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积淀丰厚,是“河套人”的故乡和“河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华游牧文明曙光冉冉升起的地方;是北方游牧部落和游牧民族最早活动的地域之一,并成为他们生存发展的主要基地。由于鄂尔多斯正处于中原与西北和北方少数民族联结的要冲之地,它既是中原通向西北和北方的交通枢纽,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地区进行频繁交往和商贸往来的要道和集市。这样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决定了鄂尔多斯地区一直是北方众多民族繁衍生息交替的地方,几乎古代北方的主要游牧民族都先后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成为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农耕民族文化相撞、相融的历史大舞台。历经数千年的磨合与积淀,鄂尔多斯地区的历史发展,成为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历史的缩影,成为解析在古代中华民族变迁和演化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地区。当我们检索鄂尔多斯地区的历史进程时,能深切地体会到发生一件件历史事实的背后,文化是它深沉的潜台词;在展现一幅幅历史景观的画卷中,文化是它高亢的画外音。自古以来凝聚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数不尽悲与喜的鄂尔多斯文化,既有游牧文化的敦厚雄浑,也有中原文化的慷慨大气,以开放的胸襟和包容的气势,形成了和而不同、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特有的文化气质和文化精神。“和而不同”是其生生不息的活力之源,表现出兼收并蓄的特色。而经世致用的务实追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崇尚英雄主义相结合,形成了超越自我、敢为人先的鄂尔多斯精神。这种精神动力始终贯穿于鄂尔多斯文化自古以来历史发展的进程之中,到明代中叶之后,形成了以蒙古族文化为主体,融合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多元合一的地域民族文化。它作为草原文化的一员,成为中华文化主源之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其独具的风采和魅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气候]
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丰富,四季分明,无霜期短,降水少且时空分布极为不均,蒸发量大。年日照时数为2716─3194小时,年平均气温5.3─8.7℃,年降水量为170─350毫米,年蒸发量2000─300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份,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40天以上,无霜期130─160天。
鄂尔多斯交通概览
铁路:
501次,始发站包头万南站(9时开),终点站陕西神木县大柳塔(13时到)。途经东胜时间:11时29分到,11时44分开。
502次,始发站陕西神木县大柳塔(13时30分开),终点包头万南站(19时到)。途经东胜时间:16时27分到,16时50分开。
万南站备有开往包头的公共汽车,行车时间为20分钟。乘坐501次、502次旅客列车极为方便,车厢干净,随时有开水供应,还可进餐。准格尔旗至东胜的铁路不久即可通车。
公路:
210国道(北京至西安)途经包头、东胜。
109国道(北京至兰州)途经呼市、东胜。全市各旗、乡均修通了公路。
东胜至包头公路复线(一级路面)兴修在望。东胜至府谷公路一级路面也已列入计划;
航空:
东胜汽车站代售发往全国各地的飞机票。
市内交通:
鄂尔多斯市区内备有公共汽车、的士、中巴,乘车极为方便。汽车站旁。总占地面积23600平方米,由东、西、北楼,南平台等6个大厅组合而成,可容纳1500个摊位,是内蒙古最大的集贸封闭市场。
鄂尔多斯饭店:东胜区伊金霍洛西街1号
天骄大酒店:达拉特南路 电话:0477-8333888
鄂尔多斯市宾馆:鄂尔多斯东街3号 电话:0477-8327885
东胜大酒店:杭锦北路1号 电话:0477-8327333
石化大酒店:鄂尔多斯西街29号 电话:0477-8348787
鄂尔多斯美食概览
鄂尔多斯牧区蒙古族的主食是奶食、肉食和粮食。
奶食,蒙语叫“查干伊德”,直译为“白色的食品”,含有纯洁、吉祥的意思。奶食分食品和饮料两种。食品主要有白酥油、黄酥油、奶皮子、酪蛋子。白酥油:把鲜羊奶或鲜牛奶装进瓷罐里发酵为酸奶后、用杵杆上万次左右,即可从酸奶里分离出糊状的白酥油。好年景时,牛羊肥壮,鲜奶质量也高,百公斤鲜奶可提炼白酥油五、六公斤。提炼酥油是一项最繁重的体力劳动,目前很多牧民用分离器代替。
黄酥油:把白酥油熬去水分后即成黄酥油,一般只得五成。黄酥油是鄂尔多斯的特产,味道纯香,营养价值极高,是奶食中的精品。
奶皮子:鲜奶煮熬六、七小时后,表面即成一层皮,用筷子桃起;通风处阴干为奶皮子。
酪蛋子:将取出白酥油的酸奶经慢火煮熬后,放入布袋,挤出酸水,再制作成碎块状或面条状,晾干,即成酪蛋子。酪蛋于质硬,味酸,泡奶茶炒米吃,咀嚼时酸中带有香味。
奶食品中的饮料主要有鲜奶、奶茶、卧奶子和奶酒等。一日三餐,牧民早、午都喝茶。奶茶配以酥油、酪蛋子、炒米、红糖和“宝高热苏格”(烙或油炸的面食品的通称,如月饼等),或者中年再加熟冷羊肉,吃来昧美无比。
“爱热格”俗称卧奶子,由鲜奶直接发酵而成,样子很象豆腐脑,味道特殊,香美可口,夏日食之消暑解热。据民间传说,成吉思楞有一次在征战途中路经鄂尔多斯、天赐他三碗“爱热格”。在他离钎鄂尔多斯时,挂在胡子上的奶滴了下来,此地才有独享“爱热格”的福分。
鄂尔多斯地区的奶酒,因原料和酿制方法不同可分为四类:一起叫“祈格”,即由鲜马奶直接发酵而成的酸奶,俗称马奶酒,这是奶酒类中最为上等的;二是“萨琳阿日何”、也称蒙古酒,其酿造方法是把提炼过白酥油的牛、羊酸奶煮熬、蒸馏而得;色透明,味酸甜酒精度小,饮后易兴奋但不易醉,但过量又不易解;三是叫“阿日吉”,即将“萨琳阿日何”再蒸馏而得,类同汉族酿制的二锅头酒;四是“洁日吉”,将“阿日吉”再进行蒸馏而成,质同酒精,一般人一次饮一杯足矣。
鄂尔多斯蒙古族牧民的晚餐主要是肉食,羊肉、牛肉最为多数;牛肉一般炖着吃,而羊肉的烹制方法就较为多样了,最有名的是“手扒肉”和“羊背子”。手扒肉是牧民常吃的饭食。吃法是将全羊切成若干块(头、蹄、下水除外),白水下锅,大火煮至红肉变色即可食之。手扒肉,鲜美鲜嫩,不油不腻,容易消化。羊背子是蒙古族人民最佳美的盛宴。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定天下,大享功臣,设全羊名为乌查之宴“,说明此宴已有悠久的历史。摆羊背子汉族同志又称其为乌查)是把全羊卸为七大件(除去胸叉),然后白水加盐,煮熟而食。放羊背干极为隆重,只有祭把婚嫁喜事和老人过寿,或亲朋贵客到来,牧家才摆这种宴席。
鄂尔多斯蒙古族食用的粮食主要有糜子米、白面、炒米和大米。吃过羊肉,在肉汤里煮面条,或用酸奶熬稀粥;油炸肉馅饼、牛羊肉饺子等,是喜食的面制品。
蒙古族不吃马肉,这种习惯的形成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成吉思汗在世时原本也吃马肉,汗崩后,元世祖忽必烈昭令以马肉祭典,所以马肉即为后人所忌食。另一种说法是,黄教传入,其教义视马为“天驹”,食之有罪。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聚古族在生产和生活中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感情至深,不忍食之。
牧民过去也不喂猪,不养鸡,不吃猪肉、鸡肉和鸡蛋,其原因也有种种说法,但比较切合实际的说法,这是由于蒙古族长期的游牧生活之不便,加之猪随地拉屎拉尿,有碍卫生,牲畜不慎吃了鸡毛易得咳喘病。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牧民也开始喂猪养鸡了。
鄂尔多斯市摩力圣汇俱乐部,
位于鄂市的景观路天骄路与贯通东西两区的主要干道鄂托克大街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目前内蒙古最大的休闲娱乐一体的俱乐部。
主营产品 餐饮,洗浴,歌厅,客房 主营行业 商铺、营业房,宾馆、餐饮
传真 0477-2200055
联系电话 0477-2201111
单位地址 鄂尔多斯市市区天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