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的东南大门--久治县,山川湖溪星罗棋布,青葱百帐清幽如画,风土人情古朴善良…… 久治县地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东南部,是青、甘、川三省结合部。位于东经 110 ° 20 ′ — 101 ° 47 ′,北纬 33 ° 02 ′— 34 ° 03 ′,土地总面积 8708 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 11.39% 。东南与四川省阿坝县相邻 , 南与本州班玛县线相连 , 西与达日县接壤 , 西北与甘德县隔开黄河相望 , 东北部与甘肃玛曲县毗连。 1955 年 3 月建政 , 现辖康赛、门堂、哇赛、索呼日麻、哇尔依、白玉6个乡,下辖了22个牧委会、84个牧业合作社。县府智青松多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久治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态环境奇特,气候气象多样。巴颜喀拉山自西南向东北巍峨绵延,富有传奇彩的年宝叶什则山横贯全境,气势雄伟,被誉为果洛的发祥地。发源于久治的玛柯河和克柯河,经县内流长大145公里注入长江的一大支流大渡河、沙柯河、久阔河、折安河等5条较多大河流汇入黄河;黄河干流在县境内流长150公里,有大小湖泊360个,以“仙女湖”(西姆措湖)最为有名。海拔5369-3568米之间,年平均降降水量746.4毫米,为全省之冠,夏季温暖潮湿,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区。 久治人杰地灵,是三果洛-昂欠本、班玛本、阿什羌本的发祥地。据资料记载,在汉代以前久治地区羌戎牧地。
约在千年一前,一支从西藏阿里迁居年保叶什则山一带的土蕃 人,战胜当地土著部落后其首领被尊为诸部之长,以“果洛”〔藏语意为“反败为胜的头人”〕冠以“部落”之名,由此年保叶什则山又称果洛山。其后,随着诸部族的繁衍生息,在明清之际,出现了“郭罗松干”〔即“三果洛”〕,逐渐遍布今果洛州域全境。 当你踏上这圣洁的土地,犹如真正回归大自然,风光幽美奇异,秀丽的山谷之间,既有坦荡的高原,又有平展的草场和丰美的牧草,草原无垠,原始森林茂密,河溪蜿蜒,湖泊如镜,奇山怪右,龙腾虎跃,清泉飞瀑,小鸟歌唱,雄鹰翱翔,稀奇古怪的飞禽走兽时而在山林中穿梭,时而在河边戏水,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羊群牧人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大自然奇特美丽的享受。 久治众多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具有发展草原旅游业巨大的潜力。景色奇异的年保叶什则山,峰恋叠嶂,雪岭泛银,严冬打雷,盛夏飞雪,风吹 石鸣,月明星灿,有峰 3600 座,有湖 360 个,以“仙女湖”最为有名,峡谷莽林中常有珍奇怪兽出没,河岔湖泊周围有尚未命名得名贵花草树木丛生,每日晨昏浓雾缭绕,蒙蒙细雨,给人以神秘莫测的感觉 , 以其“神奇”之势难以言状而著名于世,是深受当地藏族人民赞誉崇拜的一座神山和神秘的“宫殿”,也是旅游、登山、探险的好去处。
这里是神山神水神话的世界,发源于雪山冰川的千百条河溪和千百个湖泊,明镜般倒影着绿水、蓝天、白云、丽日、繁星、明月。年保叶什则山蕴藏着世界上最纯净、宜于人体保健的矿泉水。这里还有藏传佛教圣地白玉寺、隆格寺、等 11 座寺院,有望看到神圣的祭祀活动,还能听到格萨尔王各种神奇的传说。美丽的久治大草原,不仅以其神奇的山光水色令人心驰神往,还有热情朴实的民族风情和赛马、射箭、藏戏、民歌、舞蹈、绘画、雕刻等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的藏族服饰,真挚淳朴的献哈达和敬美洒,香气袭人的手抓羊肉油奶茶,让你留恋忘返,使人终生不忘,也能观赏四川九寨沟,红原大草原和阿尼玛卿雪山的神秘风光 。 畜牧业是久治的基础经济优势产业,6652平公里和丰美草原场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石,勤劳勇敢的牧民群众有着丰富的畜牧业生产经验,饲养繁殖的高原型牦牛、欧拉型藏羊和河曲马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早有“康赛的马、索呼日麻的牛、门堂的羊”的说法,是“河曲马”的重要产地之一。广大群众越来越重视草原基础设施建设,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开展了大规模的草原围栏、牲畜棚圈、定居房屋为主的“四配套”建设,畜牧业生产正向着建设养畜、科学养畜的方向发展。牧民群众的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大大增强,经济收入逐年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畜产品加工业久治县肉联长,年产冷冻牛羊肉 800 吨,生产的 3 类 9 种牛羊肉系列产品畅销省内外。 广袤无限的久治草原,蕴藏着丰富地矿产资源。主要有金、煤、锑、铜、钴、水晶等矿藏,优质无烟煤储量上亿吨;珍禽野兽和名贵药材广布全境,驰名省内外;主要有鹿、熊、雪豹、猞猁、岩羊、黄羊、雪鸡、娃娃鱼等 50 多种稀奇的野生动物和丰富的鱼类资源;有冬虫夏草、川贝、佛手参黄芪、秦艽、大黄、雪莲、红景天等近 100 种珍贵药材,久治县是川贝唯一的生产地,年产近百吨。 久治的电力通信交通建设突飞梦进。
境内蕴藏着十丰丰富的水能资源。沙柯河水电站由原来的总装机容量 960 千瓦时正在扩大修建成5千千瓦时,能够满足工业、生活用电。邮电通讯的高速发展,实现了光缆传输、程控交换、移动电话、礼仪服务、邮购专递等多种业务。西久公路(2级公路西宁至久治)已投入使用,正以通往西宁、大武、兰州、成都等城市的公路为主,形成了省与省、县与县、乡与乡、相连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化的交通,把神奇的久治与外界紧紧的连在一起,为久治的进一步发展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全县设有医疗机构 9 个,医疗服务、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地方病防治等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发展,县、乡、牧委会三级医疗卫生网络进一步牢固。县人民医院迈入了二级乙等医院行列。藏医药研究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全县共有地面卫星接收站 11 个,太阳能电源进入千家万户,县乡机关和部分牧民家庭普及了广播电 视。 久治把“科教”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落实,使民族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现有各类学校 8 所,有 3 所学校评为州级一类学校,基本形成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才。 久治位于青、甘、川三省结合部,是发展民族贸易的黄金地区,制定了优惠政策,提供了宽松环境,以县城为重点顺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三省”商贸集散地已初具规模,个体私营经济飞速发展,从县城到乡镇、牧委会,以民族贸易为中心的商业网点已经形成,呈现出一派市场繁荣稳定,商品琳琅满目的新景象。 久治自然条件独特,政通人和,并制定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宽松环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热情好客的久治各族人民张开双臂热忱欢迎各界人士前来久治观光旅游,投资建设。
历史沿革 古为羌地,唐隶羁縻州,后属吐蕃王朝,宋属吐蕃厮,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明属朵甘行都指挥使司,清属中郭罗克千户和查洛赛千户牧地,隶四川省松潘镇管辖,青海建省后划隶青海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果洛行政督察区(驻白玉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白玉设治局(驻白玉寺)。1955年由甘德县析置久治县,隶果洛藏族州。 久治县辖6乡。(根据“青海省民政厅网站”资料改动,估计为2000年之前的资料) 康赛乡 位于县境东部,县府驻地。东北与甘肃省接壤,东南与四川省毗邻。人口0.4万(包括县属城镇居民),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4%,还有汉、回、土等民族。面积1936平方千米。辖沙科、宁友、德合隆、果江4个牧委会。1956年建日庆区,1958年建立康赛公社,1962年设康赛乡,1969年改设康赛公社,1984年改设康赛乡。 哇赛乡 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121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1110平方千米。辖富钦、折安、国钦3个牧委会。1956年建哇赛区,1958年设哇赛公社,1962年设哇赛乡,1969年改设哇赛公社,1984年复设哇赛乡。 哇尔依乡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129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8%。面积1058平方千米。辖满格、赛池、达尕、杂依4个牧委会。1958年建哇尔依区,同年改设哇尔依公社,1962年改设哇尔依乡,1969年改设哇尔依公社,1984年复设哇尔依乡。 索乎日麻乡 位于县境中西部,距县府驻地75千米。人口0.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1985平方千米。辖索乎日麻、尖木、章达、扎拉4个牧委会。1956年建索乎日麻区,1958年设索乎日麻公社,1962年设索乎日麻乡,1969年复设索乎日麻公社,1984年复设索乎日麻乡。 白玉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105千米。人口0.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1343平方千米。辖白玉、隆格、俄科、科索、牧羊5个牧委会。1955年建白玉区,1958年设白玉公社,1962年设白玉乡,1969年复设白玉公社,1984年复设白玉乡。 门堂乡 位于县境北部,东、北部与甘肃省毗邻,距县府驻地80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1084平方千米。辖门堂、果囊2个牧委会。1956年建日娘区,1958年并入康赛公社,1962年设门堂乡,1969年改设门堂公社,1982年改设门堂乡。 2000年,久治县辖6乡,县府驻智青松多(康赛乡辖地)。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933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康赛乡 2975 门堂乡 1867 哇赛乡 2467 索乎日麻乡 3256 白玉乡 3901 哇尔依乡 2829 知青松多未批镇 2041 www.welao.com 2001年3月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14号文批复:撤销康赛乡,设立并命名为智青松多镇(政府驻地不变)。 2001年底,久治县辖1个镇、5个乡,22个牧委会。 智青松多镇 驻智青松多,辖4个牧委会(宁友、沙柯河、果江、德合隆)。 白玉乡 驻达尔塘,辖5个牧委会(隆格、俄科、白玉、科索、牧格羊)。 哇尔依乡 驻满格尔塘,辖4个牧委会(满格、赛池、扎依、达尕)。 哇赛乡 驻多尔塘,辖3个牧委会(富钦、折安、国钦)。 索乎日麻乡 驻都达,辖4个牧委会(索乎日麻、扎拉、尖木、章达)。 门堂乡 驻门堂,辖2个牧委会(门堂、果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