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是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塞外古城。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洁特市西南托克托县的古城公社所在地。
西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东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土城为内外两重,外城周边3公里,是座长方形土筑小城,为当时的民居及兵营所在地;内城为官署驻地。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拔部在北方兴起,它的早期都城“盛乐”即在今呼和浩特南面60公里的和林格尔县境。隋唐时期,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军于云中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公元10世纪初,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
明隆庆六年(1572),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万历九年(1581),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为“归化”。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睦相处,以致蒙汉两族不用兵革达30年之久。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这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清初,三娘子城被清军焚毁。
康熙三十三年(1694),清王朝为彻底打败新疆境内之蒙古准噶尔部队,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对准噶尔部战争胜利后,距旧城2.5公里处又增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并命名为“绥远城”。清朝末年,将旧城(归化城)和新城(绥远城)合并,称“归绥”。1928年,绥远建省,将归绥县城区设为归绥市,作为省会。日寇占领期间,曾改称为“厚和特别市”。1954年,撤消绥远省建制,组建内蒙古自治区,并将“归绥”更名为“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每年4至10月,是呼和浩特最佳旅游季节。要是去草原,要7月中旬到9月初之间去,这时的草原景致迷人,而且正好有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举行,届时,逛古召,登古塔,观赛马,骑马驰骋草原,其乐无比。
呼和浩特的名莱名点是从内蒙古莱点中选取的一部分比较能够代表内蒙古风味的莱看、点心和地方风味小吃。各族人民在彼此相依的漫长岁月中,于饮食方面,既保持了各自的传统,又融会互通,形成了内蒙古地方风味。烹调方法擅长烧、烤(炙)、蒸、 煮、炸、炖、涮,其特点是清、鲜、嫩、脆、醇香,品种颇多。这里基于内蒙古饮食风味特色择选的名菜名点和风味小吃,包括传统品种和创新品种,以展示内蒙古饮食文化风采。
在呼和浩特用餐十分方便,城内城外既能遍尝兼具南北风味的菜肴,又可大嚼草原野味。狍子肉、山鸡肉、山野菜、野生蘑菇,林林总总的野味佳肴,风味美食,品种丰富,随君挑选。风味佳肴有烤全羊、烤羊腿、奶皮子、奶豆腐、马奶酒、昭君酒等。其中手把肉和烤全羊,最为出色。熊熊火焰上,整只肥羊烤得哔叭作响,脆皮焦黄,香油滴滴嗒嗒往下流淌,香气喷鼻,诱人垂涎。
呼和浩特美食列表
呼和浩特目前已有涉外饭店数十家,其中星级饭店十数家,还有数十家国内旅游定点饭店,可以基本满足众多游客不同层次需求。
城里除星级宾馆外,还有一些旅馆或招待所,基本设备及卫生条件尚可,服务态度较好,价格也比较低廉,对游客而言,是经济实惠的下榻之处。
呼和浩特的名莱名点是从内蒙古莱点中选取的一部分比较能够代表内蒙古风味的莱看、点心和地方风味小吃。各族人民在彼此相依的漫长岁月中,于饮食方面,既保持了各自的传统,又融会互通,形成了内蒙古地方风味。烹调方法擅长烧、烤(炙)、蒸、 煮、炸、炖、涮,其特点是清、鲜、嫩、脆、醇香,品种颇多。这里基于内蒙古饮食风味特色择选的名菜名点和风味小吃,包括传统品种和创新品种,以展示内蒙古饮食文化风采。
在呼和浩特用餐十分方便,城内城外既能遍尝兼具南北风味的菜肴,又可大嚼草原野味。狍子肉、山鸡肉、山野菜、野生蘑菇,林林总总的野味佳肴,风味美食,品种丰富,随君挑选。风味佳肴有烤全羊、烤羊腿、奶皮子、奶豆腐、马奶酒、昭君酒等。其中手把肉和烤全羊,最为出色。熊熊火焰上,整只肥羊烤得哔叭作响,脆皮焦黄,香油滴滴嗒嗒往下流淌,香气喷鼻,诱人垂涎。
与其他的旅游区不同,由于受自然环境、生活习惯、民族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呼和浩特的旅游娱乐项目有些是在露天进行的。
每到节日或庆典日,人们就会聚集起来,在广袤的大草原上载歌载舞、场面热闹非常。
这里的娱乐项目包括:赛马、摔跤、射箭等等,充分体现了呼盟人民豪爽大方、热情好客、多才多艺的非凡气质。
买土特产品,可到街头集市贸易场所,相信是最佳选择,那里有当地最大的农副产品市场,各色土特产品琳琅满目,价廉物美,无所不有,令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