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终于决定不给我一个明媚的天气当我决定去岳麓山“停车坐爱枫林晚”,在深秋的时候。
可我依然别无选择地去了。已是计划留在长沙的最后一天。
正如上天没有按照我的意愿让我出生在一个大富大贵的任我走遍天下也衣食不愁的人家,出生以后你别无选择也要好好地经营着活下去。
总是得顺其自然地要活得精彩一些吧。
人说长沙没有几天不是下雨天的。好不容易有半个月阳光灿烂的非常日子,却被我错过了。到达长沙的时候,刚好赶上寒流使这个城市恢复秋冬样子的那一天。还好我备足了衣服而来。所以是日的早晨我对任何天意人事不带任何抱怨和遗憾,心情很阳光地乘立姗号大巴去了岳麓山。
推掉了长沙新同事热情真挚的相陪提议,一个人去。
我想我是为着红叶而去的。可是能见度实在很低,站在山顶,穷尽目光也只是看进茫茫白雾中去,在那里,我想象湘楚大地是怎样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廖廓美丽,……总是会有拨开云雾见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时候吧——正如我们在上天主宰下的命运——虽然我将不见。
陶醉在山林里本身也是令人忘我的。行走岳麓山,不用导游图,不用特别留意路名;山不高,路很多。我专选那些不知名不知会带我向何处的小径走。踏着满地的红叶黄叶我一边走一边回忆有一次在西藏甘丹寺外面的大山一不小心错走一条小路便走错完全的方向;而在岳麓山,你却发现自己总是会回到主干道,无论如何总是会到达山顶并顺利回到山脚的,在领略更为自然的山林秋色之后。岳麓山其实只是一座小丘陵。
这座小丘陵却见证过太多的历史人文,尽管很几段路途我前后不见一个人。一座革命志士的坟,一座几百年历史的小庙,会那样不经意出现你的眼前。行前我还弥想过是先有云麓宫还是先有麓山寺,待看见它们后我想我不用再考究了。云麓宫簇新得来不成样子,几度的兴衰都已成往事,1988年的动工当是彻头彻尾的重修;反而山腰上修建历史更古远的麓山寺可让人久久徘徊停留。
而山脚下的岳麓书院,则更是可让你几度流转不忍离去。这所千年学堂,空气中都仿佛充满智慧和文化的味道。这里是湘人们倍感自豪的地方,虽然可能有人凭的只是“唯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匾。站在“朱张会讲”的忠孝廉节堂,凝视着那两张已经圣化了的近千年的木椅,想象着两年前余秋雨来此地讲学“走进21世纪的中国文人”以及这件事引起的轩然大波。这个讲堂该如何定义自身?是文化祭祀的坛还是继续延续它代代课堂的使命?这一事件的是非自有历史去评说。可是余秋雨的散文是好的,他把一个学者的思考社会化大众化的风格我也是欣赏的,虽然这为那些清高的精神贵族们所不屑。
这个城市和我所想象的长沙也自是不同。怪自己孤陋寡闻认知片面了,一直以来长沙根本不可能放进我的旅游名单。我以为除了满街的尘埃与噪音、我并不陌生的辣味菜肴、国内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设,长沙并不能提供给我任何让我惊喜的元素……直到我这一次因公差旅,才在行前的计划中开始对她向往不已,虽然,我当时并不能更为清晰地定义这种向往里面对我的意味:是公司大力拓展这个市场而给我带来近似开拓者的兴奋?是意外地可以见到仰慕已久的以长沙为家的Ivory然后再一次感受互连网的神奇?还是终于可以仔仔细细地去看去品味她笔下其实很温情的这个城市?
这个北京女孩子,闲居在这个城市里好几个月然后赋出一些动人的句子。对我那只是重新认识长沙的开始。接下来的要我自己去完成。于是我开始去走。那晚打发了手上的工作,出门时撞上了丝丝细雨(Ivory要为我遗憾了。“其实长沙前段时间天气是很好的。你不巧刚好碰上了寒流。”哎,湿润的长沙不也是容你闲居的理由吗?)。戴上防风衣的帽,我信步朝酒店对面的清水塘路走去。
街上人不多,车也不紧不慢,冬天似雨非雨地滋润着这个城市的夜。烈士公园前那段路向下有个斜坡,我看不到尽头,但白色的街灯并没有提示前面是繁华。尽管黑夜中的未知吸引着我的脚步,而两旁深不可测的梧桐树影却暗示着任何可能的关于湘境的危险。终于没敢让自己肆意地去探斜坡尽头的究竟,我折回来,转入小店林立的迎宾路。路面用桔黄色的灯装饰毕竟柔美了好多。湿一块干一块的路面尘土不扬,没有太多人分享的深夜的空气是清新的。迎宾路上水果店乡里土菜馆现代发廊照片冲洗部香烟铺子都还开着,却都只见守店人神情木然地坐在那里……长沙露出了懒洋洋的一面在这条冬夜的迎宾路上。
车道不宽,却拿出了足够的空间给两旁以及路中间粗壮的树。宽宽的人行道铺的石也是多年被人行走而有些起伏。路砖是曾经的样式,岁月在这条道上缓缓溜走了似又还在停留,让今夜我偶然的走入感觉悠柔而丰富。不知何时政府又会搞一个迎接现代化的扩路工程拆迁工程灯光工程,让地面平整起来彩色起来?这样的不幸不要降临这一条光阴欲走还留之路吧我希望。
在省会城市里面,长沙不算大。可能在外的湖南人给了人们太多的骁勇敢为的印象以至人们忽略了这实在是一个崇尚文化的城市。那一日下午还有许多时间,于是走路去省博物馆,我想看看2100年前的女子和那件素纱衣,哪知早晨八点开馆的展览四点半就关门,四点,对于我这个在南方生活多年的人来说才是一天的开始。就在寻思有没有必要和勇气第二天早起再来的时候看见另一个展出“俄罗斯绘画艺术三百年”。五点半关门,还有一个多小时。反正来了也是来了,于是买票进去。观众出人意料地多。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叶卡捷琳堡博物馆的油画精品,那幅镇馆之作“阅读的妇女”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一幅画不大,最佳的视觉是走近直接面对它。站在画幅前面有个高中或者大一模样的男生停留了良久不肯走。我在旁边一直等,他却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只把专注的目光深深看进了画……他的神情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盯着画,我盯着他,许久。小小的个子,运动外衣过大地套在身上,这样的身影,我没有想到在大街球场游戏室网吧麦当劳以外的博物馆画展还能见到,至少在我生活的广州难吧。终于展览馆要关门了,在管理员一次次的催促声中,他终于深吸一口气,收回了目光。我随着他走下楼去。门口在出售展画的复制品,购买者众,这显然是一次非常成功非常获利的活动,那个看画男生,不放过最后的机会,又一张张地看了起来。“阅读的妇女”, 印刷也还精美,二十元一张,他拿起又放下,最后还是没有买,不知是因为钱,还是深得真品之道无法接受印刷品。
公司又有同事去长沙,电话里问起他们觉得怎么样。回答里我听出了“不是久留之地”的意思。
各自心情不同吧。
如同我们别无选择的人生,有时一个地方,是需要我们好好地细细地品的。
作者:i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