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岩寺坐落于清徐县城西5公里东马峪村的香岩山上,新建的通往休闲娱乐场所的公路从寺前穿过。春夏秋三季此山桃红李白,松柏常青,山花遍野,芳香四溢,故名香岩山,寺院落成后,寺以山名,故名香岩寺。现为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相关资料
香岩寺坐落于清徐县城西5公里东马峪村的香岩山上,新建的通往休闲娱乐场所的公路从寺前穿过。春夏秋三季此山桃红李白,松柏常青,山花遍野,芳香四溢,故名香岩山,寺院落成后,寺以山名,故名香岩寺。现为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创建于金代明昌元年(1190年),历经沧桑,香火不绝。整个寺院区岩壁峭立,殿堂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山门朝西,石砌雕花,门楣勒石,额上刻着3个大字"香岩寺",落款为"乾隆辛丑仲夏"。
现存东、中、西三殿,均为金代石构佛殿,用抹角木伏和迭涩结架,顶部拼成八角藻井,无通达前后的梁木,俗称无梁殿,是极为珍贵的金代无梁建筑实例。
东殿全部用巨石砌筑,顶部叠成八角形藻井,藻井上有贴金绘佛像11层,层层排列,井然有序,恰好是1000尊,故当地人也称此殿为千佛殿。殿中主像观音菩萨像目光慈祥,神情自若,线条流畅,栩栩如生。两侧列有明代木雕罗汉像16尊,雕工极佳,刀法流畅,形态逼真,是我国明代木雕艺术中的珍品。
中殿也是用巨石砌垒而成,顶部的藻井比东殿更加壮观。殿内供一佛,由于年久风化,面部已很难辨认。有人说是释迦牟尼佛,当地人称为"西天古佛",故此殿亦称古佛殿。
西殿又称至圣殿,年久倾斜后,经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修,改作卷洞式。洞的当中供奉地藏菩萨,由于是铁铸,当地人称为铁佛。据碑文记载,此像铸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三月。地藏菩萨周围是10尊木雕十殿阎君像。
中殿后有3个窑洞,西殿后有两个窑洞,目前5个窑洞内仅存一尊塑像,此像从外表看是泥塑,但内里却是一尊石雕像。据当地人讲,这5个洞原是唐代的石窟,到建寺时方在石窟外建了无梁殿。
三大佛殿外施仿木构件,殿门两侧外壁上均存有金代精美的石刻造像。东殿左为犀牛望月,右为丹凤朝阳;中殿是两个金刚力士;西殿是两个伽蓝菩萨。这3组浮雕线条明快简洁,形象威武逼真,闪烁着我国辽金时期建筑雕刻艺术的光彩。当年,寺内外山花遍布,绿柳成荫,泉水潺潺,清雅幽静,为清徐八景之一的"西岭香岩"。
近年,相继修复了原坍塌的望月楼、会馆、五龙洞、七星庙等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