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始建于明宣德五年(1430年)的古城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原名“宁远卫城”。明末蓟辽总督袁崇焕与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在此拼死作战,结果以据城坚守的明军获胜而告终,史称“宁远大捷”。如今的兴城火车站外,还有袁崇焕的塑像,以示这座历史名城的威严。兴城古城内四街十字相交,正中有古楼一座,登楼鸟瞰全城,古朴典雅的明代一条街、乾隆帝赋诗评价过的祖氏石坊尽收眼底。城设四门,东为春和门、南为延辉门,西为永宁门,北为威远门,门上皆筑门楼,四角各设角台,东南角台上有魁星楼一座。其中,西门是《平原游击队》、《三进山城》、《吉鸿昌》等多部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地点,值得一看。
初冬的夕阳格外地迅捷,刚到兴城海滨的时候,菊花女的雕像还美丽地被冬日暖阳涂染着金色的光廓,等到下车拿出相机,却已经淹没在暗影之中了,惟有广阔的海,依然金灿灿的,在慢吞吞地与夕阳呢喃道别。
兴城这边的海上,有菊花岛,这小城,也有着菊花女的传说,一个美丽的小城,总会有美丽的传说伴着,即便是这里的当地啤酒,也有个好听的名字:菊花一番榨。
将要入夜的海,依依地偎在晚霞的光晕里,而居然就有满月在渐渐暗淡的天际渐渐明朗,温和地从夕阳手里托过来整个天宇,接下来,该演绎的,就是她和海,和星,和这世界的故事了。
海边景致的建设,很是需要艺术功底的,好在兴城海滨没有令人失望,虽然楼阁是簇新的,但是和三礁相合,还是相得益彰,由于完全朝东的关系,无论日出日落,这里都是堪赞的好景致。
清晨的时候,一时的疏懒,虽然看见了日出,却没有趁着落潮赶海。初冬的海滨,却意外地遇着个无风的清清朗朗的早晨,空气清新极了,深吸一口,些许冰凉,些许咸甜,而渐渐高走的太阳,暖烘烘的,随着空气一道,沁你心脾。
勤劳的渔民下海了,几个生意人站在礁石旁和归来的船夫大声地交易,渔夫利索地将一大网兜海货倾倒在生意人的箱内,那是鲜活无比的海参,双方点着烟带着快乐在交谈,朝阳的光从他们的脑后照来,给他们打出生动的轮廓。
即便不是初冬,大约这里的海滨也不大适合海浴游泳——沙砾比较粗糙,贝壳和小石也格外地多,但是我注意到这里的礁石的特点:里面的石英含量较大,因而在海水冲刷下,很容易在海边拣拾到品相不错的晶莹剔透的小石子,在海水的沁润中,它们带着透亮的光泽,分外惹人喜爱,只不过偶尔地也会见到过于美丽的小东西,仔细查看,原来只是小玻璃或者小彩瓷,边缘早已被永远永远用着用不完的耐心的海水冲刷得圆滑了,完全是一幅非人工的美丽模样了。
兴城古城会让你想起平遥,不过比较而言,兴城的修葺水准显然不如平遥那么尽力,不过因而也就难得地保持了古旧的风格。而且四门齐全,中间有钟鼓楼,四角有角楼,城内牌楼、文庙等相对齐整,所以从完整程度上其实要胜过平遥,唯一缺憾的,是没有平遥的“日升昌”和明清街那样的人文内容,所以,也只算得打个平手吧。
直到在古城内买了地图,才知道兴城就是以前的战城“宁远”,对我而言,心境不觉震撼!脑海里的明清历史顿时鲜活起来。和作为明清金融中心的平遥比较,这个赫赫有名的宁远州应该是名正言顺的“武城”了,怪道那牌楼上威风凛凛地写着“四世元戎少傅”,当年就是在这里啊,袁崇涣带领着祖大寿等辽东将领,奋勇作战,以红夷大炮击溃努尔哈赤,致使他8月之后伤重而死,数年后再度炮伤皇太极,清兵几乎对逾越这道汉将屏障感到绝望。但是那位儒生范文程是窥透了汉家天下的纰漏,最终逼得袁崇涣急师返京,在广渠门大胜满清的情况下依然被狐疑的崇祯帝将其凌迟磔刑,愚昧的京城士人尚且恨啖其肉,而长城终究毁于自手,那个好吹牛好嫉妒但却胆识过人谙熟战法的广东仔袁崇涣,终究成为了汉族最后绝唱,他身后,江山糜烂,终至不可收拾,而这座赫赫威名的宁远城,也就成为了古代汉族最后一次战胜北方蛮族的纪念碑。
据说,当年袁崇涣的部众后来很多就生活在辽东,而他们大部是粤闽家族,仔细地看看兴城街头的人们,眉目之间,却已完全没有一丝痕迹了,他们平和,安详,快乐自在地生活着,历史终究交由历史,尘土终究归于尘土,历史的硝烟,在这里,已经完完全全地消逝了。
入夜的时候,找到一家餐馆,一行人等大快朵颐,当地的“菊花一番榨”和一品炖等,热气腾腾,真正让人吃得酣畅,价格也是大众得很,(还有石磨水豆腐,酱杂鱼,锅包肉。。。高粱米饭和有趣的二米饭,糖饼。。。)初冬不是合适的季节了,也许下回夏秋季节的重游,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再细细地品味。
夜晚,兴城簇新的城市广场热闹非凡,完全开放的锻炼设施,浩荡热闹的秧歌队伍(比起北京,人家这里才是正宗的东北大秧歌吧),还有数百人的健美操队伍,相当正规啊,还有几位高手在台前领舞,广场边上,一些年轻人围成圈子在踢毽子,另一边,大屏幕电视前许多的围观者在露天K歌,有趣,热闹!
比较一下的话,北京的人们何其可怜~!入夜时分,绝大部分的北京市区只能归于沉寂,至于广场,那不是群众娱乐用的;公园,那都是带围墙而且5点下班的,这个城市里人们所谓的遛弯和溜达还真是贴切啊,因为你目光所及的大部分景观都是和你无关的,除了溜达和遛弯,还有多少城市空间和城市乐趣在入夜之后的霓虹灯里,与你相干?
驶入京沈高速,恰恰是向着夕阳的方向,大约和夕阳的心境有相通的地方吧,那就是我们都把一些快乐和回想,留在身后的那座美丽热闹充满故事的小城中了。
景点相关资料
兴城,集山、泉、城、海于一体。山是首山,泉是温泉,城是明代古城,海是渤海湾的兴城海滨。
兴城古城
兴城古城,是五百年前留下来的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兴城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
古城略呈正方形,城未墙周长3274米,高8.88米,底宽6.5米,顶宽5米。墙顶外沿筑垛口,内修女儿墙。城墙四面正中各有城门一座,东曰春和门,南为延辉门、西名永宁门、北称威远门。各城门上修筑高耸的箭楼,各门内侧沿城墙修有蹬道。四角高筑炮台,突出于城角,用以架设红夷大炮。当年明清宁远之役,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是被红夷大炮击中,身负重伤,回盛京不久身亡。
古城的正中心,有一座雄伟壮观的钟鼓楼,它凌空飞架,气势巍峨,游人莫不争相登楼眺望全城风光。鼓楼为古代战争时击鼓进军、平时报更用。楼高17.2米,分为三层。内部为兴城出土文物陈列馆。有“红山文化”时期(约五、六千年前)以及春秋时期的珍贵出土文物,还有一架国内罕见的由整张牛皮绷制的直径2.25米的巨型大鼓。
城墙东南角有一座魁星楼。楼两层,八面八角,建筑精良,内有魁星像一尊,头部像鬼,青脸红发,一脚向后翘起,一手捧斗,一手执笔,犹如用笔点中应试人的姓名,就是古书中说的“魁星点状元”。
古城内南、北、东、西四条大街十字相交。南街中段耸立着祖氏石坊,南街是古迹保存最多的街。
兴城海滨
兴城海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她与美国的西雅图和我国的青岛极为相似。海滨浴场绵延十四公里,由兴海湾、港口湾、邴家湾、老龙湾四个海滨浴场,即第一、二、三四海滨浴场组成,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然浴场。海滨浴场内无暗礁,岸边沙滩细软洁白,晶莹如玉,海水深浅适宜,水稳波清,清澈见底,海岸地势开阔 ,绿树掩映,是大海送给人间的一片天然乐园。
兴城海滨是迷人的,尤其是海滨第一浴场即兴海湾更加靓丽多姿。当您步入海滨第一浴场,兴目望去,是一座四柱三门二楼单檐庑殿门式正门,牌坊上边是茂名书画家范曾题写的“洪波涌起”和“古城在望”八个大字。超过此坊,便走进如诗如画的兴海湾。兴海湾入口处一尊用花岗岩雕琢的的高大的菊花女塑像正颔首相迎。菊花女就是“菊花杀恶龙”传说中的菊花姑娘,她是美丽、善良、勇敢、智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化身,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兴海湾南端有“三礁揽胜”,在起伏绵亘的三座盘踞海中的明礁上,建有一座造型幽雅的观海亭,一曰“雪浪亭”,一曰“迎霞亭”,亭名由著名书法家王堃骋所书。各亭之间栈桥相连,真可谓是“三礁石恋大曲桥,百皱岩戏千重浪”。桥上游人来往不绝,或登亭观潮听浪,或依亭背海摄影,或蹲礁静心垂钓,真可谓各得其所,各离其乐。倘若赶上落潮,“三礁揽胜”里侧的海水退却海滩半隐半露,还可拾贝、捉蟹,更是乐趣横生。
兴城温泉
古温泉水,百年几度游,/炎流从地发,暖气欲天浮。/风过亭台爽,山还景物幽,自怜多病害,不是濯孆帱。
这是明朝诗人徐景崇写的一首赞美兴城温泉的诗。据史料记载,兴城温泉发现于唐朝初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了。自元代以来,温泉水就被广为利用,人们在这里建有致爽 亭、汤泉寺。特别是本世纪20年代,东北军阀张作林大元帅又在温泉附近修建了别墅,使温泉地区的景致别具一格。
兴城温泉,古称"汤泉",位于古城和海滨之间。温泉是因地下溶岩的作用而形成的天然矿泉。泉水清澈透明,无色无臭,水温67左右,酸碱度为7.4,泉水比重为1.006,属于高温弱碱性食盐矿泉。泉水中含有钾、钠、钙、铵、硫、镁等多种矿物质,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放射性无素氡和镭。泉水可以口服、冲洗和浸浴,以浸浴为主。温泉可以除疾祛病,对风温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神经衰弱、高血压、皮肤病和慢性妇科病以及外科手术后恢复,均有显著的疗效。健康人沐浴温泉,可以爽身提神,解除疲劳……
兴城温泉疗养区不仅有充足的矿泉水,而且风景十分秀丽,北靠挺拔峻秀的首山,东临烟波浩渺的渤 海,西望参差错落的古城。发源于首山角下的温泉河,蜿蜒流过市区东奔而去。解放后,温泉区修建了数十座疗养院,疗养床位目前已达15000张(超过北戴河),成为七国最大的海滨疗养区。在一片片绿荫之中,掩映着一幢幢色彩鲜艳明丽、建筑风格各异的疗养大楼,庭院内奇花异草,争芳斗艳,假山玲珑,喷泉似 雾,恰似"蓬莱仙阁"般的疗养胜地,充溢着宁静、清洁、幽雅的气氛。80年代以来,各地慕名而来的疗养者和沐浴者与日俱增。把温泉水视为"圣水"的蒙古族兄弟,每逢端午节前后便结伴而来,少则几天,多则月 余,以领略温泉水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