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十二影(一)
有贴子上说凤凰八绝是:
1.沱江边的菜场以及在河边捣衣的女人。
2.沙湾的吊脚楼。
3.北门外沱江边上的露天餐座。
4.哺育了沈从文、黄永玉的文昌阁小学。
5.黄丝桥古城。
6.文庙、三王庙、武侯祠、文昌阁、笔架城,查地图可以找到。
7.黄永玉题字的理发店,师傅有推拿的绝活,专治落枕。
8.古戏台是当地画家的聚会地。
也诌个十二影(忆中之影):桥头观景,三王听傩,文昌怀远,准提议画,听涛置蝶,叭固访苗,腊山易市,沙滩探幽,古巷踏雨,北门跨桥,都罗觅瀑
这十二影中之景俱在被收购的八景之外。其实,凤凰的景致尽在民间,尽在人文,尽在山水,又那能被圈住。即使是全圈起来的周庄,全圈起来的宏村,一块块圈起来的婺源,都没能圈住(那些圈想来俱在不经意中被破解),这回亦然。
桥头观景
甫至凤凰即直奔虹桥。迎面所见的桥头,似江南的粉墙黛瓦。过桥,实是通过一条商铺楼,工艺品、书籍等铺面、摊位排列两边。是桥,也得走车,板车、自行车从中间过,蛮宽绰。桥楼新的,桥身据说是老的,由其宽度可见过去的繁华。
观景的桥头,不是桥的一头,仍是桥头客栈。过桥后见紧邻桥的左手河边,一个两层楼,上悬“桥头客栈”的幌子,于是投宿之。晨起后、夜宿前、洗漱时、食际,伏临河的扶栏上,观近的虹桥、远的山峦,沱江上的小舟,对岸的吊脚楼,时紧时疏的小雨,山际的烟雾,伴着水的流声。
三王听傩
在三王庙听傩堂戏,颇有些意外之得的味道。
看网上贴子,对老戏台上唱的古戏描述都很有味。过节的时侯去做民俗之旅,确有好处,能看到当地人的自娱节目,远胜于去看刻意的表演。
朝阳宫戏台,已被禁于晚间演出,因灯光与消防要求间有矛盾。那么漂亮的戏台、看台,那么好的环境,现在只有高档的旅游团或PS们能用上了。
路边招贴上有县阳剧团的演出节目表,连着几天,每天有不同的剧目,摊堂戏与阳剧相杂。下午找到剧场所在,购当晚票一张。新城中心,电影院,在路边摆了一张桌子。票价3 元。似乎很少来买戏票的人,售票人很有点意外之喜的感觉,并一再嘱托再帮着介绍些游客来。
在兜了一天后,几乎使失去了继续逗留的兴趣。甫到时所见新城区的乱和满地麻摩所造成的乌烟瘴气、城内八大景点被黄龙收购,实行统票,服务却不配套,景点间无连贯和指示、五一期间人头的攒动。一天也够了,明天走吧。归宿途中,近虹桥时,偶见三王庙,是景都不放过的。上高高的坡台,收门票钱的说还有戏可看。
三王者,传说为“宋杨业第八世孙杨应龙、杨应虎、杨应豹三兄弟,统三十六人,杀苗九千,被皇上封侯,后又被朝庭毒杀”。后又是谁于何时于此建庙祀之。《凤凰厅志》只是记:"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同知付鼎构修正殿三间,前厅一间,左右厢房二间,住房二间,戏台一座,二门三间,头门三间”,这时应是修而非建。目前所余:一正殿,供奉三王,二配殿,一祀观音另一则已忘了。正殿左边的三间偏房,也供着不知何方神圣。殿前有一坪,左有花圃和盆景。因处于城东南观景山半腰,向下看去还有些气势。
凤凰旧时,庙庵观堂颇多,目下只余这一庙(准确说是祠庙。)一庵(准提庵,佛教)两个有香火的地方。
偏房内,十来个人左右的戏班子已开始粉墨描画,穿戴行头。挂头牌的是一唱傩堂戏的,说已近70,过去也是个红角儿,现在做了这一拨儿退了休的小老太们的师父。说是带有点自娱的性质,年节时唱着玩儿。但行头也有几箱子,颇新和整齐,后想来,也已是个有点规模的草台班子了。
偏房前,搭个一小戏台,灯光、帘幕、中隔幕、音响倒也都有。前面放着若干条凳,已坐了一二个人。坐等至人满,至天黑透、至道了两回歉、至约好说一会儿就来的当地电视台姗姗迟来。开戏前报幕的说以方言做解释,大致说,应电视台要求,戏目做些调整,重演几出昨日演过的傩堂戏(本来今天基本以阳戏为主的)。
“傩堂戏:是表现驱疫、避邪、祈福、纳吉的舞蹈,一种古老而原始的祭神戏剧。最为鲜明的特色是“没有文戏伴奏,只有武戏配音”(只敲锣打鼓,不拉琴吹笛),是凤凰最原始古老的剧种” 。演了几出什么戏呢,没听懂报的戏名,更没听懂唱的戏文。那个70岁的老太太,扮起来还有些风致,有些大家风范。唱腔古韵十足,听来相当入耳,音调似有些近于昆曲,从合唱帮腔看,也和昆曲有点像。觉得有些近于吟颂味儿。舞的幅度很小,几乎没什么剧情。知道有一个常演的名出子“搬师娘”,前一天演过。 在看之前,在印象中,傩戏是带着面具的鬼神之舞。或许只是贵州之傩
傩堂与阳戏穿插着演,演阳戏的骨干是一男一女两个年轻的,原似某剧团中人。“阳戏:正月阳春演出的歌舞小戏,曲调唱腔都从山歌小调发展演变而来。音乐丰富多样,技巧通俗简单。表演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出独特的地方风味。是一种具有当地民族风格和特点的地方戏。”演的几个小阳戏有完整剧情,有分幕,有道白、韵唱和动作。唱腔、道白中分明有吸纳京剧等的痕迹。戏到逗处,小女孩们笑出声来、老太太们乐得咧开嘴。
条凳上满坐的,除了两个游客外,多是当地的从老到小的女人们,年轻的不见几个。另一个游客,是此地的回头客、热爱者,于当地的了解颇细致和深入。于开戏前,听她说着沉在凤凰,住在回龙阁畔,晨昏时,走在无游人的景致中,与文人、艺人、老人们的长聊,感受着的浓浓的文化氛围和质朴的民风。于是,沉静了一颗原有些不奈烦的心,三天的凤凰所得,不能说与一席话无干。
然而,然而毕竟不是戏迷,戏开的又晚,傩堂太单调,阳戏太浅薄,于是,于是两人开溜了,于9时多。后来又相遇于沙滩的曾老家,从曾老赠字中,知其为某报记者。
准提议画
“准提庵位于凤凰古城回龙阁古官道南侧,是一栋单檐砖石抬梁式硬山顶古建筑。此庵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嘉庆十二年重修,面阔20米、进深15米、高10米。石大门为半圆形,门上方绘有花卉草虫等彩画。入大门沿扇形石级而上为内门。内门也是半圆形,采本地红砂石为基,青砖砌墙,两侧各有石柱二根。石门两边各有一个圆形雕花木条窗,相传这是准提神的眼晴,与江对岸的万寿宫相望。庵内佛像、神像众多,金身熠熠,香火旺盛。庵后是风光秀丽的天马山,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沿庵后山道而上,有山泉一泓,有鸟语啁啾,有山花暗香,极具曲径韵味。站在庵门北望,奇峰挺秀,东岭迎晖,远山如浪,近水澄碧,令人心旷神怡”这是搜狐上的介绍。
准提,此名词初不易记得,莫解其意。后来在大连冰石峪仙人洞,也见一准提殿,又见到了“熟人”。问老和尚,准提什么意思?答曰“好象是一个佛,观音?”查辞源:“准提,佛教菩萨名。梵语的译音,意为清净。密宗莲花部六观音之一,三目十八臂,主破人众生惑业”。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观音。
庵在虹桥之东的古街上,过回龙阁即可见。(总觉得夺翠楼即回龙阁,是其旧址?旧形?正位于古城中沱江打弯处,回龙?)
大殿内僧俗三个女人围炭火盆而坐。礼佛毕,瞻仰四周。一50余的女居士在殿的右首正认真地念着经文。居士们的念经,向来认真,正像有钱人干革命。“看壁画从这边上去”,三中之一说道。知道庵中的壁画颇有名,好处在哪儿,自得一看。交费(庵不收费),从殿侧后拐上山去。
沿粉壁长廊再转折而上,一屋内四壁挂贴若干国画,佛教题材的,除一二黄永玉等的外,其余画技实在平常。从殿中供奉的祖师牌位,可知其为临济宗,开山祖师为文益和圣一,现之庵主为如缘,如缘已故的师父真净被冠为“临济正宗”。后来去徐州的兴化寺,祖师殿牌位中也这么写着--“临济正宗”。
查知:“临济宗,南禅五宗之一,源出慧能,传数代至玄义禅师,为该宗之祖,因其住临济院而得名。其禅风“痛快峻烈,以棒喝著称”。”
下去问壁画就是那些东西?原来去错了地方。一人带着返折。路的半腰,长廊尽头,一修葺一新的屋(原是斋堂),打开门,粉墙上一块块为玻璃所框起来的簇新的五彩斑斓。黄永玉一人所为,画面相当漂亮,一苇渡江等等十来幅故事。然而,黄实在高明的紧,于题款中数落着罗汉菩萨的不合彼意。
加入到三人之中。连绵雨际的春日,向着火,相当惬意。
知那尼即为如缘,40来岁,瘦瘦的,似有些忧郁。十余年前出家,师父几年前故去。目下庵内止两尼。后来,在方丈室旁,见另一尼正在洗衣,胖胖的,乐乐的,年轻着呢。另两女的仍文管部门派来收壁画门票的。庵赖香火钱为生。
问那粉壁长廊原来是干什么的?因那长廊位置、样式与新粉的山岩白壁给人一种怪怪的不和谐的感觉。
“原以为壁画在那儿呢”
“那原来是有画儿,过去人画的。”
?!
“怎么没了?”
“黄永玉让铲了。”
?!
“那可是文物啊。能这样做?”
“他给县里面画了好多画,他要怎样县里都听他的。”
这样的“侄子”!沈从文地下作何想!
作者:kuai_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