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庙位于杨兴乡杨兴村东南的玉泉山上)
杨兴沟在名胜古迹数不胜数的山西很没有名气,现存八景:六郎寨,白龙庙,槐抱榆,双人石,灾难碑,刘仙洞,南天门,桃红寨。元好问有《杨兴寨》诗:"乱石通樵径,重岗拥戍城。山川带纯朴,鸡犬见升平。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年年避暑马,几向此中行。"
景区地图
杨兴景区方位交通示意图(点开大图)
景区相关资料
一、杨兴沟游记(作者:茶禅子)
杨兴沟,乃系舟山南麓一狭长腹地。第一景"六郎寨",就在现在的杨兴乡杨兴村南,我们只看到很少的一点石墙石门断壁残垣,只有想像当年的"重岗拥戍城"了。又去第二景"白龙庙",却是旁边玉泉山山顶怀抱处一座新修的仿古庙,只有一个东偏殿保存了点旧物。
(六郎寨遗址)
不过,庙里有新刻的碑,上面的文章引起我们注目。文章题为"白龙庙实况","实况"二字很有现代感哟。文章很长,多是五字一句,文风生动纯朴有趣,从有神猴强盗的朝代写到文革又写到现在,不拘一格,想咋写就咋写。它开头开的就很好--
到处搬破碑,石杵验深猴。初名鸽笼岭,宿盗藏余匪。岩崖深沟寒,冷棒强人投。仍者多索盗,济者多贫寒。屠刀亮铮铮,向恶崇善低。山中有大王......
"冷棒强人投,"我特喜欢这一句,有点像描写体育运动。
看看最后署名:
"撰稿坪里村李生让 书刻黄寨韩悦 二00七年丁亥五月二十七日"
往回走下山,大路上有一块地面很像水泥地,近前才看出,不是水泥地,是青石坂,石坂路靠山崖处,先是看见刻着手形和脚形,然后就看见了一首完完整整的诗,作于八十多年前的1924年。
全文如下:
民国十三年五月玉泉山会期有感而作工拙不暇计也
熙熙赶会来
攘攘赶会去
我一赶会人
鸿爪空留记
人生如赶会
会散各西东
剩有不朽日
返照满山红
社会成万恶
举国竟若狂
可叹五社主
社会还改良
单丝不成线
孤树难为林
结我大国体
始慰济同心
杨兴镇延墩(墩字是耳字旁)坡王志昂题石
先人王志昂当年在这里题石,我们后人今天在这里伫足,体会着他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猜想着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个先进的知识分子?如今他还在世吗?
在杨兴乡一个小饭店吃了午饭,开车前往杨家掌村,那里有八景中的二景:"双人石"和"灾难碑"。
"双人石"从路边就可以看到,山峰上有"两块石若人"。"灾难碑"挺不好找,问了N个老乡,在路上打了一个来回,终于在离路边上百米远的一个坡底的一片斜面石头上找到了。远看实在不起眼,近前读后颇为惊心,原来,石上刻的是清朝发生的大旱和大疫。
当地人称为之"刻难石",我们则又可以称其是刻在石头上的博客了。
下面根据照片放大录写两首,由于天晚了,光线不好,拍的不太清楚,而且有的字本来也斑驳得看不清楚了。"□"是看不清的字。--
传奇
开辟至清有道年
君正臣忠民自安
光绪三年天下旱
次年米贵价三千
平蒲汾南人相食
到处饿尸无人埯
好女卖□三两吊
平常不值一文□
灾异
□年山西人大疫
死者十中有二三
太后发□数十万
赈济廉臣曾国藩
四年雨多不愿□
处处□□□□□
九月九日三尺雪
禾埋十八见晴天
人行好事多忠孝
否去泰来好世间
多种五谷要修积
□ 种英花绝吃□
我猜,英花是指罂粟花吧。
(半埋土里的旧石雕)
二、系舟山地理知识
系舟山,位于山西阳曲县城东北20公里、忻州市府城东南20公里。东逾鬼道岩,西入忻州市,南起铺岩沟,北接糜岭梁,呈东北迤西走向,为汾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主峰柳林尖山是阳曲、忻州忻府区、定襄三县区的分界线,海拔2101米。
系舟山系包括69个山梁。据《读史方舆纪要》载,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在此系舟,故名系舟山。山上有崖若环轴,名系舟嵬,其形如环,多悬于崖顶。一说帝尧履涉洪水时,系舟于此而得名。光绪《山西通志》引《灵山记》说,山上有尧系舟的洞环铁轴。
系舟山又名读书山和小五台山。
读书山--《阳曲县志》记载,金代诗人元好问父亲元德明隐读于山之西麓薛云谷,遗址犹存,故又有读书山之称。薛云谷一带,山岩幽深,溪涧潆洄,古木荫翳、野草茵茵,为旅游消遣之胜地。
小五台--据《三和店合社重修小五台碑序》记载,系舟山山形从东北蜿蜒而来,白云洞中又有文殊菩萨塑像,认为是五台山的支脉,所以又称小五台,为古代祈雨祭祀之圣地。
景区图片
白龙庙位于杨兴乡杨兴村东南的玉泉山上
大清道光十五年的牌匾
旧屋顶上拆下来的琉璃
水头村戏台
杨家掌村大户人家
做工古朴的泥塑
杨家掌村大户人家
(摄影:司苏实/先理/郭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