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原的边缘统称坝上,这一带适合旅游的有张北坝上草原、丰宁坝上草原、围场坝上草原。张北草原的自然环境破坏得太厉害,所以很少有人前往;丰宁坝离北京270公里;而围场坝上因为《还珠格格》的热播而知名度上升,距离北京490公里。秋天是围场景色最美的时间。
木兰围场是一处自然淳朴、野趣天成的旅游胜地。划草是这里最有特色的项目;隆冬,在林海深处,滑雪、狩猎都是不错的娱乐。这里四季都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木兰围场景区以红山军马场为中心,月亮湖、将军泡子、桃山湖、五彩山、大峡谷的风景是最美的。
景点相关资料
承德皇家猎苑——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与内蒙古草原接壤;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水草丰美、禽兽繁衍的草原。“千里松林”曾是辽帝狩猎之地,“木兰围场”又是清代皇帝举行“木兰秋狝”之所。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为锻炼军队,在这里开辟了一万多平方千米的狩猎场。每年秋季,这里都举行一次军事色彩浓厚的狩猎活动,史称“木兰秋狝”。在清代康熙到嘉庆的一百四十多年里,就在这里举行木兰秋狝一百零五次。清朝在沿途修建了许多行宫,于是有了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如今在青山碧野之中仍存有古朴典雅的七通碑,独特的庙宫合一建筑——东庙宫,富有传奇色彩的练兵台、将军泡子,成为游人凭吊怀古的好去处。
公元1681年,康熙皇帝在这里建立了方圆一万平方公里,含72围的狩猎场。到嘉庆25年(公元1820)前后140年共举行“木兰秋狝”105次。1690年,康熙在这里举行了著名的平定噶尔丹叛乱的乌兰布通战役。木兰围场秀丽的景色也引起了影视艺术家的瞩目,先后有《响铃公主》《四渡赤水》《江湖奇侠传》(郑少秋主演)《荆轲刺秦王》(张丰毅、巩俐主演)《还珠格格》等二百余集影视剧在此完成。
木兰围场,是满语、汉语的混称。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木兰是满语哨鹿之意。何为哨鹿?打猎时八旗兵头带戴雄鹿角,在树林里口学公鹿啼叫,引诱母鹿 ,是一种诱杀的打猎方法。围场是哨鹿之所,即皇帝打猎场所。木兰围场在清代是原始森林和辽阔的蒙古草原。到了清朝晚期,宫廷下令,对木兰围场原始森林进行砍伐。到了清朝晚期,原始森林被砍伐一尽。全国解放后,1962年,国家决定在此建大型机械化林场。经过林场工人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现在木兰围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林场,浩瀚森林已经恢复当年的活力。辽阔的蒙古草原,焕发出青春与活力。满山遍野的山花,笑迎天下游人。国家领导人对此的评语是:"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水的源头"。木兰围场是动物的天堂,影视剧的最佳外景地。
当时的木兰围场,根据地形和禽兽的分布,划分为72围。每次狩猎开始,先由管围大臣率领骑兵,按预先选定的范围,合围靠拢形成一个包围圈,并逐渐缩小。头戴鹿角面具的清兵,隐藏在圈内密林深处,吹起木制的长哨,模仿雄鹿求偶的声音,雌鹿闻声寻偶尔来,雄鹿为夺偶尔至,其他野兽则为食鹿而聚拢。等包围圈缩得不能再小了,野兽密集起来时,大臣就奏请皇上首射,皇子、皇孙随射,然后其他王公贵族骑射,最后是大规模的围射,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内有一幅《乾隆木兰秋狝图》,生动地描绘了清代围猎的壮观情景。每次围猎,一般要进行二十几天。围猎结束以后,以张三营行宫(现隆化县境内)举行盛大的庆功告别宴会,饮酒歌舞,摔跤比武。并宴请蒙古等王公,按军功大小,予以奖赏。
现在,围场还保留着东庙宫、乾隆打虎洞和石刻、古长城说碑等十几处清代皇帝行围狩猎和北巡围场的文物古迹,以及点将台、将军泡子、十二座连营等古战场遗址。围场不仅是著名的狩猎名苑,更是一个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优美的自然风光被田纪云副委员长赞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塞罕坝景区一百多万亩森林,一百多万亩草原,为游人提供了回归自然、旅游观光的美好去处。
春夏时节,万顷松涛,清风习习;茫茫草原,繁花似锦,游人徜徉其间,心旷神怡,不知有暑。八月金秋,红叶满山,霜林叠翠,吸引无数国内外游客和艺术家前来观光、摄影、写生。一到冬季,林海雪原,莽莽苍苍、气象万千;雪凇玉树,无限情趣。丰富的冰雪资源为人们提供了滑雪、狩猎的理想场所。
1991年国家建设部通过专家论证把木兰围场确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随着人们回归自然愿望的增强,来这里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到1998年年接待游客已达45万人次。同时,木兰围场秀丽的景色也引起了影视艺术家的瞩目,先后有《响铃公主》《四渡赤水》《江湖奇侠传》(郑少秋主演)《荆轲刺秦王》(张丰毅、巩俐主演)《还珠格格》等二百余集影视剧在此完成。
一道绿色长城
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坐落于华北地区著名河流——滦河的上游地区,集中分布在河北省围场县的西部,总面积5万余公顷,是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濒危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的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过渡带,远望犹如横亘在冀北山地与内蒙古高原之间的一系列大坝,因此,又有“坝上”之称。由“坝”根向南,则是连接坝上高原和冀北山地的丘陵山地地带,由厚厚的沙土覆盖的古老花岗片麻岩构成的山岭呈浑圆状。这里也是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由于森林植被十分丰富,沙土层已被牢牢锁住,使之不能形成流沙。保护区的南部是冀北山地的北端,此区域多为崇山峻岭,山高坡陡,地势险峻,沟壑深幽,林木葱郁,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
由于保护区内植被保存较好,森林覆盖率高,形成了区域小气候特征,降水相对充沛。保护区内空气质量较高,蓝天白云,绿草如茵勾勒出保护区如诗如画的壮美画卷。
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个保护区必然要担负起护卫京津生态安全的生态特区这一重任。保护区北接浑善达克沙地,南临清代第二政治中心避暑山庄承德,距北京384公里,距天津504公里,生态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从高空俯视,辽阔的浑善达克沙地上座座沙丘就像是黄色的浪潮,汹涌澎湃,向南吞噬。星星点点的沙地榆无助地在沙海中挣扎,几片新绿犹如飘落在沙海中的孤叶。沙海的南端则是连接北京正北方向风口的三大风沙通道:小滦河流域风道、伊马图河流域风道、伊逊河流域风道。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平均海拔在1400米以上,而京津地区的平均海拔不足50米,浑善达克沙地的风沙在来自西伯利亚冷高压气流的作用下,就像被一台功率巨大的鼓风机吹动,沿着3条风沙通道,居高临下,凶猛地压向京津地区。卡在三大风沙通道入口处的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犹如一道绿色长城,阻挡着浑善达克沙地的风沙对北京的侵害,遏制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的步伐。站在保护区的制高点向北望去,远处浑善达克沙地的沙丘就像海啸掀起的巨浪,气势汹汹,滚滚而来,到了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忠诚的森林卫士脚下,不得不败下阵去,平息下来。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草原、湿地,不仅阻挡了风沙,固住了本地的流沙,起到了防风固沙的重要作用,而且还具备着拦洪蓄水、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成为滦河的主要水源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使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成为天然的生物资源、基因资源和植物种质资源库。保护区完好的植被自然状态及完美的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未来的遗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保护区茂密的森林,原始状态的生态环境,是各种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据调查,保护区有陆生野生动物317种,昆虫970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5种,分别是黑鹳、金雕、白头鹤、大鸨、金钱豹。国家Ⅱ级保护动物40种。
规模宏大的皇家猎苑
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围场是柳条边或界桩圈定的哨鹿之所。历史追溯到三百多年前,那时的木兰围场,山清水秀,林密草丰,四季鸟语,三季花香。“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山高林密藏鸟兽,风吹草低现牛羊”是当时木兰围场的真实写照。正是这奇特的人间胜景,秀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一代清帝康熙,在这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家猎苑。这里原为蒙古喀喇沁杜楞君王扎锡和翁牛特镇国公吴塔特的领地,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随圣祖玄烨巡幸塞外时以敬献牧场的名义,献给康熙皇帝,遂设置木兰围场,这座清代的皇家猎苑就此而建立。自康熙二十年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前后一百多年的新建和扩建,木兰围场逐步界定为72个围。
木兰围场自建立之初就遵循了维护自然生态、保持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立严格的保护制度。木兰围场建立后,自康熙至嘉庆的历代皇帝,包括从未到过木兰围场的雍正帝都曾严令“民人不得滥入”,“禁樵牧”、“禁伐殖”,并派八旗兵严加看守;二是有计划地进行围猎。每次秋狝只择其中的十余围进行狩猎,其余众多围则是休养生息,令野生动植物得以繁衍恢复;三是不过猎,不滥猎。在每次木兰秋狝时都严令随行军骑“遇母鹿幼兽一律放生”,设围时留有一缺口,令年轻力壮之兽得以逃生。每次围末,“执事为未获兽物请命,允其留生繁衍,收兵罢围”。这些都体现出古人朴素自然的生态保护意识,使这里的森林和自然生态、野生动植物种群因此而得到保护。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里应该是中国最早、最具有实际内涵的自然保护区域,这在世界自然保护史上也是非常难得和具有开创意义的。
清康熙帝选择木兰围场作为皇家猎苑,是有其深远政治目的和战略意义的。木兰围场北控蒙古,南拱京津,是历史上的战略要地。清代自设立木兰围场之后,每年都要在这里以行围狩猎的方式演练军旅,推行“肄武绥藩”的国策,从而达到控制蒙古、震慑沙俄、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北部边防的目的。这时的木兰围场实际上已成为清政府的主要政治、军事活动场所,是北京——避暑山庄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为锻炼军队、安抚边疆,在现在塞旱坝的地方开辟了一万多平方公里的狩猎场--木兰围场,此后每年秋季举行一次军事色彩浓厚的狩猎活动,史称“木兰秋狩”。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即士兵吹起木哨、模仿鹿鸣、引诱猎杀野兽的意思。后乾隆帝在北巡途中的热河(即今天的承德)建立行宫,兴建庙宇,接见蒙古等部族首领,此后热河不仅是皇家出游的避暑胜地,也成为北京之外清朝第二个政治中心。
但到同治二年开围放垦,森林植被逐渐被破坏,后来又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黄沙漫天的荒丘。解放后,几代人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此建成了中国最大的人工生态林场。如今围场森林、草原、古长城,全称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塞罕坝是围场的精华部分,蒙语叫“塞罕达巴罕色钦”,意为美丽的高岭,这里森林和草原两种景色相互辉映,以红山军马场为中心,方圆40-50公里内都是景点,围场因此成为离京最近的最著名的摄影基地。把木兰围场玩透大概需要十天到半个月的时间,建议您找个向导,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欣赏不同的景色。
坝上景观景点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塞罕塔
塞罕塔位于公园海拔1780米的东坝梁上,占地30亩,距公园入口处仅8公里。景区内有塞罕塔、塞北灵验佛、跑马场、射击场、民族歌舞表演等旅游娱乐项目。
塞罕塔,塔座高4米,塔身高42.8米,跨度21米,七层八角,仿古建筑。塔内设步行梯和电梯,能同时容纳100人参观游览。它集森林放火了望、生态旅游观光、木兰秋狝再现、佛事陈列、塞外四季摄影等多功能于一体。
登上塞罕塔,千里坝上,万顷林海尽收眼底。春天,色彩鲜明,草色遥看,万木吐新,火红的杜鹃尽染远山近岭。夏季是登塔的最好时节,东观,绿波涌动,碧浪滔天;南观,一览众山,青翠如黛;西望,绿色地毯铺在草原上,大小湖泊像明亮的眼睛,给人以无限的活力;北瞰,百万亩人工林,与乌兰布通相接,令人浮想联翩。秋来,画家和摄影家们纷踏而至,那真是“爽气迎人面,秋色怡性灵”;冬至,千里冰封,玉树琼花,林海雪原,好一派北国风光!
登塞罕塔,在不同季节,站在不同的角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登高瞰林海,林海百万松。迎风一挥手,四野起涛声。”人生难得远眺,何不临塔登高。
金莲映日
康乾三十六景之第二十四景,原在承德避暑山庄如意洲上,康乾时代盛极一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此景以消失。塞罕坝独特的地理 环境为金莲花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使金莲映日奇观得以重现。置身观赏园中,如同置身于金莲花的海洋,在明丽的阳光照耀下,株株金莲,金彩新鲜,辉煌璀璨,这不正是“辉辉争日色,灼灼动风枝”的“金莲映日”奇观吗?
园中那独具特色的甬道、长廊、凉亭,神秘的吐力根河、古树、白桦林、情人谷,充满情趣的水车、风车,孩子们自由嬉戏的游乐场,无一不让人留恋忘返,再免费品茗一杯香气浓郁的生态金莲花茶,驱暑提神,更能让游人忘却旅途的疲劳,置身于无限遐想之中……
滦河源头
界河是河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河,此河名“吐力根河”,是蒙语,意为弯曲狭窄。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潺潺,清澈见底,象一条银色的玉带,飘落在塞外森林草原之中。引滦入津工程完工后,时任水利部长的钱正英女士曾到此考察,认定这里是滦河发源的主要河流 之一,因此得名“滦河源头”。
七星湖
七星湖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新开发的重点旅游景点,位于塞罕坝林场以北三公里处,环抱于青山、绿树和碧水之中。原是七个小湖,远远望去,有如天上北斗七星降落人间,七星湖因此而得名。早在康熙年间就有记载,如今通为一体。七星湖水域深,水面广,湖中多野生鲫鱼,如你有雅兴,垂钓片刻,说不定会小有收获呢。
游客来到七星湖,可乘快艇飞渡于碧波之上,领略坝上的旖旎风光;或荡舟徜徉微澜之中,观赏秀丽景色;晚间若投宿木屋别墅,可于晨间凭栏垂钓,享受大自然的宁静,或漫步长桥,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心与桥的共振;或湖心赏巧夺天工之古石,湖边观天然花海;或西游白桦林,寻求你心中的梦境,或北去奇树群,看百年古榆,风雨沧桑,古榆千姿百态,奇形怪状,真是诗情画意,妙不可言。
泰丰湖
泰丰湖,水面面积300亩,水面平静如镜,清澈见底,在艳阳丽日下,湖光山色,美景如画。尤其在夕阳西下时,游人登上东侧高山俯瞰,泰丰湖如同一柄玉如意镶嵌在塞罕坝的山水之间,西望湖水,满天彩霞染透了湖底,金光灼灼,水天一色。当日落接近远山时,便出现地上、水下各有半轮红日,并逐步向地平线靠拢,天上、水下红光一片,蔚为壮观。
传说乾隆皇帝当年打猎来到这里,当时他骑马站在东面的山上向这里一望,见这明净的湖面弯弯曲曲好像一个玉如意,于是把这里命名为如意湖又名泰逢湖。这里的北边就是当塞北佛石庙。
塞北佛石庙
坐落于北曼甸管理区石庙子景区,周围是一望无际的万顷林海。一条清澈透底的山泉喷珠吐玉,缓缓流向远方。一入此地,使人顿有神清气爽、超凡脱俗之感。
石庙由13块削磨见方的石头砌成,座北朝南,高1.96米,面宽1.21米,进深1米。庙顶由一块石头凿成瓦状模样,小巧古朴,别具一格。庙内一尊坐佛像,身披红色袈裟,两小童侍立左右,均是满族官服装束。庙门两旁,镂刻着一副对联,字迹清晰,笔力遒健,上联是:“清得道千秋不朽”,下联是:“塞北佛万古流芳”,圆拱门上横批是:“英灵千古”。在庙前有一座石碑,因年久风蚀雨剥,字迹已无法辨认了。塞北佛石庙的建立还要从康熙设立木兰围场的良苦用心说起。康熙作为清王朝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他胸怀大志、深谋远虑,文治武功、卓有建树,一生中智除鳌拜、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宝岛台湾、签定《中俄尼布楚条约》、亲征噶尔丹。为了“肄武绥藩”,设立木兰围场,通过木兰秋狝,团结、怀柔蒙古各部并对其流离民众给予优抚,使蒙古王公感激涕零,称之“仁德高峻,养育群生,宏施利益者谓之佛。臣等蒙圣上大佛洪恩,特加拯救,是即臣等得遇活佛也”。由此,蒙古人尊康熙为活佛。
由此,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出现了清朝服饰的塞北佛,既是康熙“肄武绥藩”战略的成果,也是清代民族团结的标志。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塞北佛作为康熙大帝的一段历史镌刻在塞罕坝上。
每年农历六月十三这一天,数以万计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齐聚于此,杀猪宰羊来祭奠塞北佛,并在红布上写下自己的心愿,祈求神灵的保佑。
点将台
康熙点将台,又名亮兵台。位于森林公园阴河景区,为一孤立巨岩,形如卧虎,顶部是狭长平台,周围地势平坦开阔。传说康熙大帝在乌兰布通之战胜利结束后,曾登临此台检阅得胜凯旋的清军将士,因此得名点将台。如今,点将台四周方圆十几公里均为落叶松人工林。登台四顾,绿海波涌,凉风习习。颇能领略当年康熙大帝点将阅兵的恢宏气势,只不过三百年前的清军将士如今换成了整齐划一的落叶松。
红山军马场
红山军马场是中国最大的军马场,建于1964年8月,主要担负边防部队军马供应保障任务。红山军马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世界地质公园)西南端的乌兰布统古战场核心区(乌兰布统为蒙语,汉语的意思为红色的坛形山,实指大、小红山,红山军马场由此而得名)。南与河北省赛罕坝机械林场接壤,北与浑善达克沙漠为邻。该场处于“昭乌达高原”东南缘向内蒙古高原过渡部位(俗称“坝上”地区),西部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属浑善达克沙地东南边缘,相对高差5~20米;东部漫甸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500米。
军马场总使用面积27800公顷,其中草原15333.3公顷、林地5333.3公顷(天然白桦林5000公顷,人工林约333.3公顷)、水域34.7公顷、沼泽1573.3公顷、耕地1333.3公顷。该场建于1964年8月,隶属于北京军区联勤部。现有总人口1138人,其中军人10人、职工281人、农牧民847人。下设林业科、财务科、保卫科、办公室、农牧办公室、旅游开发办公室、兽医站、水电组等8个科室站组和烟子窑、烟子窑沟、沙树柏、连营、红松、对场沟、夹皮沟、北沟、九号地、小红山子等10个放牧点。现存栏军马1116匹、牛448头、羊4800只。
军马场境内及邻近的“将军泡子”、“亮兵台”、“十二座连营”、“喇嘛山”、“五彩山”、“夹皮沟”、“象群山”、“熙水泉”、“欧式风景区”、“影视外景基地”、“金莲花保护区”等十几个历史人文和自然景区,每年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来此游览观光。也使得一些影视片导演看中了这里的场景,到这里拍摄影视片。据不完全统计,在该场拍摄的影视剧有《还珠格格》《康熙王朝》《新射雕英雄传》《三国演义》等60多部。每年还有众多摄影家到这里创作,有数百幅摄影作品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其中“全国大红鹰摄影比赛”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作品,都出自这里。
2002年,红山军马场先后被全国绿化委、国家林业局和全军环绿委确定为“全国草原生态保护示范教育基地”、“全军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教育基地”、“国家风景名胜区”等,并被誉为“北京后花园”。
乌兰布通古战场
乌兰布通古战场位于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西北部,清康熙初年,漠西蒙古噶尔丹汗兼并厄鲁特四部(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和辉特部)自称准噶尔汗。此时的噶尔丹统治着天山南北广阔地区,控制着河西走廊西部,横行西北,并于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起,遣军南下,大败漠北喀尔喀部,逼其部众数十万人降清,请求清帝收容和保护,喀尔喀部原有的广阔土地悉为噶尔丹占据。
康熙大帝对噶尔丹的侵略意图早有察觉,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他决心集中力量解决噶尔丹问题。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三至六月清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调动。此时,噶尔丹叛军已越过呼伦池,六月深入到乌珠穆沁,逼近具有战略意义的乌兰布通(蒙语,汉译为红色瓮形小山)。
七月上旬,康熙大帝力排众议,决定御驾亲征。七月二十日康熙抱病退至波罗河屯(今隆化县城)坐镇指挥。清军在吐力根河一线集结,十二座联营旗幡招展,壁垒森严,福全为诸路军统帅。七月二十九日噶尔丹屯军于乌兰布通。乌兰布通南距承德200公里,是北京出古北口,经围场通向内蒙古的必经之路, 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清军与噶尔丹叛军在这里展开了一场关系大清江山社稷的激战。
噶尔丹叛军“数万阵山下,依林阻水,以万驼缚足卧地,背加箱垛,蒙以湿毡,环列如栅,士卒于垛隙发矢统,备钩距,号曰驼城”,企图以此阻挡清军的进攻。八月一日凌晨清军出发,“设鹿角枪炮,列队徐行,未时(下午1点至3点)临敌,发枪炮击之”。双方战斗的十分激烈,准噶尔兵凭借有利地形,以箱垛空隙向清军放枪、射箭。清军则以火炮、鸟枪还击,虽有火力优势,但临河仰攻,道路又泥泞难行,进展困难,伤亡很大。率左翼军进攻的参赞军务内大臣佟国纲(康熙的亲舅)奋勇督兵进击,被敌人以枪打中,不幸阵亡。将军的鲜血染红了身边的泡子河,这就是“将军泡子”的由来。直至黄昏时分,左翼军在佟国维的带领下,自山腰绕到敌后,冲破敌阵。清军大举齐进,驼城内血肉横飞,尸横遍野,准噶尔军全线溃退,最后经过四天激战,清军取得了乌兰布通战役的胜利。
熙水泉风景区
红山军马场有沼泽3.2万亩,这一片是熙水泉①湿地保护区,占地1余万亩是我场辖区内最大的一块沼泽湿地。沼泽是湿地的一种,对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草原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是我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这里的植物主要有水草、金莲花②、塔头草、芦苇、蒲蚌草等,主要动物有旱獭、刺猬、蝮蛇、青蛙等二十多种动物,也是鹿、狍、等草食动物汲水的场所,同时也是狼、狐等肉食动物猎取食物的去处,每到夏季,这里还是大雁、鸿雁、灰鹤、大鸨、野鸭等五十余种鸟类的栖息地。
熙水泉
位于场部西北二里许的公路东侧,金莲甸子的西南部。这里属湿地沼泽,泉水充沛,四季长流,冬不冰,夏无暑,是这一带牧民早晚饮牲畜的主要水源地。历史上,乌兰布统之战和清帝木兰秋狝,也是清军主要水源地之一。此泉因与康熙有关,故名熙水泉。据传: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乌兰布统之战之前,时年大旱,百日不见星雨,抚远大将军裕亲王福全10万大军人马饮水问题严重。坐阵隆化的康熙皇帝无耐命福全选低洼地设坛挖井祈雨。福全遵命在此处设坛祈祷上苍降雨赐水,以壮军力,保证平叛胜利。军士掘井之时,突然涌出一股清水,随之便泉涌不竭,顺地势形成一条弯曲的溪流。零下40°也不结冰,干旱时节也不断流。乌兰布统之战清军取得胜利与此泉有直接关系。因此,清军将此泉命名为“康熙泉”,后俗称熙水泉,流传到今。又传: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玄烨帝巡视西拉木伦,时逢天下大旱,在广阔的草原上十河九干,许多牧民无粮,挖草根充饥。康熙深明“君以民为贵,民以食为天”的道理,一方面在当地发放钱粮,调拨牛羊等牲畜救济;一方面在附近勘察。据说康熙在返回的途中发现此泉,见此泉在大旱之年仍然清澈见底,潺潺流淌,十分惊奇,随对左御使徐元梦说:“朕常留心格物之学,据其说取山泉一小石块置于泉中搅之,即可祈雨,蒙古人谓之‘查达齐’”。康熙帝随即下马,伸手入泉底,摸起一小石块,在泉水中搅动。说也奇怪,不一会儿乌云密布,雷声滚滚,真的下起雨来了,这雨一下就是三天三夜。康熙帝见此甘霖说道:“山泉灵佑,是我大清洪福!”后来,人们为纪念康熙“搅泉祈雨”的故事,把该泉称为“康熙泉”。军马场建立后,因该泉在场部西面,职工们习惯称为“熙(西)水泉”。现在每逢旱季,当地牧民还保留着“搅泉祈雨”的风俗。
影视基地风景区
这里山缓川平,水草丰盛。摄像机和照相机可四面取景。这里的桦树林疏密相间,疏可驰马,密不通风,钻进去,枝叶遮云蔽日,不知道林子有多大,有多深,油然产生一种神秘感。若进到林边乘凉,立时即爽身明目,暑气皆消。有的地段桦树加上这里的地形富于变化,有草场,有湿地,有山丘。早晚太阳斜照,逆光将一道道山梁打出了高光轮廓线,明暗反差渲染了大环境的朦胧美,构成了一幅幅古希腊油画。每年都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艺术家到这里采风、创作。摄影家称这里是摄影之乡,创作基地,是历届大赛大展获奖及优秀作品的高产园地。美术家称这里是油画临摩的范本,10里画廊。影视家称这里是露天影棚。近10年,八一、长影、北影、萧湘、港台等影厂在这里摄制了60余部影视。其中:还珠格格、康熙王朝、射雕英雄传、汉武大帝等10余部大片的大部场景都是在这里拍摄。到这里拍摄部分镜头的影视及广告、专题片就不计其数了。
欧式风光区
这里林原结合。东北长白山森林一望无际, 缺少疏朗的草原;内蒙古大草原场景广阔,
一望无垠,但是观赏起来略感单调,这里是森林和草原有机结合,既具有南方优雅秀丽的阴柔,又具有北方粗犷雄浑的阳刚。兼具南秀北雄之美,可以说这里也是马场辖区的一大特征。这里虽不是一望无际,但置身此地,我们必会感触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北朝民歌的意境。每到夏季,草原上一片生机,百花盛开,10余天换一茬花种。每一茬总以领衔花种为主色调,其余颜色陪衬其间。有名的、没名的,千姿百态,万紫千红,您这次来是黄色,过十余天再来也许就是粉色、红色……。连绵起伏的丘陵草原上点缀着白桦树稀稀疏疏,有单棵的,有三五一簇的,有几十棵成丛的……,美不胜收,一处比一处美。蓝天、白云、青山、白桦林衬托着喧闹的百花世界,勾勒出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欧式油画。游人徜徉这万顷碧海,呼吸着习习清风,闻嗅着百花的芬芳,今人心旷神怡、盛夏忘暑。2002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看到这里的风光后,高兴地说:“这里是我见到的最美的草原,也是保护最好的草原。”
北沟风景区
北沟为一条南北走向的长沟,因其位于原场部的北面,所以当地人习惯上称其为北沟,北沟横亘于军马场南北,绵延十多公里,这里是马场境内次生林种类较多的地方,山坡上长满了白桦树,沟底是塘柳夹杂着山葡萄树、山丁树、野山楂树和槐树、榆树等。
北沟是马场允许伦牧的区域,所以“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美景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因其是南北走向,且地形富于变化,加之蓝天、白云、牛羊、碧草,非常适合早晚侧、逆光取景拍摄,是出“片子”的高频地区,是摄影家必到之处。
五彩山风景区
五彩山是马场辖区观赏次生林秋景的主要景点之一,原名叫于家大山。“五彩”是虚指,实际岂止五彩。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由于微霜冻的作用,山上不同的树种因抗寒能力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五彩山像是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松的绿、柞的红、杏的紫、桦、杨的黄、白……赤澄黄绿青兰紫百色争艳,姹紫蔫红,真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大有大场景的壮美,小有小环境的柔姿,不知道哪儿美哪儿更美,有童话世界之比。五彩山有沙杨树、柞树、桦树、枫树、松树、杉树、槐树、榆树、柳树等,还有虎楱、山玫瑰、藤条、柠条等十余种灌木类植物。林中有狼、獾、鹿、狍、狐等十多种哺乳动物和喜鹊、乌鸦、山鸡、黑禽鸡(也称斗鸡,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等三十余种鸟类在这里生息繁衍,是我场境内树木品种、动物、鸟类最多的一个自然生态保护区。由于五彩山色彩艳丽,层次分明,所以每年的这个季节,都有许多中外摄影爱好者在此争相拍摄,以五彩山为背景的无数照片,发表在中外报刊、杂志是,有近百幅照片获国际大奖。
夹皮沟风景区
这里在建场初期,由于冬季雪比较大,且须经过一条窄窄的沟方能到达,酷似电影《林海雪原》中夹皮沟的场景,从此场职工就把这里称为夹皮沟。
夹皮沟草深林茂,水草丰美。这里有白桦,有沼泽地,有遍布草地、山坡的蘑菇圈,有野山楂树、山葡萄树和山丁树,有野玫瑰。百花坡、金莲甸子和小野鸭湖都在这个区域内。
夹皮沟风景区是军马场植被最好的区域之一,这里长满了黄花,黄花一般把花称为黄花,把花蕾称为金针,也有有称金针黄花、金针菜,是马场的特产之一。黄花喜光、喜水、耐凉、抗寒力强,和要生长在土质肥沃的向阳坡面或草原及疏灌丛中,适宜生长于水草肥美、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的地方,马场的气候、土质地适合黄花的生长,生长的黄花,花大艳黄,品质上乘。黄花可荤可素,可凉可热,别具风味,还可做成金针缺罐头,其味道独特,是色、香味俱佳的上等到菜肴。其营养价值极为丰富,并含有钙、磷、铁及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可做药用,具有健胃、利尿、通乳、消炎等功效。
喇嘛山风景区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玄烨帝带领王公大臣、千军万马浩浩荡荡经热河、木兰围场巡视西拉木伦、喀尔喀河、索尔岳济山。路经乌兰布统,驻跸乌兰布统山下的萨里克河傍,围幄落成后,外藩蒙古诸王、贝勒、台吉等各率所部进献驼马,康熙帝非常高兴,并设宴招待他们和扈从的王公大臣们。宴席间,蒙古诸王又谈及了乌兰布统之战,度感谢皇帝为他们除掉了民族分裂分子噶尔丹,夺回了他们的土地,同时为皇帝歌功颂德。虽然那场战争已经过去了十七年,但身临此地的康熙仿佛又听到了枪炮轰鸣和巡视战场的马蹄声,据说康熙帝在那一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在乌兰布统之战战死的大将军佟国刚(康熙舅父)、前锋参领格斯泰、前锋统领迈图等一些将士泪流满面,在他面前长跪不起,康熙醒后,回想起梦中的情景,心中非常伤感,随命随从大臣速回热河请喇嘛365个到东大山(今喇嘛山)致祭七七四十九天以超度乌兰布统之战的亡灵,后来,每岁仲秋康熙都派热河都统带喇嘛到此山致祭,喇嘛山由此得名。据当地的老人叙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此山上还留有一块祭碑,后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喇嘛山植被较好,山上长有许多蕨菜。蕨菜是一种野生草本植物,适宜生长在高寒阴湿地带,与山杨、楱柴、羊胡草等伴生,对土质、水份十分讲究,一般在腐殖质含量高,相对湿度大的土质中生长的品质最好。它有许多有趣的别名:拳头菜、长寿菜、龙爪菜、金勾如意菜、猫爪菜等。由于它嫩绿如碧、清香扑鼻、滑脆鲜美、开如龙须,是色、香、味、开俱全的山珍,而被誉为“山菜之王”,相传在清朝乾隆年间,此菜还是当地头人海通向乾隆皇帝进贡之礼品,因此,被誉为“长寿菜”之名。蕨菜可用盐腌和晒干保存,其营养可和药用价值较高,可去暴热、利水道、令人睡、芷气补五脏不足,长久食用对高血压、头昏失眠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痛疾病具有一定疗效。
象群山风景区
位于烟子窑后沟北山,这里是火成岩悬崖峭壁,崖壁高50米至100米不等,崖壁大约有2里许。细细观之,酷似一个象群,大小象只有几十个,头、鼻、腿、身俱全。俗话说,“三分像,七分想像”。“像与不像,全凭想像”。而象群山,用不着七分想像,五分足以,请看那只,那只,头、鼻、腿、身,特别的相像。这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惟妙惟肖。象群山生态保护区山峦连绵起伏,沟壑纵横。4万多亩天然白桦和机械林场的人工林遥相辉映,护卫着滦河的发祥地。每到春、夏、秋、三季,各种知名不知名的花儿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将您融入这花的海洋。
十二座连营风景区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康熙出师乌兰布统,平息民族分裂分子噶尔丹叛军,史称乌兰布统之战。是年六月,康熙皇帝之兄裕亲王福全(时称抚远大将军)出谷北口经热河上塞罕坝,行至吐力根河处,距敌四十余里,为遵帝命与安北大将军汇合,选择在此安营扎寨,营房分布于吐力根河南北两岸,范围东西60里,南北20里,立营140座。此是大将军本营计12座,时称12座连营,置土墙、木栅、壕沟,故至今仍留有遗迹,其余营房均为临时帐篷,今天已看不出什么痕迹了。后称此地为十二座连营。站在十二座连营的遗址上,仿佛闻嗅到了300年前狼烟点燃后的刺鼻气息,感到了古战场迎面扑来的烽火热浪,又似看到十万大军安营扎寨的壮观场面。
将军泡子风景区
康熙年间,蒙古分漠北、漠南、漠西三部。准噶尔强大、头领噶尔丹挥师南下进内蒙,企图统一整个蒙古和清庭分庭对抗。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六月康熙御驾亲征,发兵两路。一路由胞兄裕亲王福全为主帅,领兵十万出古北口北上,一路由胞弟恭亲王常宁率十万大军出喜峰口进内蒙。常宁在乌珠穆沁与噶尔丹军相遇激战不敌,向南败走,在吐力根河与福全军相遇。二十万人马在吐力根河南、北两岸扎连营(十二座连营),四十里拒敌。噶尔丹率十万军追击常宁至乌兰布通,得知南下之道被阻,便依山面水,在萨里克河北岸设防,用万匹骆驼缚四蹄卧伏地上,上面用湿毛毡和箱垛盖在骆驼身上做掩体,成为驼城和清军对峙。康熙于波罗河屯(今隆化)指挥战斗。八月一日清军进攻乌兰布通,分两路出击,进攻驼城。噶尔丹军在驼城内枪、炮、弓、弩齐发,清军久攻不下。调火器营布炮在前沿,万炮齐鸣摧毁驼城。噶军见清军势大,下令停战,派人到清营讫降。清军主帅被其假象所蒙蔽,没能乘胜攻击。夜里噶尔丹悄悄率军逃窜。由于主帅福全怯战,把原已准备好的歼灭战打成了击溃战,因而受到了康熙的处罚。乌兰布通之战虽然没把噶尔丹消灭,但使其有生力量受到了重击,给康熙帝统一内外蒙古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在这次战斗中,安北大将军(康熙之舅)佟国刚率将士攻击,在河时,不幸被噶军用俄国的鸟铳击中,以身殉国。演义说战斗中大炮的后坐力震塌了草原形成了泡子,后人为纪念佟国刚,称此湖为将军泡子。
据说,每阴雨连绵的天气里,隐约可见无数门大炮直冲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