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东部地区考古遗址中,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两个最主要的文化相是卑南文化和麒麟文化。其中扫叭遗址即属卑南文化的一支。
卑南文化主要分布于花东纵谷、海岸山脉南段东麓、台东平原,以及大武山东麓河阶和面海的坡地、阶地。卑南文化的典型遗物为板岩石柱、板岩石板棺、石槽等;其它的包括精美玉、饰夹砂素面红陶、石刀、镰刀、网坠等。
扫叭遗址所在的舞鹤台地是花东纵谷在线十分突出的一个河阶台地,由秀姑峦溪和红叶溪所围绕切割而成。由于扫叭遗址上的两支石柱是目前台湾史前遗址中最高大的立柱,因此有许多传说故事,为人文历史之旅增添许多想象的空间。
但时日渐久,寺院建筑残破不堪,无法运作,本拟拆除重建,因土地所有权属于花莲县政府,无法拆除。两难之下,民国七十二年,释性良在中兴路另外购地自建「懿泉寺」重续香火,唯恐原庆修院文物散失,乃将部分菩萨石像及诸天圣佛水泥像也奉往懿泉寺加以保存。
文物现况
扫叭石柱:因位于舞鹤台地,又称「舞鹤石柱」两支石柱中略高一支高约六.七公尺,宽约一.八公尺,厚○.五公尺,稳固矗立,长轴方向约为东西向;另一较短石柱原倾倒于地,民国卅一年由瑞穗乡公所动工扶起竖立。有「千年石柱」之称。
遗址概况
在遗址附近地表可轻易发现单石,尤其带肩阳石随处可见,石器和陶片亦俯拾即是。由于扫叭石柱公园附近皆为茶园菜圃,农家将大量页岩单石用为堆积驳坎的基石。
传说故事
关于扫叭石柱的来源,有多则神话传说。
传说禁忌
目前,族人们把扫叭石柱当做神圣的地方,不容侵犯,一草一木一石都不可擅动,路过时会停下来倒一杯酒在地上,表示祭拜祖先祖灵。而习俗中他们也不单独前往,大都是几个人约好一起去,祭杯酒,表达晚辈的心意。(鹤冈村黄光让头目口述)
扫叭石柱在老一辈阿美族人心中不仅是神圣之地,也是神秘之地。根据鹤冈村几位阿美族老人口述表示,明治初年时,日本考古学者要把石柱运回日本收藏,日本人经老一辈族人指点,也要求所雇请来搬运的族人要唱祈祷歌,奇怪的是,明明在搬运前才练唱过,等到大伙儿动手搬移时,竟然就有许多人忘了歌词,于是那支石柱只移动了不到五十公尺就一动也不动的躺在原地,日本学者只好放弃把石柱运回日本的念头。据说那支石柱就是较短的那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