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阿拉善盟的境域,历史上曾是两个地区,即阿拉善地区和额济纳(或居延)地区。
阿拉善地区,古为雍州之域,春秋时属秦,始皇时置北地郡,汉时属北地、武威、张掖三郡,晋为前凉、后凉、北凉所据。隋唐时属甘州、肃州。宋代为西夏所据,明末为额鲁特蒙古居住。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和硕特部的和罗理率部归顺,清王朝赐其地为其牧地,故称西套额鲁特或西套阿拉善蒙古。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建阿拉善和硕特旗,一直延续到1949年和平解放。
额济纳地区先秦时称为“弱水流沙”,秦汉以后称“居延”。“居延”为古匈奴语,意为“天池”或“幽隐之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大将霍去病率军渡居延泽,大破匈奴。汉代是居延地区空前发展的时期,经过三个多世纪的开发垦殖,居延地区的人口、牲畜、田亩已有了相当规模,到了东汉末年将居延升格为西海郡,与河西四郡并列。
东汉以后,魏晋南北朝时期,居延地区一直称西海郡。隋唐时改属甘州、肃州。唐代曾设安北都护府和“宁寇军”统领居延军务。唐大历(公元766-779年)之后,居延先后被吐蕃、回鹘、契丹所占据。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居延归属西夏。元统一中国后,于1286年在居延设立“亦集乃路总管府”(“额济纳”一名乃为西夏党项族语,意即“黑水”,自元朝以来由“亦集乃”转音而成)。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居延地区被划为甘州、肃州二卫的边外地。不久,该地区为漠北鞑靼占领,蒙古诸部游牧于此。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土尔扈特蒙古部族首领丹忠呈请内徙,经陕甘总督查郎阿同意,得额济纳河流域为牧地。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建额济纳旧土尔扈特特别旗,一直到1949年和平解放。
民国时,宁夏护军使兼辖阿拉善旗和额济纳旗,后两旗直属中央行政院蒙藏委员会管辖。
1949年9月23日阿拉善旗和平解放,9月27日额济纳旗和平解放。1950年,两旗归宁夏省管辖。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消,额济纳旗由甘肃省酒泉地区代管,改名为“额济纳自治旗”,阿拉善旗更名为“巴彦浩特蒙族自治州”。1956年,两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在巴彦浩特成立巴彦淖尔盟,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巴彦浩特市。1958年,巴彦淖尔盟和河套行政区合并,盟行政公署迁至巴彦高勒,阿拉善旗、额济纳旗仍属巴彦淖尔盟。1961年4月,阿拉善旗划分为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1969年额济纳旗复归甘肃省酒泉地区,阿拉善右旗划归甘肃省武威地区,阿拉善左旗归宁夏回族自治区管辖。1979年,三个旗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4月1日阿拉善盟成立。
阿拉善境内有居延文化、佛教文化、阿拉善蒙古风情等文化。阿拉善民歌也十分有名。现在人们广为传唱的《富绕辽阔的阿拉善》、《阿拉善敬酒歌》、《永恒的幸福》、《辞行歌》、《嫁女歌》等就是阿拉善民歌中的精品和代表作。
最佳旅游时间:夏季出游,对于贺兰山等的风景点的阿拉善盟的风景区是很好的选择。
[气候]
气候干燥多风,植被稀疏,年平均降水量为200毫米,北部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年均气温6-8.5摄氏度。
阿拉善盟交通概览
阿拉善盟现已形成了以巴彦浩特为中心,以干线公路为骨干,旗线、边防线为支线,辅以乡镇及专用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到1997年,全盟共有公路47条(段)4528.48公里;其中,省道1383公里,县道1317.5公里。干线公路好路率达到62.1%,旗县级公路好率达到55.3%。桥梁97座2018.68延长米。
到阿拉善旅游可乘火车到酒泉转汽车,酒泉每日7:30有开往额济纳旗的班车,约8小时到额旗;也可乘火车到银川转汽车去阿拉善左旗再转汽车。阿拉善左旗每日7:00有开往额济纳旗的班车,约12小时到额旗。
在银川火车站可以包来越野车,2000元/辆(往返)。翻越贺兰山后,进入阿拉善左旗。茫茫戈壁中的公路非常好,黑黝黝地笔直地通向天边,好像没有尽头。八道桥胡杨旅游区位于额济纳达来呼布镇东20公里处。沙漠里以骑骆驼为主,200元/峰/天。
阿拉善盟住宿概览
达莱呼布镇大约有10家宾馆旅舍。最好的是“额济纳宾馆”。胡杨节(10月3日——7日)期间,住宿较贵而且随行就市。平时住招待所一般为10-20元。除了少数一些标间用热水无限制外,一般热水有开放时间,注意不要错过。在沙漠也可以住在向导家里或是搭帐篷。在八道桥胡杨旅游区,可住在镇上的小旅店里,80元的标准间带有浴室;50元的有公用的浴室。额济纳是个边防/边贸城市,来自全国各地的人的生意人很多,以四川人最多。主要餐馆都是外地人开的。因为是地处沙漠,运输不便,饭菜价钱不便宜。
阿拉善盟美食特色菜
凉拌蹄黄
蹄黄即骆驼掌心鹅卵大小的两块纤维组织,因其是骆驼身上最活动的组织,肉质异常细腻而富有弹性,似筋而比筋柔软,似驼峰而较驼峰更富纤维组织,以其制作的凉拌蹄黄清脆可口,滑爽鲜嫩,是不可多得烹饪上品。
扒驼掌
将水必成的驼掌,切成二分厚的片状,在每片驼掌之间,加一片冬笋片,排码整齐,装入碗内,再将鸡肉用开水氽透,放在驼掌上,其上铺以葱段、姜片、八角、蒜瓣,加鸡汁后笼蒸,一小时后取下,滤去汤,拣去调料、鸡肉,将驼掌翻扣入盘内,另将鸡汤加盐、酱油、味精、香菜、玉兰片丝,用水淀粉勾薄芡,浇入盛驼掌的盘内,再淋芝麻油。扒驼掌特点是:驼掌软烂,色泽红润,光洁明亮,醇香适口。驼掌又可做全驼掌,全驼掌采用剥皮后的驼蹄,进行加工,制做方法如熊掌,用文火慢炖。
烩羊杂碎
阿拉善风味汤菜,亦称全羊汤。将羊头、心、肺、肠、肚、肝等烫洗干净,煮熟,切成丝,用煮杂碎时撇出的汤油炸辣面为红油。以原汤下入切好的杂碎丝,加葱、姜、蒜末、红辣椒、味精、香菜即成。汤菜味鲜、辣香不腻,热气腾腾,香味四溢,使人食欲大增,多以先品尝为快,食者赞不绝口。
粉汤饺子
粉汤饺子俗名“皮条拉石头”。饺子馅可用猪肉或羊肉,配以白菜、萝卜和各种佐料,采用传统方法包成饺子。再选粉质丰盈的扁豆,制成粉坨。这种粉坨放在锅里有弹性,略透明,久滚不糊。烹调时,先在翻滚的汤锅里放入切成条状的粉坨,将另一锅里煮好的饺子和粉条,一齐倒入汤锅中,临出锅时,调放食盐、生葱、醋、油泼辣面子、味精等。其味酸辣可口,有发热去寒之效,颇适寒冷地区人们食用,成为阿拉善的传统风味之一。
黄焖羊羔肉
黄焖羊羔肉是阿拉善传统名菜。选用阿拉善滩羊羔肉,剁成小方块,辅以少量酱油、调料等,再放蛋黄、粉面、优粉,抓拌后过油,炸成金黄色,扣在碗内,放入肉汤,加酱油、葱段、花椒、大料,上笼蒸20分钟左右取出,倒扣在汤盘内,将汤滤到锅里,加入味精,浇在羊羔肉上,再放点木耳菠菜叶等即可上席。
馓子
阿拉善各族群众久有吃馓子的习俗,其炸制技艺竟后来居上,堪称一绝,尤其是回民,更擅长炸馓子,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或其它喜庆吉日,除了炸油香,还要炸馓子。先将精粉加少量淡盐水搓成絮状,再加水调和,反复揉压,揉成粗条,抹上清油,放盆中醒面。待油锅热时,用左手四指并拢,缠上面条七圈,轻轻抻长成环状,然后套在两根竹筷上,放入热油中,边摆边抻,等馓子股稍硬时,抽出筷子,炸至棕黄色时,捞出即成。
狩猎,是蒙古人古老的生产活动。作为马上民族,狩猎有三个目的:一是捕获那些害畜野兽,保护牧业生产;二是猎取食物,改善生活;三是增强武备。
通过这种活动,培养人们的智慧和胆量,增强集体应变能力,调教坐骑和鹰犬。
狩猎,又称围猎、打围、畋猎。大型围猎,动员数十人、上百人,甚至更多,有固定的日期和规程。一般来说,打什么围,就有什么章法。从猎取目标上分,有虎围、狼围、野猎围、黄羊围、狐狸围、野兔围、野鸡围等。从规模上分,有五段长围、四段长围、三段长围等。旧时,凡由扎萨克王组织的,均为五段长围。一般的围猎,也有很多人参加。管围的人高咕:“玛拉嘎啊!”(蒙古语“帽子啊!之义,是一种暗话命令。)
阿拉善盟特产
当地特产:黄芪、蕨菜、苦杏仁、笃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