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朔州市老城区东大街北侧,紧临闹市,交通便利。该寺始建于唐朝,后经历朝历代不断修缮、扩建,规模愈发宏伟壮观。 该寺坐北朝南,布局严整,共有五进院落,十座殿堂,内藏不少文物珍品。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地藏殿、三宝殿、弥陀殿、千佛阁、观音阁等。其中弥陀殿是寺内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辽金时代三大佛殿之一,殿内的匾额、塑像、壁画、雕花门窗、脊饰琉璃有“金代五绝”之称,各具特色,均为我国古建筑史上难得的珍品。 崇福寺还存有许多价值不菲的文物,如北魏的千佛石塔。
位于朔州城城内东北角。始建于唐麟德二年(665),金天德二年(1150年)赐额"崇福禅寺"。崇福寺规模宏大,弥陀殿为寺内主殿,建于金皇统三年(1143),单檐庑殿顶,面阔七间,坐落在高大的台基上;殿内梁架独特,殿前檐柱之间保留有金代的门窗隔扇;殿内塑像高大,都是金代原作;殿内四壁绘满壁画,是金代壁画中的佳作。
景区相关资料
坐落于老城区东大街北侧的崇福寺,当地人民俗称大寺庙,寺院坐北面南,规模宏大,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17米,占地面积23400多平方米,五进院落,十座殿字,布局严整,构造壮观,殿内塑像、壁画、琉璃脊饰、雕花门窗荟萃一堂,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古建艺术殿堂。崇福寺创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 665年),是马邑名将尉迟敬德奉敕而筑。当时兴修了金刚殿、藏经楼、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规模初具。辽代曾改做林太师府署,名曰林衙院、林衙署。但相传院内有灵光屡现,居者惶恐不安,便又改衙署为僧舍,取名林衙寺。金熙宗崇信佛法,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大将军翟昭度奉敕在大雄宝殿后建起弥陀殿,其后不久又建观音殿,寺院终成现在规模。金海陵王完颜亮于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赐额崇福禅寺。此后,元、明、清各代都曾有过重建、扩建和修葺。明成化年间重修殿宇后,改大雄宝殿为三宝殿、藏经楼为千佛阁。现存弥陀殿、观音殿为金代遗构,距今已有850多年,三宝殿、千佛阁、东西配殿、金刚殿、钟鼓楼均为明代所建,山门则是新近恢复的仿明代建筑。
了解了崇福寺的历史,下面进山门观赏各主要殿宇。
一进院正面这座5楹大殿叫天王殿,也叫金刚殿,原来内供四大天王及两金刚,现塑像已无存,辟为文物展览室,不定期搞专题展览。
二进院这座面阔5间,进深3间的二层阁楼叫千佛阁。明代以前叫藏经楼,明代重修后阁内周设千尊佛像,遂更名千佛阁。千佛虽已不存,但名称沿用至今。请看正面这尊弥勒佛像和佛后的木制阁楼模型。佛像为铜铸,高约1米,是本寺传存的明代作品。后面这座三檐双层阁楼,高约4.5米,结构精巧,造型别致,据传是明代仿唐代这里的大藏经阁式样而作,观赏和研究价值都很高。再看东西两侧的造像。东边7尊是砂岩造像,高1米左右,是从朔州神武乡旧庙遗址中出土;西边7尊为贴金檀木造像,计有1佛4菩萨2罗汉,是朔州西山名刹神应寺遗物。
三进院落左右相对的这两座面宽5间的配殿,东边是文殊堂,原内供文殊菩萨和卜八罗汉,西边是地藏堂,原内供地藏二正菩萨和十大阎君,现二堂塑像均无存,辟为文物陈列室。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佛寺惯例,如果东侧为文殊殿,西侧该是普贤殿;如果西侧为地藏殿,东侧应为观音殿。而这里却是文殊殿与地藏殿相对,至今我们还没有弄清这是为什么。
四进院正北便是崇福寺的主殿弥陀殿,面阔7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约937平方米,通高21米多,其中月台高约2米,大殿净高19米有余。弥陀殿建于金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是我国现存辽金时代三大佛殿之一(另外两座在大同和辽宁义县),也是寺院精华所在。弥陀殿的匾额、塑像、壁画、雕花门窗、脊饰琉璃被誉为"金代五绝",下面我们逐一欣赏。
正面檐下"弥陀殿"竖匾是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原物,笔法纯熟,字体遒劲,至今已历800多个春秋。此为第一绝。
大殿内佛坛横跨5间,设像9尊。"西方三圣"端坐主位,中为弥陀佛,东为观音菩萨,西为大势至菩萨,3尊主像仪态雍容华贵,面部端庄恬静,气度超凡脱俗。主像两侧4尊立像为胁侍菩萨,坛前两隅为护法金刚,俗称哼哈二将。 9尊塑像共居佛坛,主次分明,高低大小错落有致,组成一个和谐协调的整体。塑像虽经明代重装,但造型、躯体、面容、衣饰仍保持金代原塑风骨,是难得的金代塑像精晶。此为二绝。
第三绝是壁画。殿内四壁满绘彩画,面积达345.75平方米,现存327平方米,题材以佛和菩萨"说法"为主。东西两壁和后墙围绕10躯高大的佛像构图,南墙东尽间为三佛三菩萨。南墙西尽间的千手千眼十八面观音演法图,生动再现了观音菩萨演法时的壮观场面,是一幅典型的金代水陆画卷。整个壁画采用了先进的沥粉贴金技法,使画面颇具立体感,堪称金代壁画佳作。
雕花门窗为第四绝。大殿正面5楹门窗一律雕花,图案纹样以中央明间为轴,东西次间、稍间两两对称相同,雕有三角纹、古钱纹、雪花纹、椒眼纹、菱花纹等15种花样,构图严谨奇巧,制作规整精美,是我国古建装修史上难得的珍品。
弥陀殿的第五绝脊饰琉璃,我们要稍稍离开大殿方能欣赏。先请看正脊两端的高大蟠龙鸱吻,高达3米多,前扑后伸,造型壮丽,雄踞左右'''',驱邪镇火。再请看脊刹左右的两尊琉璃武士,作弓步蹲压式拳击姿势,身躯刚健,面容英俊,虽赤手空拳,但颇具威严,是很称职的护殿力士。力士高度约1.5米,如果站直了应有1.8米,为我国现存最大的镇殿琉璃俑。五绝之外尚有一宝。请大家再度回到弥陀殿内来欣赏佛像后面的"背光",这是全国现存寺庙中最大最美的一面背光。背光主体采用镂空点塑法,塑卷云纹样,周边贴塑火焰,卷云上面飘浮着瑞花般的流云,流云上乐伎飞天手持各种乐器,在云涛间上下翻舞,欢笑弹唱,表情滑稽可爱,营造出天国无限欢乐的场景。整个背光雅致而瑰丽,极富美感。特别需要告诉大家的是,如果打开后门,我们即可从背光的镂空处看到外面去,这也是弥陀殿背光的独到之处。
第五进院落的正殿叫观音殿,这座5楹大殿是本寺另一座金代建筑。观音殿的梁架构造极富创造性,由于殿内金柱减少,梁架结构广泛采用两重人字形叉手承载,将殿顶压力通过前檐柱、后金柱而传向地面,这种手法简洁而稳固,并有效地扩大了殿堂空间,堪称建筑史上的一个创举。殿内佛坛长跨三间,上塑3尊菩萨,中为观音,东为文殊,西为普贤,合称"三大士",是明代塑就。
除了上面参观的这五重大殿,崇福寺还保存有许多价值很高的文物,其中最值得提到的是北魏千佛石塔塔刹。石塔原置于弥陀殿内,塔高2.5米,9层,平面方形,满雕佛像,是一件罕见的珍贵文物,,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盗去,在装箱时,本地爱国志士丁克成冒着生命危险将塔刹取下藏起,解放后送归崇福寺。但塔身被运往日本东京,口本战败后又展转运到台北,现存于台北博物馆。我们相信,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增进、关系的改善,北魏千佛石塔的塔身和塔刹终归要回到一起,合成一座完整的宝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