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关长城始建于春秋时代,复修于明,是我国现存较完整的唯一的石砌古长城。固关长城地势险要,历史悠久,古驿道深深。清康熙帝西巡路经此地,赞叹此关的雄伟,赋《过固关》诗一首。险隘要塞的固关被我国文物专家、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罗哲文先生称之为"小八达岭"。现在的固关长城已是平定的东大门和太旧高速公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景区相关资料
固关长城地势险要,历史悠久,古驿道深深,始建于春秋时代,复修于明,是我国现存唯一的较完整的石砌古长城。现主要遗址有长城南段:固关经将军峪至白灰口长约7000米;北段:经岑后底至娘子关嘉峪沟约13000米,城墙宽2米,高3-4米,全部依山势而建,用石头砌筑。在墙体的重要至高点上分别建有炮台、烽火台、哨台等。清康熙帝西巡路经此地,曾赞叹此关的雄伟,赋《过固关》诗一首:"鸟道入云中,风光塞漠同,人依险地立,城自越山丛,俗朴观民舍,才多壮士雄,芹泉连冀北,回首指青聪。"险隘要塞的固关被我国文物专家、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罗哲文先生称之为"小八达岭"。现在的固关长城已是平定的东大门和太旧高速公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固关历史
固关长城前身为公元前333年(赵肃侯17年)在平定县境内修筑的赵长城,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的万里长城早155年。在此基础上,明代万历17年(公元1589年)固关多次修复,成为明代都城的重要防线也是明朝当时京西四大名关之一(其余三关是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关城初修于明正统二年(1437),当时叫"故关",在今平定县娘子关镇旧关村。嘉靖二十二年(1543),"虏寇太原密迩故关,其关虽地当冲要,而旧城险不足",于是西迁十里筑新城,取"固若金汤"之意,改"故"为"固",并于其后修复了关城两侧的长城。固关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出入此处者甚多。如秦王翦伐赵、秦始皇尸归咸阳、韩信列阵绵河"背水之战",郭子仪、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 康熙皇帝途经这里"西巡",清末刘光才率部抗击八国联军。韩愈、司马光、韩琦、于成龙、孔尚任等也在这里留下诗篇佳作。
固关布局
固关(新关)在故关(旧关)南约五华里,以固关为中心,向北和向南各延伸出有一段城墙。向北段由固关关门至最西端的敌楼,长约六华里,为石砌。向南段,约十华里,这段长城亦全为石砌。经固关,在关城南坡上,有一座敌楼,为大回廊结构,楼顶垛口完好如初。这是顺太行山南下长城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砖砌空心敌楼。在敌楼旁的水门建得十分独特,砖券拱形水门洞两面墙上,均砌有做工精细的护水兽石雕。由固关南坡敌楼,城墙向西迂回一下,然后转南偏东至将军峪村。整个固关长城,全部依山而建。城墙宽2米,高3 - 4米,墙体上分设堞楼、药楼、炮台、墩台、烽火台、哨台等军事防御设施,现有炮台、墩台11座,烽火台2座,哨台1座,药楼1座,敌楼3座,另外,还有一块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重修固关城的记事碑。固关长城有东西两门,其防御目标主要在西边,故西门楼筑有坚固的城门及瓮城。城门上建重檐歇山顶关楼一座,拱门尚好,上嵌有一块石匾刻"固关"两个大字。因固关所处战略要塞位置,故明朝在城内设3座衙门,中为"大衙门",由三品武官把守,称参将;"二衙门"由掌管勤务的把总负责,居城内后街;"小衙门"。另外,城南原建有骑兵大校场,内设演武亭、点将台、跑道、箭台,城西边有练兵的小校场。固关城内及周边还建有西峰洞、关帝庙、奶奶庙、观音庙、皮张庙、药王庙、真武庙、魁星庙、文昌庙、三官庙、马王庙、龙王庙、河神庙、十殿阎王几亭台楼阁,构成一座小皇城。现在"西峰洞"三字石刻以及光绪年间向荣元帅为关帝庙题的"万世人杰"牌匾、明代铸造的铜炮、铁炮等历史文物和部分古建筑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