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城东四十余公里,赤桐公路旁侧。该公园以浩瀚的“竹海”风光为主。公园内有楠竹十七万亩,遍布群山峻岭,登上公园“观海楼”,凭栏眺望,一望无际的莽莽绿原,铺山盖岭。山风吹过,竹涛阵阵,碧波涟漪,令人心旷神怡。身入林中,如入绿色海洋,到处碧波拥翠,竹浪滚滚,清心、淡雅、潇洒、葱茏的景色,让人心醉。区内尚有“天锣”、“地瀑”、“八仙树”、“夫妻树”等奇特的自然景观为游人增添无穷乐趣,给人以回归大自然的美好享受。
雨,淅沥沥地编织着早春的序曲。路旁的山云雾缭绕,偶有怪石凸现于雨雾中,象山神、似山魈,忽隐忽现。愈到高处雨雾愈浓,雾云相绕,实难分辨哪是天上的云,哪是地上的雾。
雨,丝豪不为我们的游心所动,仍旧滴沥着。雨中的楠竹格外清新悦目,更激得我们游性大增。过了野竹坪,雨终于小了些。但雾却越发的浓,莹莹绕绕,把竹海装扮得更加迷人、深不可测了。我们拜读了贾若禺将军的诗后拾阶而上,脚下忽有铿锵声;似金器轻扣,如铜鼓轻击。深悉竹海掌故的人说:这就是地鼓。我们兴致勃勃地跳上跳下,啧啧称奇之余,不觉跺得双脚发麻。两旁的楠竹,被雨水涤荡得清俊而高雅。那青绿是极鲜活的,极具生命的;丝豪不带尘世的污垢。人行其间,将疲倦的心叶都染上了那极具活力的青绿了。
上得坡来,观海楼菀如碧波中的一艘船,豁然映入眼帘。朋友们不失时机地频频闪动相机,仿佛要把清俊高雅的楠竹永远刻在记忆的心版上,闲暇时细细品味。我的心思却早已飞上楼顶观海去了。串上楼顶,雾海茫茫,既不见来处,也难觅归途。山风过处,白雾聚散不定,“谦谦君子”们在雾中时隐时现,仿佛动的不是云,而是飘逸潇洒的楠竹。一个人逡巡于竹径中,独享山野的清静,自由地呼息楠竹的芬芳。攀援的艰辛早随身后的雨滴飘散了。雨后的竹海雾气大盛,更显得浩瀚无际、平静如水。那静有些怕人,仿佛能听见楠竹的咿呀窃语。偶有竹鸡轻啼,也飘飘渺渺地隐于雾障深处,若有若无,不见出处。头顶肩侧乱箭穿梭,竹林深处云雾茫茫,纵有贪婪之心,举手投足亦不敢造次。北方的林海,荆棘遍布,灌木杂生;如无人开路,实不得前行。竹海却不然,杂生树种极少,恐是楠竹太清高之故,使荆棘灌木不得附生。竹海之游,一个“清”字,一个“洁”字,深驻于心,挥之不去。
无竹使人俗,在竹海中把灵魂荡了又荡,不免也心静如水,久久不忍离去。
景点相关资料
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城东四十余公里,赤桐公路旁侧。该公园以浩瀚的“竹海”风光为主。公园内有楠竹十七万亩,遍布群山峻岭,登上公园“观海楼”,凭栏眺望,一望无际的莽莽绿原,铺山盖岭。
山风吹过,竹涛阵阵,碧波涟漪,令人心旷神怡。身入林中,如入绿色海洋,到处碧波拥翠,竹浪滚滚,清心、淡雅、潇洒、葱茏的景色,让人心醉。区内尚有“天锣”、“地瀑”、“八仙树”、“夫妻树”等奇特的自然景观为游人增添无穷乐趣,给人以回归大自然的美好享受。
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占地面积10666公顷,内分3个景段,中心景点为野竹坪观光休闲区。这是一处以竹海风光、瀑布群、原始森林、野生动物和丹霞奇观综合构成的秀美景段,是人们避暑休闲、度假、疗养的理想胜地,同时也是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天然佳景。公园的至高点在“观海楼”。观海楼共6层楼,高26米,是一座造型别致,与竹海景色相宜的建筑物。当登楼远眺,层层叠叠,浩瀚无垠的竹韵尽收眼底。
竹海四季,美不胜收。夏秋满眼翡翠葱茏,珍禽异兽活跃其间;隆冬遍地琼花玉树,冰晶玉洁荡胸涤怀。春天万物盎然,一派生机。那竹笋在地下熬过了冻地冰天的“炼狱”之后,冲破陈年积土,掀翻狰狞顽石,迎着春风旭日,直指蓝天。微风一吹,春笋嗖嗖拔节之声如历历在耳。此时此刻,你会感到一股无比巨大的生命力量充满全身。
竹海中的“天锣”“地鼓”更是神奇无比。在一面数十米高的弧形丹岩绝壁之下,只要你一开口说话,便有铿锵“锣”声自天而降,莹绕于竹海之上,回荡于耳畔身旁,为你击节,为你叫好。
去“天锣”约一公里有一丹岩石级,便是“地鼓”。这三百六十级石级,只要你一踏上其中二百四十级,便有“咚咚”之声应履作响,铿锵激越,恰似大地之神奏响吉祥的鼓乐,为你的人生旅途祁吉祥、壮行色、鼓舞你一往无前,所向披糜!
在赤水河畔的赤水市有一片一望无际的竹海。竹海与赤水河相生相伴,血脉相连。茫茫竹海为赤水河涵养水源,让它源源不断,滔滔赤水河又为竹海推波助澜,使它生息繁衍。他们相濡以沫,营造出一片绿色世界。茫茫竹海同古老的赤水河一样,充满了神奇美妙的色彩,流传着无数传奇般的故事。
关于赤水的传说
有人说,竹海生于远古。几千年前,汉、苗、彞等兄弟民族就生活在这片竹海之中。他们自称为竹王的子孙,以竹为自己的图腾,用竹的高节、虚心塑造着自己的灵魂,而竹海又以无穷的财富养育着他们。各民族亲如手足,共同营造这美好的家园。
也有人说,竹海源于近代,源于赤水人的辛勤劳动,源于赤水河的滔滔乳汁。
赤水市的葫市镇是竹海的中心,也是竹海的发祥地。据说这一带原本没有楠竹。二百六十多年前,一位名叫黎理泰的年轻人,从东海之滨的福建搬来了三株楠竹,靠着赤水人用辛勤的汗水浇灌,靠着赤水河用肥美的绿水滋养,这三株楠竹终于繁衍出一片又一片葱绿的楠竹林。如今这里已拥有连片楠竹30余万亩,各色各样的杂竹林15余万亩,成为名扬九州的国家森林竹海公园。
在赤水,你可能会听到当地一个寓意颇深的传说:清初年间,一个年轻的闽商来到赤水,看上了当地一个姑娘,就入赘为婿。后因挂念家中老母,千里迢迢赶回福建探亲。临别时,母亲从屋后挖了两篼竹子,交给儿子,说:那里和福建相隔几千里路,今后你也不可能常来看我,你把它带到赤水去,种在屋旁,以后看到竹子,就如看到了我。年轻人遵从母亲的嘱咐,爬山涉水八千余里,悉心呵护,终于把活竹带了回来。从此,在原本不产竹子的赤水,竹林很快蔓延开了。今天,那极目无边的茫茫竹海,不仅成为国家级的竹海森林公园,成为赤水市的旅游胜景,而且竹子也已成为当地一项十分重要的产业,成了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这个传说并非虚构。而是实有其人、其事。年轻闽商名叫黎理泰。如今在贵阳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天园,就有他的塑像,塑像旁石碑上即刻有黎氏从福建移竹赤水的感人故事,“黎理泰,福建汀州府上杭县人,因家境贫寒,少年时即随族兄漂泊至仁怀厅(今赤水)谋生,乾隆三十四年(1769)秋回家乡迎母,母执意不肯远行,遂将家乡楠竹四株带回以表怀念,历时两月多,行程八千余里,费银三百多两,终于将楠竹连土运回,植于屋后,朝夕护理,成活三株,黎氏不吝馈赠乡里,家家移植,二十年后后槽一带,修竹茂密,百年之后,方园数十里竹海无边,赤水竟成楠竹之乡,四川江安、江津等地,随之引种,变成绿海,仁怀直隶同知陈熙晋有诗赞云:前身莫作竹王看,千尺云梢又一般,记否无诸台上客,八千里外报平安。这事在清代道光《直隶仁怀厅志》一书中有记载。贵州史学会2000年春。”
竹海绿波畅想曲
山风拂来,顿时万顷碧波,如春潮滚滚,似浪花翻腾,不由得心潮起伏,激动不已;再举目四望,远山近岭层层青风缭绕云雾,恍若水天一色的一片海洋,那淡雅、清新、洁白、舒心的云雾随轻拂的山风波动,犹如一层薄纱在葱绿的山峰间起伏,使青翠的山峰时隐时现,美不胜收,令人心醉。每当炎炎夏日,别的树叶都奄奄一息时,楠竹却绿叶婆娑,树繁叶茂,碧翠葱郁,形不改色,处处动容。此时一进入林区,眼前便会出现一幅无需雕饰粉色的天然画卷;放眼看去,只见绿翠欲滴,四溢清香;沿着石板路穿过莽莽竹园,处处林深叶茂,看不出四周山色,望不见头上青天,但见缕缕阳光透过稠密竹缝从叶间射下,如无数闪亮的金丝,光彩夺目,流光溢彩,使人眼花缭乱,错把此地当作天宫圣地,张大嘴巴久久合不上,生怕惊醒了仙女甜梦,于是不由得屏住气息,轻轻漫步,静静欣赏。
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拥有竹类12属40多种及2个竹变种的千百万竿各类竹子。赤水人嫌一时间难以说清这些竹种名称,便大而化之简称楠竹和“杂竹”。楠竹,又名茅竹、猫头竹、孟富竹,学名毛竹。因其竹节稀、壁厚、尖削度小、材质优良,用途很广,早已闻名中外,深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