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临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西汉初已置清渊县,其后虽朝代更替,但此地却兴胜不衰。金天会年间为避水患,治所迁徙曹仁镇(今临清境内)。时光飞逝,岁月沧桑。
1964年2月,根据国务院以卫运河和四女寺减河为冀鲁两省省界的指示,将临清县卫运河以西的下堡寺、童村、吕寨、老官寨5个区(包括原属下不为例9个处公社)和城关区的南、北大队,米市、临卫街由山东省划归河北省管辖。
1966年7月,撤区并社,撤销原著个行政区,将原来的确处公社和城关镇,调整为14个公社。即枣元、水波、老官寨、吕寨、姚楼、下堡寺、摇鞍镇、白地、尖庄、樊村、童村、大刘庄、黎博寨、单屯公社和城关镇。下辖296个生产大队。1968年原公社建置未变,生产大队由原来的296个调整为293个。2001年调整为299个行政村。1964年又析卫运河西部原山东省临清县的五个区,划归河北省设置临西县。县内尚有战国时期赵国墩台、唐月洼寺遗址、元朝古槐等大量文物古迹。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宋任穷、王任重都曾在这里战斗过。1942年4月29日,为反击日寇的扫荡,四军分区司令员杨宏明、政治部主任孙毅民在内的300余名八路军烈士长眠在这里……
临西县最西的一个村庄叫”务头“
五六十年代,身为东留善固村党支部书记的吕玉兰,带领全村群众战风沙,斗盐碱,开荒种树,打井修渠,以勤劳的双手改变了家乡落后的面貌。她所留下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玉兰精神”已成为临西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激励着32万临西人民积极向上、奋发图强。
临西县交通便利,是沟通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省的交通咽喉。京九铁路纵穿全境,并在境内设有客、货站,京广线、京沪线垂翼东西,邯临、邢临公路横穿全境,横跨卫运河的公路、铁路大桥使天堑变通途。近10年来,临西公路交通建设蓬勃发展,建成了以县城为中心、横纵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670.35公里,乡镇和行政村的通公路率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