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福建旅游,对我来说是个机缘巧合。我网上的福建籍好友诚邀我入闽一游,又正赶上千禧年猛刮旅游风,早已梦想着作客海滨的我便欣然前往了。
进闽的旅程漫长而艰苦。可是当我走在福州繁华而干净的大街上时,我就知道二十多个小时的辛苦没有白熬。全城亭亭如盖的大榕树赋予了这个城市“榕城”的美称,那长长的流苏一般的根须从枝繁叶茂的树干上垂落下来,在微微的凉风中袅娜摇曳着,犹如轻歌曼舞的少女。可能是近海的缘故,这里的云层比较低,乍一看,大团大团棉花糖似的白云好象就在高大建筑的天台上浮动。葱茏的树,亮白的云,只让人觉得这里的空气也格外的清新。
我和网友就住在他的一个朋友家中,因此也吃上了正宗的福州菜。福州菜清淡为主,偏甜,最负盛名的是福州锅边糊和荔枝肉。锅边糊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大致是将大米浸泡之后磨浆调匀,然后糊在锅边,待成型后揭下配以青菜、肉末、虾米等煮制而成,其味香郁,颜色喜人。荔枝肉则是典型的福州菜,“怎一个甜字了得!”它以猪里脊为原料,佐以番茄汁,看上去红红的,晶莹剔透,还真象一颗颗荔枝。福州的早点非常讲究,主食米粥,还得配以甜萝卜、卤花生、海蛰皮等若干凉菜,最绝的是还有两只极小极精致的小碟用以盛放作料,跟我们内地的大碗大盘相比真是别有韵味。别看福州菜性淡,福州人待客的热情却让我这个“造访者”感到……
受宠若惊!网友的朋友一家招待我们极其周到,当我们在他家度过了愉快的几天准备前往旅程的下一站时,他们全家人一起涌到门口跟我们道别。当我们的taxi缓缓地驶离他们家时,我从后车窗看见他们还站在门口目送我们离开。
闽之行的第二站是闽南名城泉州。这里曾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宗教文化的云集地。佛教的庙宇、天主教的教堂和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给这个城市平添了些许神秘。我参观了著名的禅院开元寺,这座千年名刹果然名不虚传,院内古木参天,佛堂静谧,大殿内佛像庄严,参禅理佛的僧侣和信徒们神情虔诚而肃穆。寺内有两座著名的宝塔,一曰“镇国塔”,一曰“仁寿塔”,气势雄伟,蔚为壮观,已经成为开元寺的标志。
初到泉州,最让我感到惊诧的是那与内地风格迥异的闽派建筑。我见过许多造型奇特的现代楼宇,也见过白墙黑瓦、古朴恬静的徽派民居,可我还是被闽南建筑的欧式风情迷住了。红白相间的外墙、临街的长廊和无数白色的廊柱从街这头一直延伸到那头,其间不时点缀着清真式的圆顶和哥特式的尖顶拱门。徜徉其间,若不是擦肩而过的都是黑眼睛的同胞,我真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身处异国城邦。当然,泉州也不乏中式民族风格的建筑,市中心的“美食街”就是一条由古香古色的飞檐建筑构成的食街,沿街还挂着中式灯笼,连那些食府的名字都带着几分古韵,“小有天”、“春江蜀”、“陶然居”……华灯初上时分,和朋友在美食街吃罢海鲜,拐出街角,在街边临时搭建的戏台前觅一个座位,喝上一壶正宗的闽南功夫茶,再免费听上一段闽南高甲戏或者南音,就算听不大懂,但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别了泉州,我来到了美丽的鹭岛——厦门。这是一个真正的海滨之都,在这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海的气息。在去“海上花园”鼓浪屿的轮渡上,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在大海中乘风破浪的那种酣畅淋漓;在鼓浪屿林荫小径上的海韵馆里,我沉醉于各种奇异斑斓的海洋生物之中;在厦大白城珍珠湾的海滩上,我终于实现了踏歌海滩的梦想;在环岛路的临海草坪上,坐对辽阔的大海和遥远的海平线,迎着海风观落日听涛,只觉得那份悠然自得,远胜于渊明之“采菊之乐”……
除了浓郁的海韵,厦门城市环境之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走在街头抬眼四顾,除了那些绮丽的闽南建筑,剩下的满眼都是绿。厦门街心花园和草坪之多令我叹为观止,大片修剪整齐的草坪和随风摇曳的道旁树,构成了这个城市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里,几乎所有的人都非常自觉地维护城市的整洁,我没有看见一个行人乱扔废弃物——谁也不忍心破坏这城市的美丽。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厦门街头有着这样的一条标语:“不要让美丽的鹭岛只是留在回忆里。”
短暂的闽之行已经结束了,可那些美丽而鲜活的片段却早已铭刻在我心灵深处,永远挥之不去。也许,榕称的清新、泉州的俊秀、鹭岛的雅致还有鼓浪屿的海韵,一切的一切,都将成为我记忆深处永远的美丽。
作者:chyou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