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望寨在大别山主峰景区中心区的四望山的顶端,海拔 1396米,为大别山高峰之一。此山一峰高耸,群峦环绕,险峻峭拔。登巅俯瞰,方圆数十里外,尽收眼底,故称为四望山。
清咸丰7年起,太平军与捻军密切配合,转战鄂皖一带,数次占领霍山县城,迫使知县张组迁县治于六万寨。今从嵌砌在南门山墙上的《霍山县正堂张瑜夯修堡事》和《四望堡各户目》两碑文中记载,清咸丰11年奉知县谕修筑此寨,对付起义军。
据清光绪《霍山县志》记载:“……发捻侵扰,居人石蕴生等环山垒石,又与南北两门外各建碉台一,居人赖以安”,即是记载此寨事。
寨墙是用石块垒砌而成,已有部分坍塌。城墙在山脊上,相对高度约6米,宽1.5米,围总长约2000米,山脊南北走向,墙外侧险陡,寨内稍平,阔处不足百米,狭处30米。寨墙每隔一段,筑有小石室,类碉堡。室内石壁,向外凿有“凸”字形枪炮眼,既可瞭望又可射击。寨设南北两寨门,均为券形顶,间距约三百米。南门保存完好,建有石室,高约7米,内面积约9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城楼,顶用条石扣合,饰有葫芦镇脊。正面墙上开有3个方形瞭望孔,大如人首。两边山墙各开一个门,可通两边寨墙。门楣上镶嵌有“冠秀南山”的石刻,字体粗大肥实,门的左右石壁上各嵌砌有《霍山县正堂张瑜夯修堡事》和《四望堡各户目》的碑文。北门楼已被毁,仅存门洞,“清流淠水”的门楣石刻,倒置在草丛中。距南门东200米处,还建有一座双层炮楼,上层有瞭望窗,下层有十一个枪炮眼;炮楼与石寨有石墙相连,可以往返其上,寨中央山脊东侧较宽处建有一座小石庙,内空仅3.5平方米,门上嵌有“云雾庵” 石刻,两端圆圈内书有“日、月”两字,门两侧墙壁上,有镂空铜钱花纹,大如碗,庙内神龛已部分倒坍,供奉的两尊神像彩绘全部脱落,仅残存腐朽的木身。四望寨于1999年,被列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拾级而上,陡峭的山峰,让人体会当年战场的激烈,易守难攻的山势,埋葬了无数亡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