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藏回来,我依然对这片高原知之甚少,来自不同渠道的知识和自己看到的景象仿佛断了线的珍珠,东拼西凑也无法描绘出一幅完整的印象。
对这片被称作世界第三极的神秘高原怀有好奇心的人越来越多,多年以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也有幸了解了一点西藏近代的情况,但这趟还是第一次亲身踏上传说中的土地。
飞到拉萨,开始感受到一点高原的气息,由于地质原因,这片土地上高山峻岭纵横交错,留给人们可以生存的空间变得非常有限,拉萨就处在一条宽阔狭长的山谷中间,一条蜿蜒的河流从城边流过,河叫拉萨河,城叫拉萨。城市建在了河谷最宽的地方,这里又恰好有两座不太高的小土山,俯瞰着整个河谷地带,最早的统治者可能是在山顶建立了城堡,慢慢发展了起来,而后势力扩展到整个河谷,整个高原。城堡由后来的继任者不断扩建,历经千年之后已经覆盖了整座小山,它不仅仅是一座有着传奇色彩的建筑,而且是一个民族的尊严和自豪。布达拉宫的内部远远没有外部宏大壮美,到处都供奉着佛像,以至于房间通道都变得过分狭窄,燃烧的酥油灯提供着所有的光源,也消耗着高原上本来就缺乏的氧气。这里有历世达赖喇嘛生前居住的房间和身后安葬的灵塔,堆积着一千多年来人们奉献出的各类奇珍异宝,每天依然有大量的参观者捐出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可流通的和不可流通的货币。想进入这里的游客要购买一百元的门票,并且要提前一天预订,而对于那些虔诚的藏族进香者只要两元。
拉萨的西藏博物馆里有着这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特色的详尽介绍,在那里参观之后我还是一头雾水,其一可能是由于高原缺氧,理解力和记忆力都有所下降;另外复杂的藏族人名和封号头衔也导致我的混乱,和内地不同的政教合一体系也是难以明白。一万多年以前高原上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到了公元7世纪左右出了著名的33代藏王松赞干布,此后的事情大致都有记载,但是1世到32世如同商朝以前的历史一样,似有若无。7世纪时西藏发生着决定性的变化,佛教的传入给这里后来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每一个降生在这里的人都成为这种传自印度的宗教的虔诚教徒,佛教已经不再是一种宗教,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贯穿在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
大昭寺是拉萨的另一个景点,它的名声远比它的面积要大,里面供奉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据说是文成公主的陪嫁,大唐的天子虽然舍不得把亲生女儿嫁这么远,然而嫁妆却是一点都不含糊的,从遥远的印度请来金身,好不容易运到了长安又千里迢迢送往西藏,在没有飞机铁路的年代里,艰难可想而知。花费70元在里面转了一圈,印象仍然是佛像、壁画、转经筒,屋顶风景很好,很多布达拉宫的著名镜头出自于此。磕长头的人们早早就在大门前铺好了毯子,进香的人们也排成长长的队伍,虽然他们不用购买门票,但是相信付出的一定比我要多。
大昭寺周围就是著名的八廓街,寺不大,街也不长。两侧是鳞次栉比的店铺,来之前已经被多次告诫要砍价,不是一半而是一半再一半。卖的东西都是西藏特产,转经筒、藏刀、藏银首饰、冬虫夏草。天珠是西藏特有的一种装饰品,被赋予了种种超自然的神奇力量,来源也都讳莫如深,似乎与生俱来,材质更加说不清楚,样式却都是长圆形的一根管状,黑褐色质地上有白色的纹路(或者白色质地上有黑褐色纹路),质感类似于玛瑙,有玻璃质光感,价格更是千差万别。
我没能够从这次匆忙的旅程中彻底地了解西藏,但是总算亲眼看到了这里的一切,也仅仅是这个城市这个夏天的一部分,其实这里还有遍地的四川口音,地道的川菜,类似于内地任何一座新兴城市的建设和施工。能区别于别处的不过是街头身着藏袍的行人和背着大包的老外,还有爬楼时的呼吸。
作者:gaoyan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