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龙市建成了高速便捷的电信传输网络,固定电话达到2.13万户,移动电话达到2.44万户。和龙交通便利,距延吉机场75公里,距珲春长岭子口岸215公里,距朝鲜清津港200公里,铁路经朝阳川进入长图线通向全国,被省政府命名为文明交通城市。2005年,已启动了东北东部铁路通道和龙至二道白河段工程建设,完成了和龙至龙井一级公路、和龙至南坪二级公路以及县乡硬质路面公路等重点建设项目,完成134公里的“通村”水泥路,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得到有效缓解。和龙注重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是全国首批文化先进县市之一和全国边境文化长廊建设先进单位,市艺术团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乌兰木骑”先进团,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98%以上,推进素质教育,有各类学校78所,有各类卫生机构24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缓和,社会更加稳定。经济发展类型以农业为主、工业资源开采(林业和煤炭开采)为辅。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基础薄弱、资源开采枯竭、交通闭塞,经济始终处于低谷,处在全州末位。1993年,和龙市被定为省级贫困县,2002年先后被列入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和国家民族贸易县(市),2005年又进入国家外派劳务基地县(市)。2003年,为实现脱贫解困,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工业立市,旅游兴市,特色农业和边境贸易为两翼,城乡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2005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GDP)15.3亿元,增长2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8.4%;第二产业增加值4.6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5.7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21.0:41.7:37.3。财政收入达到1.15亿元,增长23.2%;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5亿元,增长52.9%;市属全口径工业产值达到10.5亿元,增长50%;新口径工业产值达到7.5亿元,增长89%。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工业经济方面:确立矿产建材、木制品加工、食品医药为三大主导产业,大搞招商引资,扩大总量,工业的活力和后劲有所增强,已经培育成德全水泥、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珲春协领设置后,今和龙市所辖地域隶属于珲春协领管辖。光绪十年(1884年)蒲月为办理吉林朝鲜互市事宜,于和龙峪地方设互市局。和龙峪一名始见于此。当时开和龙峪、、西步江为中朝通商地。光绪十一年(1885年)设置越垦局,光绪二十年(1894年),改设抚垦局,主要治理图们江北越垦地,初由珲春协领兼辖,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月延吉厅设置后,由延吉厅管辖,同年于和龙峪设分防经历一员,主管民政事务。宣统二年(1910 年),和龙分防经历升置为县,始称和龙县,县治所在和龙峪(现为龙井智新乡驻地)。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国民政府重更道制,将吉林省划分为四道,和龙县划属吉林延吉道管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辖,本县直隶吉林省为三等县。伪满洲国成立之初仍承旧制,康德元年(1934年)伪满洲国转业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成立间岛省公署,和龙县由吉林省划归间岛省管辖,康德七年(1940年)七月县公署由大拉子移驻王道沟。一九四五年东北光复,同年玄月成立和龙县临时政府,一九四六年一日成立和龙县政府,一九四九年玄月成立和龙县人民政府,一九五三年玄月三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后,和龙县直接归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管辖。1993年7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市(县级)。
和龙远在上古三代为肃慎地;汉晋时期属挹娄地;北魏属勿吉地;隋代为靺鞨地;唐入渤海;明代属赓金河辖境,清初此地划为封禁地区,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珲春协领设置后,今和龙县所辖地域隶属于珲春协领管辖。光绪十年(1884年)五月为办理吉林朝鲜通商事宜,于和龙峪地方设通商局。和龙峪一名始见于此。当时开和龙峪、、西步江为中朝互市地。光绪十一年(1885年)设置越垦局,光绪二十年(1894年),改设抚垦局,主要管理图们江北越垦地,初由珲春协领兼辖,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月延吉厅设置后,由延吉厅管辖,同年于和龙峪设分防经历一员,主管民政事务。宣统二年(1910 年),和龙分防经历升置为县,始称和龙县,县治所在和龙峪(现为龙井智新乡驻地)。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国民政府重更道制,将吉林省划分为四道,和龙县划属吉林延吉道管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辖,本县直隶吉林省为三等县。伪满洲国成立之初仍承旧制,康德元年(1934年)伪满洲国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成立间岛省公署,和龙县由吉林省划归间岛省管辖,康德七年(1940年)七月县公署由大拉子移驻王道沟。一九四五年东北光复,同年九月成立和龙县临时政府,一九四六年一日成立和龙县政府,一九四九年九月成立和龙县人民政府,一九五三年九月三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后,和龙县直接归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管辖。1993年7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市(县级)。
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邮编:133500 代码:222406 区号:0433 和龙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延边州南部,长白山东麓,图们江上游北岸。总面积5069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2004年)。 市人民0驻文化街24号。全市辖3个街道、8个镇:民惠街道、光明街道、文化街道、八家子镇、福洞镇、头道镇、西城镇、南坪镇、东城镇、崇善镇、龙城镇。境内还有和龙林业局、八家子林业局、和龙市林业局。 行政区划(街道、镇简介) 龙城镇(Longcheng Zhen) 代码: 邮编:133500 面积1620.7平方千米。人口26635人。辖23个行政村,101个自然屯。 沿革:1933年12月和龙镇、龙城乡合并为龙城乡。1999年12月23日龙城乡、富兴乡合并为…… 八家子镇(Bajiazi Zhen) 代码: 邮编:133505 人口4819人。辖6个村、2个社区,23个自然屯。 沿革:八家子名称来自老八家子(河南村驻地),因其他住有八户人家而得名。1937年…… 西城镇(Xicheng Zhen) 代码: 邮编:133506 面积11.461平方千米。人口11004人。辖7个村、2个社区。 沿革:因镇内有西古城子得名,简称西城。…… 头道镇(Toudao Zhen) 代码: 邮编:133503 面积518.76平方千米。人口29634人。镇0驻北山街47号。辖16个行政村、2个社区。 沿革:原名三河镇,为福洞河、长仁江、海兰江汇合处而得名。1910年前后于河谷盆地从下往上数第一道沟而得名。1998年由原龙水镇、头道镇、龙门乡合并而成。…… 东城镇(Dongcheng Zhen) 代码: 邮编:133501 面积148.99平方千米。人口9940人。镇0驻大成。辖8个村。 沿革:因境内有东古城子饿得名。…… 福洞镇(Fudong Zhen) 代码: 邮编:133508 面积188.67平方千米。人口13761人。辖4个村、2个社区。 沿革:建屯初期福洞沟里土地肥沃,五谷丰登,并蕴藏着优质高煤,故人们喜称之福洞。1955年7月-1956年1月福洞乡人民0 1956年1月-1956年…… 崇善镇(Chongshan Zhen) 代码: 邮编:133514 位于和龙县南部距县城62华里处。面积437.192平方千米。人口3604人。辖5个村。 沿革:光绪11年(1855年)清0在图们江流域边疆地区设越垦局时,…… 南坪镇(Nanping Zhen) 代码: 邮编:133512 人口3495人。镇0驻南坪村。 沿革:光绪十八年(1892)中华民国时和龙县德化社,1936年8月改为和龙县德化村,1946年1月改为德化……原来是德化镇,乡镇合并时改为南坪镇,镇驻地南坪而命为南坪镇。 地图 历史沿革 建置沿革 “和龙峪”为汉满两语组成。“和龙”本为满语,“两山夹一沟”的意思;“峪”为汉语,本为山谷之意。 1946年1月建立和龙县0,辖9个公所。1956年4月改称和龙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2月20日成立…… 1993年9月15日.吉林省人民0[吉政函[1993]300号]文件通知:7月5日民政部以[民行批[1993]138号]文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和龙县,设立和龙市(县级)。以原和龙县的行政区域为和龙市的行政区域,新设立的和龙市。仍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管辖。 行政区划沿革 1946年1月,和龙县辖9个公所。 2000年,和龙市辖4个街道、9个镇。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215266人,其中:民慧街道 14381人、光明街道 14474人、文化街道 28566人、海兰街道 26124人、八家子镇 27376人、福洞镇 14993人、头道镇 29433人、西城镇 12285人、南坪镇 8446人、东城镇 9527人、崇善镇 2615人、土山镇 6550人、龙城镇 20496。 2003年4月8日,吉林省民政厅下发吉民行批[2003]3号文件,同意撤销和龙市海兰街道办事处,将其所辖行政区域整建制合并到光明街道办事处。2003年12月15日,吉林省民政厅下发吉民行批[2003]11号文件,同意撤销和龙市土山镇,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龙城镇管辖,龙城镇0驻地不变;将和龙市西城镇龙浦村第7、第8、第9村民小组和头道镇龙源村第5、第6、第7村民小组划归八家子镇管辖;将和龙市南坪镇竹林村、兴南村、梨树村划归崇善镇管辖。 2003年底,和龙市辖3个街道、8个镇:民惠街道、光明街道、文化街道、头道镇、八家子镇、福洞镇、西城镇、南坪镇、东城镇、崇善镇、龙城镇,共有86个行政村。面积5069平方千米。总户数75005户,总人口2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5302人,占总人口的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