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周末打算去曲阜、邹城领略孔孟故乡的韵味,但是没有买到车票,现在的人是越来越喜欢出门了,在火车站窗口排队听到售票员说的最多的字眼儿就是“没票”和“没座”,去哪儿都差不多。一次小小的周末游,不愿惊动旅行社的朋友帮忙买票,想想在北京这么多年竟然没去过天津,干脆就去天津卫转转。
早上乘8:05的T531次城际列车,9:24便到了天津站。出站买张地图,才知道杨柳青离市区很远。天津站区给人的最突出的感觉就是乱,让人找不着北。一位天津大哥看我拿着地图左看右看的,赶紧过来拉生意,其实我一向是很反感这样的人的,但他那口天津腔儿突然让我觉得很亲切,而且他也确实很热情,想到坐公车时间上确实没底,便上了他给找的一辆夏利,谈好45元直接送我去杨柳青石家大院。
司机大哥也很热情,操着地道的天津话回答着我的各种问题,一口一个“姐姐”,搞得我说话都不由自主地想跟着他拐弯儿,还是靠着意志力才将普通话坚持到底,算是没有班门弄斧。驶离火车站不久,前面两警察封路,让各路车辆改道。司机大哥叹了口气,“又是退休工人静坐”。我睁大了眼睛,百年不遇来回天津就赶上这等事?司机说,这在现在的天津是经常的事儿,人家辛苦了一辈子,不发退休金人家吃什么?无处申诉,只好采取当街静坐的方式表示抗议。他还问我,你们北京不常有这事儿吧?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说,北京这方面毕竟好一点…… 这是天津呵,也算是天子脚下的一方土地!
车驶50分钟到了石家大院——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尊美堂”石府宅第。明永乐十三年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漕运繁忙,为杨柳青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和富庶,使这个不出名的小镇迅速发展为一个重要的码头,逐渐成为南北物资交流的汇萃之地。石家石元仕祖上从山东来到杨柳青,正是靠漕运起家,才挣下了这份产业。
这座“天津第一宅”于1875年耗银30万两建成,含18进院落,共有房屋278间。总体看上去,石家的财力显然没有当年的晋商那般雄厚,但砖、木、石雕都多了一种天津卫的粗犷大气之美,虽精细不足但很古朴,特别是各院落前的石狮子,造型与众不同,和常见的传统石狮相比,少了一分震慑的威猛,多了一分动物的自然,很是别致。花厅内的“知足知不足斋”匾额为刘墉所题,提醒石氏要知足常乐,又要知不足,从而不断努力、以求发展,让我这种只知不足却不愿努力的人颇惭愧了一番,呵呵。
除一部分保持原貌外,石家大院的另一部分被辟为杨柳青博物馆,包括杨柳青年画展览、天津婚俗陈列、天津砖雕陈列、杨柳青三宗宝陈列(剪纸、年画、扇面)、天津商俗陈列、轿车、漕船陈列等,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解放前天津当地的风俗特点。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两处,一是院内长长的走廊中沿墙贴着的一幅幅剪纸,人物、花鸟、风景、神像都很传神,还有西厢记等故事系列,比我在别处看到的剪纸更复杂、更精美、更令人赞叹;二是天津商俗展览,展室中是迷你型的缩微杨柳青明末清初一条街,吹糖人儿的、卖烟叶的、耍猴儿的、代写书信的、携媳妇赶集的、叫卖糖葫芦的、药铺、文具店、酒楼、肉柜、茶馆儿,生动形象,煞是有趣。
游石家大院的一个问题是,因沿用原宅第的格局,标识又很少且不明显,所以线路不明,需要游客自己在里面来回地奔波。
由于石家大院建筑风格和结构上的代表性,经常有影视剧组将其作为拍摄基地,象《日出》、《金粉世家》、《活着》、《弘一大师》、《啼笑姻缘》、《梅兰芳》、《平原枪声》等都曾在此拍摄。
临出门前,我再一次走进石家办堂会用的戏楼。看着台上的红桌红椅、出将入相,想象着京腔京韵的鼓书味道和台下的热闹场面,还有曾在此唱堂会贺寿的孙菊仙、余叔岩、龚云甫…… 不过想着想着就想歪了,突然间感觉自己像个津门恶少,正色迷迷地盯着台上的鼓书艺人…… 哈哈,还好在下不是个男子!:)
从石家大院出来已是12:30,问门口卖年画儿的大妈,说是走到公共汽车站要小半个小时,只好上了一辆三轮,送到车站3元。这位胖哥哥看样子有40岁了,也是一口一个“姐姐”地跟我聊着,还说来的时候我给出租车45元给多了,应该给35。我倒不觉得有什么吃亏上当的感觉,天津的哥的热情足以让这10元钱的差价不留痕迹了。
坐672路到了南市食品街,已经下午2点了。十八街的麻花我是不感兴趣,买了些崩豆儿、皮糖,便进了一家海鲜店。东西不错,价钱也不错,就是服务太差,因为我是一个人,很受冷落,主食也不给做,地道的国营老字号作风(解放前老字号的服务应该不会是这个样子的?)。有心起身离去,又实在舍不得那一缸缸的蛤蜊、蛏子——我的挚爱啊:)。况且别处也没什么好吃的,只好在服务员的白眼下要了二两包子当作主食。上菜剧慢,服务员起先还忘了我的蛏子。一顿小餐吃了75分钟!想起出租司机的话,说天津发展不起来是因为当局腐败,可天津人自己也实在有些地方需要改变呵。
公车加徒步绕了好久,终于到达解放北路的南端,建议有兴趣的朋友也去走一走。这条街的两侧大多是建于二十年代的欧式建筑,洋行、各国银行、印字馆、洋人俱乐部等建筑一栋挨着一栋。我很喜欢解放北路给人的感觉,就象走在二、三十年代的街上,可以想见当年天津卫中外商贾云集的景象。不知为什么,我总是更喜欢那些灰色调的欧式建筑,是为着它们的古朴静谧吧。解放北路不是很短,但我个人认为走一走是很值得的。
解放北路走到头就是火车站。本来打算乘604路到河北客运站乘车去蓟县,以便第二天去看看独乐寺、爬爬黄崖关,但是我在火车站地区的各个公共汽车站转悠了半个多小时,还问了很多人,就是找不到604。想想天津的天气跟北京一样闷热,蓟县也差不多,干脆冲进火车站买了18:08回北京的车票,回家!
这是我第一次在出游的路上中途放弃计划,也许是因为闷热的(象南方一样的)天气,也许是因为,天津对我来说太近了…… 对一个旅者来说,美丽的风景、美丽的人情总是在远方、总是在远方……
作者:laomaom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