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渝黔铁路中段有一小县城桐梓。它地处黔西北与重庆市相邻。偶闻桐梓小西湖胜景,遂心仪邀朋而往。
乘车来到桐梓县小西湖,走在小路上见游人三三两两,有信步踏上归程的也有与我一样刚来的,湖中几个老者在悠闲的垂钓。来之前就听人说这里有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从德国引进的水利发电机,所以当时人们便在这里构筑了大坝蓄水发电。桐梓因此又得一弘碧波,后因原东北军司令张学良将军被羁押在此两年,经蒋介石亲喻,在湖中依杭州西湖再造三潭映月胜景。所以当地人称它“小西湖”。
来到湖边,站在堤坝上一阵清风吹来顿觉抚面慰心,多日蕴积与心的愁思就象蓝天上的白云,在天空中随风轻移又漫漫的被风撕裂缓缓的散向天际,多希望那散开的云带去我的点点愁思。
顺着堤坝来到水边,租得一只小船悠然的荡着清波。抬头远望,水堤右岸是茂密的田禾,左岸却是悬崖绝壁如刀削斧砍,再往前看绝壁中赫然出现一个约百余平方米的天然石洞,当地人称它“天门洞”。泛舟水上观景舒颜别有情致。
弃舟登岸,拾级而上,小路在灌木中蜿蜓延伸。行约百余步路边一颗树干缠满藤条的小树与自悬壁上长出的蓉树相接,恰似一个由树构筑的小“天门洞”。越往上走路越窄,向下望去不禁让人有些胆寒,山脚下湍急的溪流击打着乱石,在山谷中轰鸣着奔向远方。躬身穿过岩壁的小石洞路变的更窄也很低矮,只能俯身扶栏而上,小路在不远处进入崖中的石洞,走进洞内一片漆黑,忽然洞内仆仆作响一片混乱,原来是一群蝙蝠被我们的到来惊飞,一丝凉意袭遍全身,不知是累还是因为恐惧此时方才感到自己已是汗湿衣衫,在不远的高处有盏路灯,在漆黑洞内显得有些昏暗,我们一行四人相互携手或许是借此壮胆向山洞的深处行进。走出洞来已近山顶,洞外是一个十平方米左右的空地,靠着山崖人们树立了一座山神塑像,我合手拜上。
转身四顾远望,只见山脚下走过的小路弯弯曲曲隐没在山石与灌林之中,堤坝上清流似颗颗珍珠飞瀑而下在深涧里汇聚成潭。站在山顶迎风展颜倍感惬意。
据桐梓县志记载,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六年东北军司令张学良将军曾被羁押在小西湖。想昔日将军在此丽人策旁风袭水皱,感怀山河之美,忧国力渐弱,山河残破。惜时势难酬将军宏志。
聊借初夏清风,临山河依旧更增美景,可否还将军昔愿。
景点相关资料
小西湖位于桐梓县城东北6公里的城关镇天门乡,它以小巧玲珑的风格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著称于贵州高原,有“黔北明珠”之美誉,人们通常称为“桐梓小西湖”。
小西湖开成于40年代初。当时,这里是修筑水电站拦河筑坝而成的湖面,建电站的同时,仿杭州西湖的部分格局,建有“三潭映月”、“望湖亭”、“放鹤亭”和“湖心亭”等景观。湖心亭的亭柱上原有一副楹联:“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在坝首建有一方形纪念塔,夕阳西下,塔影横斜,俨然如“雷峰夕照”。1944年冬,张学良将军从开阳县被转移到这里囚禁,又增建了钓鱼台。张学良将军在被囚禁期间,或在湖漫步,或在湖心岛垂钓,在小西湖渡过了两年多的时光,现这里尚存有张学良将军使用过的部分物品。
来到小西湖,登上绿树成荫的拦河大堤,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四米多高的方型水泥纪念塔,塔上刻有当年主建电站的总工程师、北京大学教授陈祖东的《歌石工》,在大堤上可见河水从上天门洞奔流而过的壮观景象。在湖中泛舟,可观赏两岩秀美的景色,欣赏后村桃花、偏桥翠竹、天门幻景和湖中倒影等风光。
小西湖的另一重要景观是上天门和天桥溶洞。上天门是自然形成的横跨两山的天生桥,天生桥正中是一个长逾百米的溶洞,在洞口平台上,可俯视洞下奔腾而去的河水,亦可远眺放鹤订。上天门洞新辟有一条长数百米的盘山栈道,十分奇特险峻。湖北岸新近发现一“龙泉”,水分子密度和表面张力较大,镍币放入泉水中不易沉没,水质纯净。
现在,小西湖新修了亭台廊榭、曲桥鱼池、餐厅茶室、商店旅社,张学良昔日垂钓的钓鱼台已修复,湖中设置了游览小艇。
相关历史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兵工署四十一兵工厂迁移到这里,为解决电力,官兵们筑堤蓄水,形成了一个水面达100多亩、能容纳40多万方水的碧绿人工湖泊。
小西湖的出名,还因为它与“西安事变”及张学良先生有关。“西安事变”后,1944年初,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囚禁,后辗转被送到小西湖,与赵四小姐在这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直到1947年的春天被送往台湾。当年的小西湖边,常常留下这位将军孤独垂钓的身影,至今仍令人追思不已,越来越让世人感到神秘起来。
景点图片
桐梓小西湖是修筑水电站拦河筑坝而成的湖面。
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曾被蒋介石幽禁于此。
桐梓小西湖风景图
天生桥正中是一个长逾百米的溶洞。
站在天桥溶洞洞口平台上,可俯视洞下奔腾而去的河水,亦可远眺放鹤订。
这里仍然很幽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