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县位于江西省西南边陲,赣州市西部,介于北纬 25°42′-26°01′、东径114°01′-114°40′之间,接南康市,南连崇义县,西邻湖南桂东县,北毗遂川县。 上犹县土地总面积1538平方公里,全境轮廊呈掌状三角形,东西最大横跨65公里,南北最大纵跨52公里,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常态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西北部多山地,东南部多丘陵。上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总的特点是春早、夏长、秋短、冬迟。年平均气温18.8℃,年平均日照1765.2小时,年无霜期284天,年平均降雨量1497毫米。境内物产丰饶,资源丰富,山青水秀,风光旖旎。主要农副产品有茶叶、柑桔、稻米、松香、香菇、玉兰片、庐山石鱼、生猪等。主要矿产资源有钨、铅、锌、铜、银、锡、金、稀土、瓷土、石灰石、花岗石、萤石等22种。此外,还有金钱豹、短尾猴、金丝猴、穿山甲和银杏、观光木、长苞铁杉等珍稀动植物资源。尤其水电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流610条总长2050公里, 水域面积7133公顷,水能蕴藏量19.7万千瓦,已发14万千瓦,建国后,国家先后在上犹江上兴建5座水电站,已形成“一江连五湖、一线串五珠(电站)", 不但为国家提供了丰富的电力,同时也成为上犹的一条亮丽的风景线。上犹的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陡水和五指峰二大风景区。陡水湖风景区以水为主,以秀为特色;五指峰风景区以山为主,以奇为特色。陡水湖风景区已列为江西省风景名胜区,有国家一级景点2处,二级景点3处,三级景点2处。 丰富的旅游资源,使上犹成为“江西──大京九”" 赣南西部旅游风景区,全国旅游重点开发县。 上犹县境内在新石器时期便有人类栖居、古代处扬州区域、秦代为南野县地,隶九江郡。三国属南部都尉南安县地。唐代属江南虔州南康县地,天佑二年(公元905年)议建上场,因场治北有座大山,远望如犹蹲,古称大犹山今名油石嶂),山下有河名犹水,场治泣于大犹山之南,犹水口上侧,故名“上犹”。五代南唐保太十年(952年)改场置县,沿用场名称上犹县。1949年8月16 日解放,先后属赣州分区、赣西南行政区、赣州专区、赣南行政区,1964年属赣州地区。上犹设县至今,已有1000 多年的历史。现辖5个镇9个乡、184个村(居)委会、2487个村民小组。人口、劳力资源:全县总人口27.7万人,农村劳动力14.2万人,按现有耕地和种管水平测算,可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以上,现有3万劳动力已转移到二、三产业,仍有2万以上的劳动力有待转移。 建国五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犹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地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励精图治,团结奋斗,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3732万元, 按可比价计算比1949年增长87.3倍,平均每年增长9.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76元上升到2000年的3026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由1949年的86.3%、3.9%和9.8%,调整到1998年的44.7%、29.4%和25.9%。 第一,农业经济全面发展。上犹县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全县现有耕地1.12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4公顷,低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是一个典型人多田少的山区县。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耕地效益,上犹县在广泛推广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的同时,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发展多种农产品商品生产,农业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目前已建立起粮油、蔬菜、林木、茶果、生猪、水产品养殖等商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商品率达71.4%。2000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 32726公顷,比1949年增长70.7%。粮食产量100180吨、水果产量5310吨、水产品产量11705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2.2倍、12.1倍和47.8倍。尤其是1998年来, 为充分利用本地的广阔山地和丰裕的水面资源,县委、县政府以把上犹建成名优茶、优质水果、渔业、珍珠和毛竹林基地为目标,确定并坚决实行了大力开发山地和大水面的重大决策。全县已开发茶叶面积1847公顷,官溪蜜柚、脐橙等优质水果面积 0.2万公顷,毛竹林1.33万公顷,大水面养鱼、养珍珠面积0.2万公顷。 上犹县已成为赣南最大的茶叶县和江西省产茶重点县,“梅岭剑绿”、“梅岭毛尖”茶分别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银奖,玉兰片、水煮笋罐头、上犹石鱼等农产品远销日本、香港及东南亚地区。同进,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1998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759万瓦特,小型拖拉机197台, 农用排灌机械572台。农用汽车31辆,机耕面积5467公顷, 有效灌溉面积9320公顷。 第二,工业经济实现了大跨越。上犹工业起步迟、基础差、底子薄、品类少,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主攻工业”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本县充裕的电力优势,逐步形成了电力、工业硅、造纸、齿轮、建材、竹木加工、食品加工、汽车配件等以高耗能为主的地方工业。主要工业产品有工业硅、滤清器、漆包线、蓄电池、水泥、花岗岩、玻纤、牛皮箱板纸、“懒汉”锅炉、摩托车齿轮等。尤其是乡镇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发展迅猛,引进兴办了以稀土冶炼、铸钢轧钢等高耗能为主的私营企业,已成为上犹县的一大特色。目前,已形成了工业硅、漆包线、玻纤、稀土冶炼、 铸钢轧等五大生产能力上亿元的工业支柱。200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5660万元,比1949年增长508.4倍,年均递增13.0%。工业内部结构也不断调整。从所有制结构看,集体经济和其他经济占整个工业产值的比重在逐年增加,形成了多种经济类型并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从行业结构看,全县目前已形成了包括电力、机械、食品、木竹采运与加工、建材及其他非金属制品、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支柱产业。 第三,交通邮电迅速发展。⑴交通:上犹境内交通以公路为主,“东西相联,南北相通”的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目前已全面实现乡乡通公路,基本上实现村村通公路。2000年全县通车里程629.05公里,比1949年增长42.5倍,完成货运量112万吨,货物周转量2940万吨公里, 分别比1949年增长485.9倍和450.6倍。水运通航里程2000年达94公里,实现货运量16.06万吨,货物周转量175万吨公里,分别比1949年增长0.97倍、65.9倍和23.6倍。⑵邮电:邮电事业发展很快,2000年邮路总长度337公里,比1949 年增长1.11倍。2000年底已实现了电话交换机程控化,远程传输数字化。全县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突破万门大关,达1.052万门。此外,还开办了无线寻呼、移动通信、磁卡电话等新兴通信业务。2000年邮电业务总量906.9 万元,比1949年增长225.7倍。 第四,固定资产投资成绩斐然。1991-1998年,全县国有和城镇集体固定资产投资累计56540万元, 新增固定资产36663万元,年均增长5.95%和12.72%,其中国有经济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602万元,新增固定资产34803万元。一批重点工程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南河电站、龙潭电站、仙人陂电站已并网发电;县林业造纸厂、铁合金实业总公司已建成投产;犹桂公路、水南大桥和邮电通信工程、无线传呼系统等已建成投入使用。 第五,城镇建设初具规模。1998年底,全县建制镇发展到4个,人口9204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为33.4%,其中非农业人口25709人。县城土地面积12平方公里, 其中建成区6.2平方公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水南、东门、备田新城区和宽30-40米的主干道以及水南大桥、南河斜拉桥相继建成。县自来水厂技改、扩建,现日供水能力已达2万吨,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普及率达75.0%。 第六,商贸外经不断扩展。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县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服务业网点和从业人员已由1949年8个、96人,发展到1998年4315个、14849人。199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379万元,比1949年工44.4倍。利用外资取得突破性的进展。1995年──1998年,全县与外商共签定利用外资协议21项,协议外资金额211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66万美元,年均递增12.55%。到1998年底,累计投产(开业)“三资”企业24家。 第七,财政金融稳定增长.2000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6890万元,比1950年增长134倍, 其中县级地方财政收入5688万元。人均财政收入由1950年的4元增加到1998 年的206元。199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8001万元,贷款余额41206万元,均比1949年有大幅度增加。 第八,人民生活明显改善。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绝大部分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一部分人已接近小康水平,还有一部分人已越过“小康”,正向“宽裕”迈进。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5年的56元提高到1334.15元(贫困监测数),增长22.87倍,平均递增13.5%; 职工年平均工资也由1950年的226元提高到6407元,增长22.7 倍,平均递增6.9%。 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城乡居民储蓄成培增长。2000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达47561万元,比 1949年增长62000倍。 第九,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计划生育成效明显,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2.58‰,1998 年上犹县被列为省计划生育工作单列县,并评为全省目标管理先进县。教育工作成绩突出,“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县有普通中心19所,职业中学3所,小学164所,分别比1949年增加18年、3 所和174所。在校学生由1949年的4989 人增加到 1998 年的39668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县城以及大多数乡镇都已开通有线电视,电视人口覆盖率已达96%。1998年,在上犹成功举办了江西省首届龙舟大赛,我县运动员在第十届省运动会上获得一金二铜。医疗卫生事业成绩喜人,加快了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2000年,全县有医疗机构29个,卫生技术人员463人,拥有病床321张,平均每万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7人,均比1949年有大幅度的增加。各种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预防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加强,深入持久地开展了“严打”和“扫黄打非”斗争,社会治安良好,社会风气好转。展望未来,改革和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上犹县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知难而进、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努力推动全县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201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社会生产力,综合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人民生活将更加富裕,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犹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