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吕梁地区方山县境内,又名真武山,是一座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也是山西省有名的道教名山。 北武当山由72峰,36崖,24涧组成,主峰香炉峰海拔2000多米。北武当最有名的就是山间那些嶙峋突兀的怪石,如石龙、石虎、石象、石猪等等,形态逼真,其中尤以龟、蛇二石最为有趣,在满山的怪石当中,你尽可以发挥你的想象力,细细品来,意味无穷。除怪石外,千奇百态的古松也是山中一奇,如仙人指路松、擎天探海松、鸳鸯松等,有的高大挺直,有的弯曲盘绕,姿态各异,郁郁葱葱。 山顶上有一座石质庙宇,这就是始建于唐代的真武行宫, 每逢农历三月初一到初三庙会期间,进香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常。
北武当山又名真武山,古称龙王山,位于方山县境内,吕梁山脉中段,南距离石市32公里,东北离太原 216公里。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由72峰、36崖、24涧组成,主峰香炉峰,海拔2254米,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它集“雄、奇、险、秀”于一身,是吕梁山的一颗明珠,素有“三晋第一名山”之称,系我国北方道教圣地之一。
北武当山又名真武山,位于山西省方山县境内,吕梁山脉中段。由72峰,36崖,24涧组成,主峰香炉峰,海拔2254米。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素有“三晋第一名山”之称,集“雄、奇、险、秀”于一体。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圣地。1994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
北武当山原是“五里北土路五里沙,五里石阶往上爬”。现公路已开通,乘车可达万神庙,上山石阶有1455级,山体由整体花岗岩组成,经过漫长岁月的风化浸蚀,造成今日之岩石裸露,主峰突起,巍峨挺拔,四周几乎都是悬崖峭壁,如神工鬼斧削劈,其自然景观奇峻秀丽。
北武当山尤为可观的是那些千姿百态的奇松和栩栩如生的怪石。满山遍野苍翠葱茏的古松,有的高大参天,有的低矮匍地;有的探身危崖,有的置身峭壁;有的同根而生,有的枝杈相偎;有的壮如武夫,有的娇小玲珑……姿态奇妙,如仙人指路松、擎天探海松、鸳鸯松、给游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受。更让游人惊叹不已的是那些天然雕饰而成形态逼真的怪石,如古猿望日、石猪受难、九龙出洞、石象守山、石羊朝圣、石龟下蛋、石虎……,最令人称奇的是“龟蛇斗智”,“蛇石”虎视耽耽,“龟石”尾临悬崖,万斤重石,峭立崖畔,一不经意,便摇摇欲坠。
北武当山一年四季,美景纷呈。游人在不同季节来游览观赏,情趣各 异。春季,芳草茵茵,桃红柳绿,蓬蓬勃勃,相映成趣;夏季,百花争艳,万品吐馨,姹紫嫣红,香气扑鼻;秋季,枫叶火红,沙棘金黄,疏密相同,红黄相映;冬季,草木凋零,惟松林苍绿,若白雪初霁,万树银装,分外妖娆。
“仙音阶”是北武当山的一奇。游人踏上石阶,就会发出“嘟儿、嘟儿”的古乐之声,其奥秘至今尚未揭开。玄天大殿前的“石香炉”,实为天下第一奇观。像这样巨大而又与山体连在一起的石香炉,可谓世界之最。
北武当在唐代以前就已成为具有道教色彩的朝拜圣地,峰顶建有玄天大殿,内有真武铜象,每逢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是古庙会期,届时香烟缭绕,游人云集。
北武当山有金顶玄天庙、玄天牌坊、南天门、千级天梯、水火峰、仙桥、灵官庙、万神庙、千仞壁、乔松恨、舍身崖、太和宫、威镇北天牌坊等一大批景点。存有泥塑、壁画、石碑等文物,具有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先后有许德珩、启功、周而复、方毅、臧克家、溥杰、吴冠中等名人学者题词作画,篆记作文,著名书法家舒同先生曾为北武当山专门题写了“神州胜景”四个大字,更添武当风采。
北武当山主峰四周几乎都是陡壁悬崖,只有一条人造“天梯”可攀。来到山脚下,过五里黄土、五里沙路,便是1400余级就山凿筑的石阶,凡险峻之处,设有铁索扶手。石阶一线叠置,从下仰视,宛如“天梯”。游人攀登,每一步都可听到悠扬顿挫的“石音”,形成独特的“石乐”绝景 。沿着石阶 ,奇松异石、庙宇石刻,掩没在葱郁的山林植被之中,相间点缀,相映成趣。主要的山石景观有:古猿望日、石猪受难、九龙出洞、石象守山、天壶倾露、石羊朝圣、石龟下蛋、石虎、石蛤蟆、龟蛇斗智等。最令人称奇的是“龟蛇斗智”奇观,相传神龟和青蛇不安心修道,互相格斗,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麈战,神龟节节败退,青蛇步步紧逼。其时,恰逢真武大帝返宫,见状,轻轻用手指一点,龟蛇便动弹不得,从此永久停留在这里,成千古一绝——“蛇石”虎视眈眈,“龟石”尾临悬崖,万斤重石,峭立崖畔,用力一推或经风一吹,便摇摇欲坠,令人心悬,所以又称风动石,为我国罕见的景观之一。主要的奇松景观有:鸳鸯松、迎客松、托天松、母子松等。最使人叹为观止的是“擎天探海松”,其松立于石阶半道,树身技分两杈,一直刺青天,一枝瞰群峰。近金顶登南天门石阶,旁边陡崖上刻有“乔松”二字,据载为清代道光年间永宁州牧王继贤手迹。现存乔松树桩直径近一米,可以想见其昔日雄姿。主要的悬崖峭壁有:千仞壁、舍身崖、鹰嘴崖等。还有呈垂直分布的植被,其色彩和花期随季节变化,给北武当山披上了“春粉、夏艳、秋红、冬白”的盛装。登临武当之巅,一览众山,但见远山苍茫,近日含黛,松风扑面,白云飘逸;只闻松涛阵阵,山泉潺潺,鸟语唧唧,似琴弦轻拨;夏秋之季,如晴空万里,金顶之下,丛林景观相间,似七彩织锦;白云远处,群山连绵,犹如万龙翻腾,极为壮观。
北武当山不仅自然风光绝妙,而且渊源悠久。据对现存的《永宁州志》考证,北武当山在唐代以前就已形成一处具有道教色彩的朝拜圣地,山顶建有玄天大殿。至于唐之前何时而建,尚待稽考。以后随着岁月嬗递,多数庙观都经过多次毁坏和修葺。其中仅明万历年间,就曾进行过两次大修,当时汾州府庆成王尤敬真武祖师,不惜花费巨金将登山道路改造成石阶,并将早已圮毁的玄天大殿修复一新,龙王山遂改称北武当山,一时鼎盛。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五月四日,玄天大殿被毁。雍正二、三年(1724——1725),在山头建无梁砖窑一眼(即正殿)。乾隆二十三年(1758),又事修葺,两年内山上玄天庙、老母殿、龙王庙、灵宫庙和山下太和宫相继落成。道光二十八年(1849),金顶南天门修整一新,并在大门上刻了“武当山”三字。以后清咸丰至光绪年间,又数次修葺。由此可见,北武当山的道教庙现建筑群,是经历了长达一千余年风雨变化遗存下来的,尽管现有建筑多系明清或近代遗物,但其表现了古老的历史渊源。其主要建筑有:对万神庙、灵宫庙、山神土地庙、二龙庙、乔松室、三官庙、火神庙、龙王庙、黑虎庙、玄天大殿和太和宫等。1984年 5月,方山县人民政府为开发武当胜景,保护文物古迹,着手开发建设。1990年山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确定为全省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1994年公布为国家第三批风景名胜区。近年来,上级有关单位多次拨款,社会各界纷纷募捐,北武当山的制高点和道教活动的中心玄天大殿已修葺一新,檐牙高琢,铁瓦覆顶,新铸真武铜像威严端坐。此外,对万神庙等庙宇与石阶进行了维修,重塑神像,并新开辟了一条循环小路,入山口新建了一石牌坊。目前北武当山建筑群已初具规模。
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开放以来,先后有许德珩、启功、周而复、方毅、臧克家、溥杰、冯其庸、王朝闻、吴冠中等名人学者,题词作画,纂述作文,留下千古佳作,更添武当风采。
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为北武当山古庙会期。其时,玄天殿前,香烟缭绕,风景区内,游人如云。据史载,唐朝时就“朝山进香者年复一年,久盛不衰”。近年来,随着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游人更是络绎不绝。
为区别于湖北武当山而称做北武当山,至今仍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多处古迹以及石刻、壁画等,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还有传统庙会。
景点相关资料
北武当山又名真武山,古称龙王山,位于方山县境内,吕梁山脉中段,南距离石市32公里,东北离太原 216公里。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由72峰、36崖、24涧组成,主峰香炉峰,海拔2254米,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它集“雄、奇、险、秀”于一身,是吕梁山的一颗明珠,素有“三晋第一名山”之称,系我国北方道教圣地之一。
北武当山原是“五里北土路五里沙,五里石阶往上爬”。现公路已开通,乘车可达万神庙,上山石阶有1455级,山体由整体花岗岩组成,经过漫长岁月的风化浸蚀,造成今日之岩石裸露,主峰突起,巍峨挺拔,四周几乎都是悬崖峭壁,如神工鬼斧削劈,其自然景观奇峻秀丽。
北武当山尤为可观的是那些千姿百态的奇松和栩栩如生的怪石。满山遍野苍翠葱茏的古松,有的高大参天,有的低矮匍地;有的探身危崖,有的置身峭壁;有的同根而生,有的枝杈相偎;有的壮如武夫,有的娇小玲珑……姿态奇妙,如仙人指路松、擎天探海松、鸳鸯松、给游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受。更让游人惊叹不已的是那些天然雕饰而成形态逼真的怪石,如古猿望日、石猪受难、九龙出洞、石象守山、石羊朝圣、石龟下蛋、石虎……,最令人称奇的是“龟蛇斗智”,“蛇石”虎视耽耽,“龟石”尾临悬崖,万斤重石,峭立崖畔,一不经意,便摇摇欲坠。
北武当山一年四季,美景纷呈。游人在不同季节来游览观赏,情趣各 异。春季,芳草茵茵,桃红柳绿,蓬蓬勃勃,相映成趣;夏季,百花争艳,万品吐馨,姹紫嫣红,香气扑鼻;秋季,枫叶火红,沙棘金黄,疏密相同,红黄相映;冬季,草木凋零,惟松林苍绿,若白雪初霁,万树银装,分外妖娆。
“仙音阶”是北武当山的一奇。游人踏上石阶,就会发出“嘟儿、嘟儿”的古乐之声,其奥秘至今尚未揭开。玄天大殿前的“石香炉”,实为天下第一奇观。像这样巨大而又与山体连在一起的石香炉,可谓世界之最。
北武当在唐代以前就已成为具有道教色彩的朝拜圣地,峰顶建有玄天大殿,内有真武铜象,每逢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是古庙会期,届时香烟缭绕,游人云集。
北武当山有金顶玄天庙、玄天牌坊、南天门、千级天梯、水火峰、仙桥、灵官庙、万神庙、千仞壁、乔松恨、舍身崖、太和宫、威镇北天牌坊等一大批景点。存有泥塑、壁画、石碑等文物,具有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先后有许德珩、启功、周而复、方毅、臧克家、溥杰、吴冠中等名人学者题词作画,篆记作文,著名书法家舒同先生曾为北武当山专门题写了“神州胜景”四个大字,更添武当风采。
北武当山主峰四周几乎都是陡壁悬崖,只有一条人造“天梯”可攀。来到山脚下,过五里黄土、五里沙路,便是1400余级就山凿筑的石阶,凡险峻之处,设有铁索扶手。石阶一线叠置,从下仰视,宛如“天梯”。游人攀登,每一步都可听到悠扬顿挫的“石音”,形成独特的“石乐”绝景 。沿着石阶 ,奇松异石、庙宇石刻,掩没在葱郁的山林植被之中,相间点缀,相映成趣。主要的山石景观有:古猿望日、石猪受难、九龙出洞、石象守山、天壶倾露、石羊朝圣、石龟下蛋、石虎、石蛤蟆、龟蛇斗智等。最令人称奇的是“龟蛇斗智”奇观,相传神龟和青蛇不安心修道,互相格斗,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麈战,神龟节节败退,青蛇步步紧逼。其时,恰逢真武大帝返宫,见状,轻轻用手指一点,龟蛇便动弹不得,从此永久停留在这里,成千古一绝——“蛇石”虎视眈眈,“龟石”尾临悬崖,万斤重石,峭立崖畔,用力一推或经风一吹,便摇摇欲坠,令人心悬,所以又称风动石,为我国罕见的景观之一。主要的奇松景观有:鸳鸯松、迎客松、托天松、母子松等。最使人叹为观止的是“擎天探海松”,其松立于石阶半道,树身技分两杈,一直刺青天,一枝瞰群峰。近金顶登南天门石阶,旁边陡崖上刻有“乔松”二字,据载为清代道光年间永宁州牧王继贤手迹。现存乔松树桩直径近一米,可以想见其昔日雄姿。主要的悬崖峭壁有:千仞壁、舍身崖、鹰嘴崖等。还有呈垂直分布的植被,其色彩和花期随季节变化,给北武当山披上了“春粉、夏艳、秋红、冬白”的盛装。登临武当之巅,一览众山,但见远山苍茫,近日含黛,松风扑面,白云飘逸;只闻松涛阵阵,山泉潺潺,鸟语唧唧,似琴弦轻拨;夏秋之季,如晴空万里,金顶之下,丛林景观相间,似七彩织锦;白云远处,群山连绵,犹如万龙翻腾,极为壮观。
北武当山不仅自然风光绝妙,而且渊源悠久。据对现存的《永宁州志》考证,北武当山在唐代以前就已形成一处具有道教色彩的朝拜圣地,山顶建有玄天大殿。至于唐之前何时而建,尚待稽考。以后随着岁月嬗递,多数庙观都经过多次毁坏和修葺。其中仅明万历年间,就曾进行过两次大修,当时汾州府庆成王尤敬真武祖师,不惜花费巨金将登山道路改造成石阶,并将早已圮毁的玄天大殿修复一新,龙王山遂改称北武当山,一时鼎盛。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五月四日,玄天大殿被毁。雍正二、三年(1724——1725),在山头建无梁砖窑一眼(即正殿)。乾隆二十三年(1758),又事修葺,两年内山上玄天庙、老母殿、龙王庙、灵宫庙和山下太和宫相继落成。道光二十八年(1849),金顶南天门修整一新,并在大门上刻了“武当山”三字。以后清咸丰至光绪年间,又数次修葺。由此可见,北武当山的道教庙现建筑群,是经历了长达一千余年风雨变化遗存下来的,尽管现有建筑多系明清或近代遗物,但其表现了古老的历史渊源。其主要建筑有:对万神庙、灵宫庙、山神土地庙、二龙庙、乔松室、三官庙、火神庙、龙王庙、黑虎庙、玄天大殿和太和宫等。1984年 5月,方山县人民政府为开发武当胜景,保护文物古迹,着手开发建设。1990年山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确定为全省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1994年公布为国家第三批风景名胜区。近年来,上级有关单位多次拨款,社会各界纷纷募捐,北武当山的制高点和道教活动的中心玄天大殿已修葺一新,檐牙高琢,铁瓦覆顶,新铸真武铜像威严端坐。此外,对万神庙等庙宇与石阶进行了维修,重塑神像,并新开辟了一条循环小路,入山口新建了一石牌坊。目前北武当山建筑群已初具规模。
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开放以来,先后有许德珩、启功、周而复、方毅、臧克家、溥杰、冯其庸、王朝闻、吴冠中等名人学者,题词作画,纂述作文,留下千古佳作,更添武当风采。
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为北武当山古庙会期。其时,玄天殿前,香烟缭绕,风景区内,游人如云。据史载,唐朝时就“朝山进香者年复一年,久盛不衰”。近年来,随着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游人更是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