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概况
昌都地区紧临四川省,以昌都镇为地区中心,下辖15个县,建有邦达机场。有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卡若遗址。昌都地区,地处横断山脉,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流域,是一片美丽、富饶而辽阔的土地。壮丽的山川、茂密的森林、古老的历史遗迹和朴实的民俗风情,深深地吸引了国内外旅游者。
强巴林寺:
康区建筑规模最大、香火旺盛、享誉四方的黄教寺庙。由宗喀巴弟子喜绕桑布于公元1444年创建。强巴林寺有五大活佛世系,12个扎仓,僧人最多时达5000余人,并辖周围小寺70座。
昌都强巴林寺位于昌都镇内的四级台地上。该寺是由宗喀巴弟子喜绕松布于公元1444年创建的。昌都寺与内地王朝的关系历来极为密切。从清朝康熙帝开始,该寺主要活佛受历代皇帝的册封。寺内至今保存有康熙58年5月颁发给帕巴拉活佛的铜印。乾隆56年,乾隆帝为昌都寺书赠“祝厘寺”的匾额。昌都强巴林寺有五大活佛世系,十二个扎仓,僧人最多时达5000余人,并辖周围小寺70座。现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帕巴拉·格列朗杰为该寺第一大活佛,现已转世至11世。该寺主要建筑保存完好,经堂内塑有数以百计的各类佛像和高僧塑像,上千平方米的壁画以及众多的唐卡画,可以说是汇集了昌都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代表了昌都一带最高水平。强巴林寺的“古庆”跳神素以狰狞逼真的面具,整齐典雅的动作造型,宏大的场面而闻名雪域高原。该寺跳的铖斧舞,服饰整齐华丽,舞姿古朴典雅,配器简约清越。以该寺独有的宗教舞蹈为形式的昌都藏戏在整个西藏自成一派。该寺喇嘛跳的“卓”舞更是一绝。强巴林寺不仅是康区最大的寺庙,而且还堪称康区文化艺术宝库。
|
卡若遗址:
卡若遗址是西藏二十多处文物保护单位中唯一的新石器遗址。该遗址面积大,保存情况好,文物堆积层丰富,文物分类繁多,是藏学界公认的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遗址。卡若遗址距昌都镇几公里,海拔3100米。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西藏自治区文管会会同有关部门于1978年和1979年对卡若遗址进行两次较大规模的发掘,共清理出房屋遗址28座,道路2条,石墙3段,圆石台2座,石围圈3座,灰坑4处,出土各类石器7968件,骨器366件,陶器2万余片,装饰物50余件,此外还有部分粟米、动物骨殖等。发掘结果表明,在澜沧江源头这片肥沃神奇的土地上,藏族先民们早在4、5千年前,不仅学会了制造各种精致的石制工具,有了粗糙的纺织品和缝制的物品,并且还制作了彩陶和装饰品,建造房屋,过上了定居的生活。 |
|
|
|
杨贡寺:
查杰玛大殿位于类乌齐县类乌齐镇,通汽车,距县城30公里。查杰玛大殿是昌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寺,属杨贡寺管理。杨贡寺是由高僧桑吉温于公元1277年创建的,系达垅噶举派的主寺之一。公元1285年,由桑吉温奠基修建查杰玛大殿,并于1328年竣工。该殿一向以雄伟壮观的气势、珍藏众多的佛像经典而闻名于世。过去,当地群众流传着“先去朝拜拉萨的大昭寺,而后再去查杰玛大殿”的说法,可见它的名气之大。十年动乱中,查杰玛大殿虽说曾毁于一旦,但如今重建的大殿在规模和气势上与以往一样令人心动。寺庙至今珍藏着质量上乘的文物精品,如桑吉温的银质佛像,传说为格萨尔用过的马鞍和战刀,八瓣莲花的时乐金刚像,明、清时的唐卡,不同历史时期的金属造像,雕刻精美的经板等。
孜珠寺:
位于丁青县觉恩乡境内的孜珠山上。孜珠寺历史悠久,是由苯教著名高僧罗邓宁波和仁增康珠于十四世纪中期再度兴建和恢复的。孜珠寺位于丁青县觉恩乡境内的孜珠山上,离县城约37公里。据说孜珠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二、三千年以前。孜珠寺是苯教著名高僧罗邓宁波·仁增康珠于十四世纪中期再度兴建和恢复的。“孜珠”意为六座山峰。这里异峰突起,挺拔险峻,怪石嶙峋,禅洞叠叠。由于历史的原因,苯教这个曾经一度掌握过西藏政教大权的原始宗教,后来不得不让位于佛教,而到边远偏僻的地方隐藏起来,以保存自己的势力。这使琼波丁青的三十九族地区成为苯教寺庙和教徒最多、影响最大的地区。而孜珠寺是康区一带现存规模最大、教徒最多、苯教仪轨保存最完整的寺庙之一。孜珠寺的苯教禅院可系统地讲述苯教经典、传授包括神秘而古老的苯教无上瑜珈等各种修习方法。该寺还存有一种古老的苯教裸体神舞。
仁措湖:
仁措湖位于八宿县郭关乡境内,这里地势开阔,环境幽静,绿草茵茵,是良好的天然牧场。由于湖水来源于雪山冰峰,水源充足,一年四季清澈透明。仁措湖面积不算小,需一天时间才能转一圈。湖中的鱼类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盛夏之际,大量的鱼在碧兰的湖水中悠闲地游玩,各种各样的飞鸟则在这幽静的地方筑巢栖息。如果在欣赏仁措湖美景的同时,在湖边钓些鱼烧着吃,而后在湖旁的温泉里洗上一澡,那真是一种别有情趣的野外享受。
卡玛多塔林:
卡玛多塔林位于类乌齐县国道317线右侧,距县城25公里。塔林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古木参天、苍松翠柏、四季常青。在葱郁翠柏中有一座别致的小经堂,主供莲花生大师像,左右各竖有几根高大的转经筒。传说,过去这儿有108个塔,现已恢复和修建的塔有几十座。既有要求严格的八佛塔,也有方形怪塔;既有几米高的大塔,也有不到三米的小塔。经堂后为巨大的玛尼堆,玛尼堆中有六字真言,也有佛像图案。
长毛岭养鹿场:
长毛岭养鹿场位于类乌齐县长毛岭乡那登通,海拔3960米,离县城52公里,通汽车。该地1988年被西藏珍稀野生动物考察队划为马鹿自然保护区。该场始建于1975年,后逐年扩大,现占地3.6平方公里,饲养野生马鹿120余头。在养鹿场圈外野鹿至少有几百头。长毛岭养鹿场不仅是昌都地区,而且是西藏唯一的马鹿自然驯化场地。鹿场内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马鹿为主,也有少量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养鹿场一带山势开阔、水草丰美、植被丰富。每当春夏之际,整个草原变成充满生机的绿草世界,而盛开在草原上的各种野花更是五彩缤纷、争奇斗妍,各种珍禽异兽悠闲地徜徉在大自然恩赐的阳光之中。在驯鹿人引导下,当你进入圈内,马鹿会友好地伸出舌头舔你的手心,有趣可爱至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