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
行程:丹巴——八美——塔公寺——新都桥
新都桥,这个传说中的摄影天堂,当我们来到时,显然已经有些颓败了。小桥依然健在,流水仍旧轻快,而此地闻名的树,沿着河滩、顺着公路、围着房屋农田一路铺陈开去的树,也还是金黄的——然而只是还是而已,不需刻意的留心,就可以发现地上铺满了落叶。这些离开了母体的灵魂,尚带着那种骄傲的金黄色,不安地躺着,时而随风泛起,显是刚落下不久,还不能接受这种既定的命运。抬头看看高处,金黄的树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却已稀疏了许多,甚至有点发黑,显然,它们已经过了最荣耀的时候。微风吹过,几片树叶落了下来,剩下那些还留恋着不肯落下的,却已在风中摇摇欲坠。这一切都给了我强烈的暗示——盛宴已过,一出好戏行将落幕,也许今晚的一夜秋风,就能吹下满地金黄。
在河边拍了一下照片后,我们到旅馆放下行李,开始攀登后面的山。山不高,却极陡峭,某些路段需手脚并用才能爬过,而且随时有滑下去的危险。到山顶的时候我们都已精疲力竭,但回报却是惊人的。山顶有一片美丽宽阔的草甸,零星开着紫色的白色的花儿,如同一块漂亮的地毯,走在上面视野开阔,心旷神怡。草甸的边缘有一个玛尼堆,过去是一座废弃的祭坛(也可能是寺庙)。它的中央是一座还算完好的小小的白色方形小塔,金色的塔尖显出它出身的高贵。外围是正方形的围墙,高两米,有两重,堆砌得极方正。显然这里曾经是一个庄严的宗教场所,只是由于年代久远,或者山路陡峭,又或是其他原因,才使它逐渐被人遗弃。如今,围墙大部分已经倒塌,未倒的,也只剩下半截斜斜地靠在山坡上苟延残喘。即便如此,那些残缺的围墙在阳光照耀下仍异常壮观,仿佛一个巨人,就算倒下了,也仍让人敬畏。墙的周围是树,团团的把墙围着,似乎在安抚这位已逝去多时的巨人。这些树,和山下的一样,也是金黄的,却因为身处高位,更添了一些高处不胜寒的凉意。山风吹来,山下的同伴还浑然不觉的时候,他们却已经在风中瑟瑟发抖。一片又一片的叶子,在后面的山的巨大的阴影中,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点点的金光,闪烁着,翻滚着,纷纷扬扬地落下,安详地、永远地离开了母体。
一副凄美欲绝的画面,让我想起了这两句诗:
——“使生如春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站在山顶的悬崖边上,向西,可以俯览整个新都桥,又是一幅静美的画面。群山环绕下,是一片辽阔而平坦的土地,由东向西一路伸展过来,到达此处后变得狭窄,形成一片狭长的谷地。房子、寺庙和村落零星地点缀其中,成为生命的象征。树,黄色和绿色的树,拉着手,簇拥在道路、河流两旁和房屋、农田的周围。一条小河,反射着下午四点太阳的天光,施施而来,时而一扭,分成两支,时而又合在一起,不发一言,安静地穿过新都桥的腹地,仿佛怕惊动什么。是的,这里的一切都是安静的,就算是风,也只是温柔地把几片树叶吹落,并不带来任何声响。而整个新都桥,如同一个熟睡的婴儿,被群山环绕,被微风轻扶,在下午懒洋洋的阳光下,做着一个永远不会醒的梦。
在山顶的另一端,向北,在群山之颠,是孤独的蜀山之王——贡嘎雪山。在重重的深灰色的山峦之后,只有它是白色的,离群索居,形单影只。这是我们此次攀登的主要目的,我们要在最后一抹夕阳涂在雪山的时候把它定格,因为据说这时候的雪山的金色的。五点开过,我们四个架好角架,在寒风中站立着,等待那神圣一刻的来临。时间过得极慢,日影已经西斜,然而雪山依旧是白色的。显然太阳并不着急,这样的表演他已经做过无数次,此刻他竟开始起那四个可怜而急切的观众。他吝啬着,迟迟不肯拿出那支神奇的彩笔,反倒浑然无事般,缓缓收拾起行囊,要走向地球的另一边。只有在完全收拾妥当后,也在我们几乎已经绝望之时,他才漫不经心地将一笔淡淡的鹅黄若有若无地涂在雪山顶上。于是雪山刹那间变得温柔起来,妩媚起来,也变得更加神圣了。远处山下的流水也毫不示弱,将发射出来的金黄据为己有,而且似乎更加绚丽了。
然而这样的灿烂并不持久,两分钟后,太阳终于离去,将自己的光芒洒向巴黎,洒向伦敦,或者美国某地。而雪山,也在这一刻失去了光芒,变得黯淡,在暮色中渐渐隐去。这个被情郎抛弃了的妇人,在浓妆退去之后,竟是如此的苍白软弱,不忍卒睹。
而这时候,新都桥,这个被誉为摄影天堂的地方,也沉寂下去,黯淡下去,他终于收起了他的光芒,和他满身的金色的羽衣,默默地,等待下一年的光荣的来临。
作者:andrew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