生,大家都期盼这离开大家的亲人能早日与祖先相聚并在来世过的更美好更幸福,所以需要隆重和热闹的场面来超度。
关于摩梭葬礼的全过程可以说是相当复杂,由于并存了很多其他的风俗和文化,暂时就不展开来引申,在此只是尽量介绍有关于摩梭葬礼的相关过程。
在人去世后的最短时间内,由死者家属通告全村,收到通知后本村每户必须派出一名男人前往死者家帮忙,并一起商议丧礼的安排。而家中男性成员用藏柏香木块煮成的水替死者洗净全身,洗尸的水是:男用九瓢,女用七瓢。然后捆扎尸体,洗尸及捆扎的人要和死者同一属性,捆扎尸体是用麻布把死者捆成胎儿状,放在白色布袋里,使其蹲坐,双手交叉贴与胸前,下肢弯曲双膝并拢,寓示象当初在母腹里孕育那样,以便投胎再世,捆尸时男用九道绳,女用七道绳;然后给死者换上新的衣服和布鞋,在鞋底钻孔,男九孔,女七孔,以便抖落在阴间路上飞跑时进入鞋里的沙石;在口鼻耳等有孔处抹上酥油;死者的儿子或侄儿会在死者祖母屋的后院子里挖一个一米见方的坑,坑的四壁也用酥油涂抹,然后将捆绑好的死者放入坑中,最后加盖,并在盖的四周有缝隙处抹上酥油以隔绝空气的进入,整个过程不容许女性参与或观看。
在这一切进行完后,家人就前往属于自己宗教流派的喇嘛庙去请喇嘛算出殡的日子,从死者被放进坑里到出殡的时间从十几天到两个月不等,由于泸沽湖现在从事旅游开发,所以埋在地里的时间也相对短了许多。
葬礼一般分两天进行,第一天是收到了死者家属通知的各地的亲朋好友从各村或外地赶来奔丧,而临近的村落也会派出奔丧代表出席葬礼,有组织的奔丧队会有专门的服装,马匹和跳舞的人。
奔丧队每经过一个垭口都将放炮三声以通知迎丧的队伍,以示自己的队伍的位置,迎丧的队伍在听到了放炮声后会回以三声炮响,在摩梭地区所放的炮都是以炸药制成,所以声音非常响,以至于整个泸沽湖都基本上可以听到。
一家人的葬礼完全影响到整个村落,按照传统的习俗和规矩,整个村落也都忙活起来,家家都要杀猪宰羊,拿出最好的酒,做出最好的菜,大摆宴席,空出客房,用于接待来自其他村落和外地的客人,而这一切都是义务和免费的。
客人在第一天首先由司仪领队去死者家中,慰问家属,凭吊亡灵,然后须接受家属的敬酒。午饭时间到了,司仪会带着客人从死者家中开始吃饭,喝酒,直到把村里的每户人家都吃遍,喝遍。
摩梭的这种宴席我们称为流水宴,首先是让请来的喇嘛第一桌吃,然后是客人,然后喇嘛,客人又换第二家吃,直到把村里每户人家都吃到。在每家吃饭都必须吃一碗,酒都必须喝一杯,不然会显得对主人的不尊重。一个村落如果有二十户人,那么一个午饭就要吃二十顿。
午饭结束后会有一个洗马仪式,由一匹象征穿戴死者服装的马与其他一些马,被赶至水边,由达巴或喇嘛为其洒水自至马全身颤栗哆嗦,表示死者高兴了并会保佑后人。
按照传统习俗,请来做法事的喇嘛越多,参加葬礼的客人越多,对于死者家里乃至整个村庄而言都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因此有些摩梭人为举行这样的葬礼不惜举上巨额债务。而村里的其他家都会准备大量的食物、酒和客房。
晚饭结束后,若死者是老人并且为自然死亡,村里会专门在死者家中的院子里举行传统的篝火晚会,村民和客人会围着篝火手拉手跳起甲搓舞(又名锅庄舞),并唱《丧葬歌》。
经堂里有喇嘛在做法事,达巴则在祖母屋里诵经文,为死者开路,经文为死者念诵家谱,告诉死者属于哪一代,从死者家的大门口开始,按照死者祖先迁徙来的线路,清楚念出每一个岔路口,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村寨,最后带领亡灵回到自己祖先的原居地。
篝火结束后达巴在院子里举行驱鬼仪式,参加葬礼的男性客人都可以换装参加。由一对对的男人穿上类似于盔甲并挂了很多铃铛的服装,手里拿着刀剑,嘴里不断吆喝着,为死者开路驱鬼,清除障碍。
第二天的凌晨一点左右,死者的家族男性将埋在祖母屋后院的死者挖出放至事先准备好的四四方方的棺材中,死者的棺材参照祖母屋的外形,用新砍伐的松木搭成,男为十九层,女十七层,棺材大约有一米长宽高,顶部为人字形,外表描绘红绿蓝色瓶子与莲花、羊角花、海螺、日月星辰、鱼鸟等图案,挽联为藏文,颜色鲜艳夺目。棺材抬到祖母屋的上火塘,并在棺材上挂满彩色的女性腰带,直到早晨的六点左右(具体时间由喇嘛来计算),随着三声巨大的炮响,棺材被抬起,出家里院子的大门时必须经过由两名男人高举起的一条女性腰带,棺轿由村里身强力壮的男性抬着出发前往由喇嘛指定的火化台。
整队人由村里老人手执写有:“唵嘛呢叭咪吰”六字真言的五色经幡带路,同时嘴里念诵着摩梭传统古老的送魂及家族迁徙路线。另有男人牵着灵马和有人拿着火把共同为亡灵指引着追寻祖先的道路。
沿途家家门口香火弥漫,诵经声延绵不觉,在一声响过一声的爆炸声中,大家矗立在自己的门前,表情肃穆,嘴里念着经文,目视这棺轿一家家,一户户地经过。
在搭建好的火化台旁(火化台是村里每户派出的年轻小伙子去山上砍来的松木来共同搭建而成)喇嘛已经按事先确定的位置各司其职,在清晨的暮色中为死者超度了。
家属和亲友在曙光来临前对着这即将化为灰烬的已故亲人做最后的哭拜,在主持喇嘛的一声令下,负责点火的喇嘛举起了手中的火把。在佛经咏诵的蔓延中,在太阳跳离地平线的那一瞬,火焰冲天而起,与投到湖边的第一缕阳光交织,缠绵地舞动,越升越高。。。
作者:chenxin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