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风景名胜区大孤山风景区位于丹东西南100公里处,东临大洋河,南濒黄海,峭拔突兀,孤峙海滨,总面积42平方公里,由大孤山古建筑群、小岛和鹿岛三个景区组成。大孤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结合体,有天后宫以及十多个宫、殿,及戏楼,石佛塔和观海亭组成。站在观海亭举目南眺,黄海碧波和鹿岛风光尽收眼底。小岛风景区主要由14个开关独特的岛屿、辽阔的海域以及引人入胜的海水浴场组成,小岛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5公里,小岛南侧为前阳滩,其水秀沙白,是一天然海水浴场。
大孤山风景区,南濒黄海,峭拔突兀,孤峙海滨,总面积42平方公里,由大孤山古建筑群、小岛和鹿岛三个景区组成。大孤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结合体,有天后宫以及十多个宫、殿,及戏楼,石佛塔和观海亭组成。是典型的“三教合一”建筑。站在观海亭举目南眺,黄海碧波和鹿岛风光尽收眼底。
景点相关资料
大孤山在东港市西大洋河河口的右岸,孤峙于黄海之滨,兼得海山之胜。大孤山属长白山脉老岭支脉,主峰海拔337.3米。临江耸立,与麻姑山遥遥相对,分南北两峰,两峰相抵,仅距数尺,形成一条窄长峻峭的石罅,由罅底窥天,天空细如一线,此景称“一线天”,两峰绝壁上架一石拱小桥,名“步天桥”。南峰东面绝壁上,镌有明代著名学者罗汝芳所书“飞鳌峰”3个大字,每字约见2米方。因其山峰突兀,怪石嶙峋,孤峙海滨,巍然独立而得名。
大孤山风景区由大孤山古建筑群、小岛和大鹿岛三部分组成,是集古庙、湿地、海岛、孤山和甲午海战历史遗迹等于一身的旅游区,为辽东著名风景区。
大孤山自唐朝始,经历代修葺,建成合上庙、下庙、戏楼为一体的古建筑群。其楼、阁、宫、殿、亭、台,布局紧凑,错落有致,工艺精湛;集南、北建筑艺术之特色,为辽宁省保存最完整的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古建筑群。上、下庙两群建筑,皆建于清代中晚期,殿、阁、楼、亭百余间,随山就势成阶层式院落,其中,天后宫建成当时属国内规模最大。完美的造形、流畅的线条,具有北方文化雄浑的神韵和艺术研究价值。
大孤山陡峭挺拔,孤峙于黄海之滨,兼得海山之胜,为辽东著名风景区。其山脊状如锯齿,主峰海拔近340米。沿山路上行,茂林巨树遮天成荫,野草闲花覆坡为锦,景色清幽,引人入胜。
大孤山山腰有一组寺庙建筑,供奉着儒释道的创始人和重要的神、佛、仙,如孔子、释迎牟尼、玉皇大帝、地藏王、药仙等,是一组典型的"三教合一"建筑。整个建筑占地5000平方米,有104间房间,其中除极少数始建于唐,重修于清乾隆年间外,其余则全建于清中、晚期。这一组建筑,皆为砖木结构,飞檐翘角,画栋雕梁,十分美观,是辽东保存最完好的古寺庙建筑之一。
大孤山寺庙依山势构筑,层层递升,错落有致,十分宏伟。整个寺庙分下庙、上庙两大部分,但上下贯通,连成一体。每个部分都由一个个小寺庙构成,每个小寺庙又都是一个四合院,有正殿和配殿。这种布局,是北方寺庙建筑群的典型布局。下庙左右翼连。左翼中轴线上,由前至后建有前殿、天后圣母殿;右翼中轴线上,由前至后建有天王殿、地藏殿、释迦牟尼殿、财神帝、关帝殿。在下庙的正殿之外,还有东、西十王殿和吕祖亭等。上庙布局较散,由前至后有佛塔、观海亭、玉皇殿。玉皇殿之左有药王殿,其右前方并列有龙王殿、罗汉殿、三霄娘娘殿。
登上观海亭四望,海陆风光尽收眼底。海上,波涛起伏,风帆点点,獐、鹿二岛隐隐可见;陆上,屋宇参差,街道纵横,平畴沃野历历在目,真可谓气象万千,风景如画。游罢大孤山回丹东后,可至鸭绿江边一游,也可乘游船游鸭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