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七雄争霸,赵武灵王开疆拓土,设置九原郡,临河为九原郡西部地,至此时有隶属。“临河”作为一个具有固定内涵的词组,最早出现在《汉书·地理志》:“朔方郡,户34338,口136628,县10:三封、朔方、修都、临河、呼遒、窳浑、渠搜、沃野、广牧、临戎。” 河套平原的所在地--临河
在战国的时候,赵国在河套地区设有九原城。秦统一六国后,在黄河北岸设九原郡,因河为塞,筑44县城临河,迁徙内地人充实初设之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新设置朔方郡,并改秦九原郡为五原郡。
汉置郡县多因袭秦制,所以历代志书都说:秦蒙恬北击匈奴,因河为塞,筑44城,置临河县(嘉庆一统志·鄂尔多斯)。但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只有《汉书·地理志》。
由上看出,“临河”一词一出现,就是以一地的方位来命名一级行政建制的,是一个行政建制名,不是一个自然实体名,后来才逐渐有了地名的含义。
此外,有关临河的记述还有水经注。水经注中说:河水自窳浑来为北河,东经高阙南,又东经临河县故城北;又南河自临戎来,东经临河县南。
临河县自西汉元朔二年设,至东汉废。在明末清初以前,临河地区人迹稀少,到处是“天苍苍,野茫茫”的荒原景象。后来内地连年灾荒,加上官逼民反,迫使山西、陕西、山东、河北、河南的“口里人”不断流落到临河,在这里开垦土地,从事农耕,使临河地区逐渐变成农业区。到民国14年(1925年)设县时,考虑到本地历史,于是就采用了西汉时的县名。1949年9月19日,临河和平解放,1950年隶属陕坝专员公署,1954年隶属河 套行政区,1958年隶属巴彦淖尔盟。1984年11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临河撤县设市。
1949年建国后,临河人民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合理开发利用黄河水利资源,先后组织开挖了总干渠、总排干等大型灌排工程,改变了临河地区农业生产的落后面貌。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互为依托、互相促进,临河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