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环县在历史上属西北边陲之地,在传说的远古,禹贡九州之时,属雍州之域。三代之前,又属古西戎地。《史记·周本纪》载:“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今庆阳城“东南三里有不窋故城”(《元和郡县志》),东山有不窋墓,形迹宛然。庆阳与环县地境接壤,襟带相连,正为羌戎之地。春秋及战国之初,仍为义渠戎国。秦厉公时(公元前824——前816),始伐义渠,后秦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置义渠县。其事在周赧王四十三年(前272年)。秦昭襄王时,北筑长城以防胡,战国秦长城绕城西而过,至今城墙遗址犹存。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全国三十六郡,环属北地郡。西汉时,又分全国为十三刺史部,环属朔方刺史部北地郡,时北地郡郡治在马领(即今马岭镇),领县十九,环县属方渠县,治所在今合道川口环江与之交汇之处,约曲子镇西北之张旗一带。到后汉之时,属凉州刺史部之北地郡。按《后汉书·地理志》北地郡载,郡治移至富平(今宁夏灵武南),辖六城,大致相当于六县:富平、泥阳、弋居、廉、参戀、灵州,环属参戀地。三国、西晋之时,没入羌胡地,正史无载,缺乏资料可考;东晋十六国时,先属前赵,再属前秦、后秦,后属赫连勃勃之夏国陇东郡;北朝时,为北魏豳州地,后属西魏朔州(治地在今庆阳市庆城县),北周时属宁州西北地郡(治地今庆城县)。逮至隋朝,改西魏之朔州置弘化郡,领县七,环属弘德(今洪德)县,这是隋大业初年事。唐时,改隋弘化郡为庆州,属关内道,置庆州中都督府。天宝时,领县十,环属庆州方渠县。据《旧唐书·地理志》载:“方渠,景龙元年,分马岭置”。治地即今环县县城。又据《新唐书·地理志》:“方渠,神龙三年析马岭置”。其实,神龙三年即景龙元年,为公元707年。“神龙”、“景龙”均为唐中宗李显年号。五代晋天福四年(939年),五月,改方渠镇升为威州(时方渠属灵州),隶灵武,并割木波、马岭二镇属之。这是环县第一次由县治升为州治。周广顺二年三月,因避太祖郭威讳,改威州为环州。这便是环县作为“环州”的最早记载。周世宗显德四年(957年)九月,“以地理不广,人户至简”(《太平寰宇记》),降为通远军。北宋时淳化五年(994年)复为环州,领县一,通远(即环县)。属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庆阳府。金时属庆原路之环州,领县一,即通远。元代属巩昌总帅府,仍为环州,领通远一县,至元七年县并入州。明隶陕西行省庆阳府,为环县。清因之,仍属庆阳府环县。康熙八年(1669年),置甘肃省,环县始从陕西省改归甘肃至今,县治自元明以来,均在今县城。此乃环县历史沿革之大略,至于战乱年代以及各朝内部的不断改置调整,其变化纷繁复杂,很难一一弄清,兹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