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作为世界乡土文化组织确定的全球“回归自然,反朴归真”十个胜地之一,近年来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春节期间与渝众驴友慕名来到这块最后的净土,拜访这片土地上能歌善舞心灵手巧的人们。
这次出游途经凯里、榕江、车江、从江、高增、小黄、洛香、肇兴、黎平、锦屏、天柱、镇远,最后经贵阳回渝,历时九天。虽有走马观花之嫌,但对于我们这些在时间与金钱之间徘徊的俗子,浅表的接触已经能引起心灵的颤动,深入的探索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旅行中各队伍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完美体现了自助游的灵活机动与驴友们崇尚的开放、包容、互助精神。
出发
在家象征性的过完年,初一晚带着对家人的几分歉疚,带着对苗寨侗歌的憧憬,踏上旅程。来到车站才发现同路人比想象中的多得多,广场上挤满一拨拨的背包客。几十分钟以后这些包和人将一同拥上73次列车,而他们的目的地都是凯里——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
熄灯后的卧铺车厢里大伙儿兴奋地交流着线路计划,交流着对人生的认识。列车员也格外开恩地没有阻止。大家在交流中熟识起来。列车提前三十分钟到达凯里,几乎是被列车员赶着狼狈的下了车,待到出了站还感觉象在梦游。
初二的清晨站在凯里火车站外的大街上,空气有点凉,行人稀少,在唯一开门的杂货店里买地图店主一定要在重复了多次“要买”之后才肯将其拿出来。
榕江
洗马河长途汽车站林队长带着他的队员奔雷公山而去,我们则收留步行者的三男四女与独行侠铁甲女干部上了去榕江的车。一路的欢歌笑语,连例行检查的交警也被我们的热情感染得满脸堆笑连连举手敬礼。
出城不多远,但见木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层层叠叠,分不清哪是山哪是楼,上郎德苗族村寨到了。过了郎德车驶上了盘山公路,随着山路的升高,气温也越来越低,转过山口刚才还算晴朗的天空竟变得大雾弥漫,白茫茫什么也看不见,车速也明显慢了下来。
中午车驶入永乐镇,在镇口的饭馆初次品尝了黔东南的口味,那碗甜腻腻的烧白让大家都不敢动箸,便宜了我这个甜咸通吃的人,后来的两天我肚子的抗议可能就与这些烧白有关。这一顿饭又进一步证实了“不要到长途客车司机带去的地方吃饭”的致理箴言。
坐了一上午的车大伙儿都疲惫不堪,一致要求步行穿镇而过。几个童心未泯的家伙抢过一个小男孩的滑轮车玩起来,可怜的小男孩在这些大个面前虽有不愿也只能敢怒不敢言了。
不走不知道,原来这镇上的饭馆林立,各种食品琳琅满目,哎!在汉族的民俗里大年初二是“人”日,走亲串户的日子,不知道苗乡是否也有类似的定义,街上穿着民族服装头上插着花饰的苗族MM三五成群的走过,入黔以来初次与“民族”亲密接触,不觉有些兴奋追着MM拍照的多起来。
不知是谁带头走进了一家敞开的大门,主人立即起立让了上座,还热情地叫我们跟他们一起吃酸汤鱼,拗不过,刚尝了两口有人叫“上车了”,正欲告辞主人捧过酒碗,进了门的连带在门口张望的一人一碗,喝干才得以出门。也算初步体会了苗家灌酒的厉害。
恋恋不舍的上了车,镇头的斗鸡、斗牛活动正进行到紧要关头。
下午晚些时候终于到了榕江,车主免费将我们载到车江乡——今夜的宿营点。与车主道别后有些忐忑的走向题有“天下第一侗乡的”大门,在过去的经验里形似大门的建筑总与收费连在一起,尤其是这样带围墙的大门。
出乎所料的是这里没有设收费处,于是大摇大摆的走进去,宽大的广场正中矗立一座鼓楼,有甬道通行,有些象公园。榕江果然是名不虚传,巨大的榕树千姿百态占拒着寨嵩河(都柳江支流)两岸。奇怪的是这些树上都贴着钱纸,旁边还有香烛祭拜的痕迹。
河岸的这边显然是传统乡寨,石砌河岸有石梯通向河中,既可做码头也方便涮洗。对岸为天然的沙岸,搭有大大小小的草棚,这些棚子是专为过萨玛节而建。萨玛节是侗族最热闹的节日,相传早在母系氏族社会,侗族有一位英勇善战的女首领,在抗敌入侵的战斗中百战百胜屡建奇功,后为民族英勇捐躯,人们对她无比崇敬,将她视为能带来平安吉祥的神灵,尊称她为“萨玛”。侗乡有句俗话:侗家萨大,客家(汉族)庙大。在侗族人民的心中,“萨玛”是他们最大的神。节过之后棚子便留了下来。我们就在这些棚子里安营扎寨起来。
晚餐当然吃的正宗侗餐,腌鱼和腌肉酸酸的如果不是太咸可以说不失为美味,佐餐的辣米酒带有些微微的甜味,度数可不低,甜米酒反倒没有什么味道,度数也稍低些大概有30多度吧。
夜里的篝火晚会是唯一的一次全体大聚会,30多号人围坐在一起瓜分一只手撕鸡……这一夜有不少人醉了……
从江
一大早搭货车到了榕江县城,车站边卖剪粉的小摊被大家一阵狂扫,剪粉是用米粉皮圈上豆腐干等小菜再剪成小段,佐以酱油、醋、侧耳根末、花生末、辣椒末等,食之鲜酥爽口。
早就被告之腊俄大桥附近塌方,车辆不能通行,抱着大不了步行去从江的心态上了车,刚要出站见四个行者装拌之人,很热情的让他们上了车,就因为他们有两个MM(此系说笑),一打听他们是从广州来的。很自然地双方拉起了歌,入了这歌乡大家都好歌起来。
碧绿的都柳江一直伴随着我们缓缓而行,让我们的眼睛不致于感觉太乏味,流过从江这后它将离开这片善歌的土地流向广西。
今天是情人节GG们没有玫瑰可以送,就用不知名的野花把MM们装拌起来,使个个MM看起来都象花仙。
司机告诉我们他已经给我们联系好车等在对面了,步行过了腊俄大桥才发现这车早已满载,只得等他下次回转了。这一等就是好几趟,广州的朋友走了,南京的朋友走了,北京的朋友走了,武汉的朋友走了,谁叫我们人多呢!
一声“走”,留下几个好斗分子,背上包头也不回地走了。走路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正走着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几个锦衣华服的俊男倩女,挑着辣椒、糯米饭、粑粑款款行来,一打听才知道是走亲戚的壮族青年,本想多聊几句却已经该分路了,刚刚相识就要道“拿碗”(音,壮语再见)。
终于截住了去腊俄的车,派两员大将将背包等押运回去,顺便占位子,我们则继续游走。雨又下得大起来,正好前面有户人家,不在房前好好的避雨,非要爬到人家二楼的窗台上捣乱,打搅了主人家狗狗的清梦。
再上车时就没有人埋怨坐车累了。车过岜沙,几个岜沙少年头结武士结,项带银圈盛装候于路边,几个火盆置于路中,原来今天有贵客。在这里捡上三市联军的老曹一伙。
小黄
在高增稍做停顿终与司机达成协议同意连夜拉我们上小黄,车颠簸着上了路。一个来自深圳的MM怕得要死,每颠一下就要尖叫一声,嚷着要回去,好不容易才安抚下来。对这样的路我是不在乎的,一条小命就放在司机的手里,让我们充分地信任他吧,想他没有金刚钻哪敢揽这瓷器活儿呀。
到了小黄才知道今天已经有7、80号游客来到小黄,想必都是冲着初四到初七的大歌会吧。小黄侗乡的大歌已经由几个小姑娘向全世界展示,这种千古流传的多声部合唱不知道迷倒了多少人。
我们分为两组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分别住到两户老乡家里,我们这家主人姓潘(小黄村大多数人都姓潘)退休以前还是县公安局的国家干部。
木楼分为两层,吊脚楼结构整座楼由几根木柱支撑在悬崖上,又与老重庆外挑式的吊脚楼不一样,站在上面并无胆颤的感觉。木楼下层是猪圈,有木梯通向楼上,楼上一半用于居住,另一半则是类似露台的活动区域。木楼基脚悬空部分通常设有厕所,很简陋的木槽,只有及膝高的围栏其余无遮拦,入厕时可以一边大便一边打望。厕所里备有稻草和盛满灰的灰桶,稻草作手纸用,灰用来掩盖粪便避免蚊蝇滋生。
吃饭时因为有了前车之鉴,没让主人为我们准备饭菜,用主人家提供的肉汤用他家喂猪的白菜和着我们自带的腊肉香肠煮了一锅。潘叔叔为我们端出了一盘很特别的菜——“红肉”,一种用茄子做的菜,形象和口味都很象猪肉。席间潘家的长女为我们每人唱歌敬酒,每个人送的歌都不同而都那么贴切,很佩服她过人的观察力。
饭后一起出去转,出门不远,清亮的歌声从一座木楼里传出来,循声而去,只见10来个13、4岁的小姑娘正围坐在一起唱歌,原来这是唱歌学习班在上课。静静地站在小屋里,闭了眼睛,纯粹的多声部的振颤从这些小姑娘的口中流出,仿佛来自天籁。
来到鼓楼,村中的老者正围着火堂聊天,我们这群狂徒许是受了刚才歌声的感染,杀将进去放声歌唱起来。唱了一曲又一曲,歌声感染了自己也感染了侗乡的淳朴的人们,大家的关系一下融洽起来,有老者提了录音机过来录音,要与汉歌交流。侗文化竟是这样的开放,他们不但继承发扬自己的文化精粹,还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加以提炼。或许正是这样开放的态式,才使得这个没有文字,没有政权的民族在历史的夹缝里得以延续。
在与潘叔叔的谈话中了解到侗家人人都会唱歌,通常女孩从四、五岁开始,男孩从六、七岁开始学习唱歌,由村中歌唱得好的长者集中授课。春节期间初一、初二各家年轻一辈请转转酒,初三村中长辈在鼓楼集体打平伙,初四到初七就是举行唱大歌等娱乐活动。
在小黄侗民家中住宿时有男女不可同宿的风俗,所谓宁停尸不停双,大家要入乡随俗哈,不然有影响民族团结之嫌哈。
次日正是大歌开始之日,在村中东逛逛西逛逛,四处都是放炮仗的小男孩,穿着盛装的小姑娘,挂着长枪短炮的游客。小姑娘们很可爱,你用镜头对着她们时她们会停下来在你面前站成一排,有个小姑娘还悄悄塞给我一颗糖;小男孩就调皮多了,总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在你身后放一颗炮仗,吓你一跳。
在村中梭巡多时,等不得的都赶紧联系着车走了,下山的车可是今天最抢手的。我则去搞了条侗裙围上,引来视线若干,不时有侗民过来掀掀裙子伸着大母指说漂亮,不知道是说裙子漂亮还是人漂亮。
接姑娘的队伍吹着芦笙出发了,这些芦笙短的尺许声音尖亮,长的两三米高声音低沉。到了姑娘的门口,跳一段芦笙舞,放上三支土炮,打扮整齐的姑娘才会跟出来。挨家挨户的接过去,队伍越来越长,姑娘越来越多,最后一起来到议事堂,堂中已经燃起几堆篝火,姑娘们按年龄长幼依次入座,围成一圈。今天的大歌只有未曾婚嫁的姑娘才能参加。与此同时中寨和下寨的活动在鼓楼同时举行,规模要小一些,游客也要少一些。
该走了,村长和一个小伙子一直跟着,拉着手说,“你们在这里再住三天吧!不要走了!”虽然很想留下可是时间不等人,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连他们要求帮我们背包的请求也被我以“自己的包要自己背是我们的规矩”为由婉言谢绝了,我是怕……呀!村长和一个小伙子一直把我们送出了村口,送到了山口才作罢,我们也嘘了一口气。
肇兴
从小黄出来走了没几公里,一辆破旧的老吉普载着几个游客进来,总算是有了车可以坐,再行了一程又赶上先走的老魏等,这下可好一辆吉普里塞了十几个人,还有十几个大包,下车成了最大的幸福。
在从江的旅馆里从床上把东瓜哥一行拉起来,原来这几个在岜沙被灌了个烂醉。吃了一锅很贵的酸汤鱼,在街上玩街头足球,吓得过路车辆一惊一咋的。
第二天到乘车到了洛香,大家都对当地的计划生育宣传栏颇感兴趣争相留影。在小店寄放了背包,搭上一辆拖拉机来到肇兴古镇,肇兴是一个看起来很繁华的镇子,镇上的成衣店在入黔以来还是第一次看到,从鼓楼的个数可以想象出它的规模。另外镇上还有一个外宾接待中心,旁边的小店出售从民间收集来的工艺品,价格比较贵,在这里还巧遇一位在重庆工作的法国小伙子,世界有些小吧。
肇兴表面的繁华看起来是一回事,骨子里又是另一回事,很漂亮的镇就只有十来个游客,除了外宾接待中心,其它的餐馆都还没有开门,有几家看起来顾客盈门的也是自己在请客,并没有对外营业。真有些后悔刚才没到热情招呼我们的人家去吃午饭。
一面墙上贴有招聘启事,招聘旅游管理人员。
肇兴去黎平的车并不经过洛香,在交涉下车主同意免费改道洛香,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方便,在这里谢谢他们。
黎平
在黎平县城转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落脚之处,最后还是在黎平宾馆觅得一席之地,刚住进去就接到林队长的电话,他们也将赶来黎平,于是又吩咐服务员开了两间房。
红军长征途中曾在此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会议确定了新的战略方针,改变了中央红军进军方向,使红军避免了覆灭危险,在紧急关头保住了革命力量,从面揭开了伟大历史序幕。
到了黎平当然首先参观的就是“黎平会议”旧址,会址原是一洋货店,墙上写着广告语,现在大门上方还增加了几块匾,上书“……旧址”、“青少年革命教育基地”等金字。可惜我们来得不是时候,春节放假暂不开放,又没有能找到看门人,只得在门口留了影,去对面的文化馆逛了逛。
现在我们又是十几号人的大部队了,于是包了一辆车,先去天生桥,一条碧绿的小河弯延而过一跨度上百米的天然石桥横于其上,桥拱的底面有些形似动物的花纹,远处一架水车停于水边。
本是极好的景致却有三顽童在通向桥底沙洲的小桥边拦路收费,我等齐心协力重建过河的石墩而过,回头望去顽童们又在开始拆毁石墩。
镇远
过锦屏不久丛山之间突现一块平地,谁说贵州地无三尺平,这数平方公里的土地平得象打了水平仪,一片片油菜花黄得灿烂,小河(河名)边绿树红楼掩映其间,疑惑是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就是素有“黔东第一关”之称的天柱县,我国的重晶石(不要问我是做什么用的,我不知道)之乡。
到镇远时天已黑尽,这一天坐了七、八个小时的车,我也差不多睡了7、8个小时真爽。
听说镇远初八有民族游行活动,于是决定多留一天。吃过好吃的米粉后,一齐去游青龙洞——镇远最大的古建筑群。青龙洞由祝圣桥、中元禅院、紫阳书院、玉皇阁、万寿宫、香炉崖组成,集佛教与道教为一体,依崖傍洞,贴壁凌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曲径蜿蜒,回廊如第,纵横排列,错落有致,既有中原建筑形式又有苗乡侗寨的传统建筑风格。
别过林队长一行,我们又去了舞阳河,因与管理员价格未谈妥没能乘船赏“青山妩媚水温柔”的舞阳河景。到是在一处断桥自娱自乐地演练了一次野外生存技巧。
下起雨来,贵州的“天无三日晴”这次是好好领教了。
饭是在街头小摊吃的,矮木桌,中间有孔,内置一煤炉,上置一平底大铁锅,厨师将菜炒好后倒于铁锅上,边吃边铲,菜历久而不会凉。喝的是镇远名酒青酒,建议大家都可以尝一下这种酒,我是很喜欢的。
饭后找D吧未果,找K厅未果,买来魔术弹乱射一气。是夜有老板凳一根,色壮酒胆、酒壮色胆,作烂醉状,在MM们好心地帮他脱去外衣皮靴之后冒出句“还有裤子没有脱”,被众MM们唾弃之。
回家
火车到贵阳已经是下午5点多钟,找一宾馆存上背包,比拥挤混乱昂贵的车站寄存处便宜多了。
饭后去著名的甲秀楼参观,随后步行赏街景,看来重庆的城市景观设计者们需要向贵阳的同行们学学。
上了火车,在伙伴们巧妙的战术下,全体补上卧铺票,在午夜到来之前有了一张可以安卧的床。
作者:q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