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下午五点半,“昌河”在一条季节河前止住了。连续几天的雨水,带着融化的积雪,沿山坡流淌,冰凉清澈。用我的登山杖丈量了一下,河水淹至大腿,河面八米左右宽。着看对面驶来的几辆越野车,牛劲十足的激起水浪而过,我却唯有站在河边嗟叹,幻想着一声桨橹唉萘,我已立于河对岸的山坡坡上和对面的藏民赶着牦牛走在回家的路上。
太阳渐渐的滑下山坡。终究还是要走,许下“奋勇向前,舍我其谁”的壮志,“昌河”嗖的一声踏浪而行,激起澎湃水花。。。
壮志未捷身先死。河心刚过,“昌河”不动了。
水很快透过底座,漫上膝盖。
冰冷,针刺着肌肤。
云南生意老汉人、司机还有我,淌在水中耗尽全力推车,前轮去石,后轮垫石,如此反复,“昌河”挪动了娇贵的步子。终于在一处搁着,拉车的绳子断了,人也无力了,他再也走不动了。
太阳收起了最后一点热量,把自己掩藏在山旮旯里,而我们笼罩在背坡的阴影里。上岸,我穿上羽绒服,系好鞋带,身体还是哆嗦。
西藏的天,变幻莫测。不一会儿,雪花飞舞。
远处有人活动的影子!
三个藏民有骑着单车,有步行,朝我们方向走来,哦,他们放完牦牛,采完虫草准备回家了,手中握着的牦牛绳格外引人注目。
车主的悭吝钱财,遭到已初步接受市场经济观念的藏民的拒绝,使商谈解决的一点点儿可能性,几乎瞬时化为泡影。我踉跄上前,劝说藏民的帮助。最后以5元一人的辛苦费成交,无论拉车者是有力还是无力,是老人还是小孩。
牢固异常的牦牛绳拖着“昌河”出了水,而它经过了一次劫难,象生了场大病一样,哀声振耳,却再也发动不起来了。“昌河”主人这边找找,那边瞧瞧,他却任凭怎样,始终不依,弄得一头雾水。
风越刮越冷,寒气包裹着我们的身躯。这时,车主他脸色发青,嘴唇发紫,高原反应上来了。
追赶已经走远的藏民们,帮助拉车到最近的村子!
“昌河”车型小巧,加上只开始一段上坡,尔后全是下坡,在高原上使用不大的力气便拉着走了。而藏民却急着往家赶,快快结束这附加的免费劳动。
(四)
天完全的黑了,雪也不知何时住了。星星在头顶狡黠的眨巴着眼睛,看着地上忙碌的我们。 “白水黑路”,依稀能分辨出路或小河。终于前方有盏灯亮着,映着星星。
走近了,原来这是一处牦牛篷,撤在最后的那个藏民带着他小孩就住在这里。他指着远处用极不流利的汉话说,村子在三公里远的地方。
走不动了,就此歇息吧。
云南生意老汉拿着他的水烟壶和小袋子,走进了屋子,尽管味道呛鼻,毕竟御寒,还可以向藏民索要些充饥食物。我留在蓬处,陪着司机寻着车的症状。
看来要在这里过夜了。“昌河”卟哧卟哧的气喘声和司机发抖的话音证实了这一点。
漆黑的夜色,被两束耀眼的车前灯照亮了半边。
夜车在十点多会经过这里。希望象火柴划过的那一刹那,重又点燃。
何去何从?搭车走?还是留在这里?两种不同的声音不时在我耳边晃悠。。。
我拦下了过来的卡车。驾驶员是藏族人,很爽快的答应我,下来帮我检查车子。也许车况的不同,他无从下手。
十点、十点半、十一点、十一点半。。。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却没有一个驾驶员检查出“昌河”的病因。
卡车、卡车、卡车、卡车。。。
车子一辆辆的停了,走了,我却始终在路边等待着下一辆车。
(五)
北京吉普停下了。车上堆满被衾什物。下来的藏族小伙爽快的答应我们仔细检查车况。他用吉普车把“昌河”从这头拉到那头,从那头又回到这头,试图启动,却始终未果。最后,北京吉普商议他们也今晚不走,就此过一夜了。
语言相通,交流就方便多子。
不一会儿,藏族小伙从牦牛棚走出来,抱着一大捆柴禾,又接了水。我们把两辆车呈八字型在上风排开,支灶生火。
火苗哧哧的往上窜,暖流荡漾全身,活跃着浑身每个毛细管。可以团坐着烤火,真他妈的是世界是最奢侈的事情了。
车上下来四个人,两家子,加刚才开车的藏族小伙共5人,从青海玉树到拉萨,旅行朝拜,攀谈中知道藏族小伙叫俄保才仁。这时,我才注意到他们车上锅碗瓢盆等野外什物一应俱全,猛然惊喜,在这样的荒郊野岭居然能碰到“同类”。
俄保才仁拿了方便面给我,怕我吃不习惯他们的面揪子。
面揪子是俄保才仁的老婆在家做好了的,香朴朴的味道稀释着高原上的空气,一朵朵映着火苗,粉白粉白,形态各异,无怀疑系出哪位能工巧匠之手。
水煮开,他舀了些水给我和“昌河”司机泡面,把可爱的面精灵放进滚烫的水里,盖上。再次翻滚时,撒下盐巴,调以味素,稍盖即可以食用了。整个过程,他动作娴熟而优雅的完成着。瞧瞧,这一餐俺介绍多隆重,象模象样,好象是从刘艺伟那儿借来背过一样。
不管怎样,这一餐是兴奋的一餐。
经不过色、香、形的诱惑,我也舀了点面揪子品尝起来,怪怪的味道。
俄保才仁铺起了彩条布,上面铺一层垫被、盖一层。我从背包里取出睡袋和防潮垫,就着火堆躺了下来。
俄保才仁很善谈,经历丰富,听他娓娓道来,实是快事。
今晚的星星真是明亮。
迷迷糊糊,我睡着了,不知火堆何时灭的,我睡得好深,好暖和。
作者:so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