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转弯处沿小径而上,再一转弯,在一片狭长的草坪正中耸立着一方巨大的天然五彩石,其状如云菇,高近2米,看上去显得安稳凝重,非同一般。我与之正面而视,上书手写体“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十六个字。据了解,这是集作家手迹而成的由著名雕塑家刘焕章授镌的碑文。碑石背面还有一联:“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此乃沈从文姨妹、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撰联并书。绕碑一圈,前后观而思之,我一方面为如此奇特又质朴的碑石而称道叫绝,一方面对这么简炼且深刻的碑文而寻味沉思。
沈从文一生既充满坎坷,更富于奉献。他虽然早年只有小学文化,但凭着勤学自勉、孜孜以求、积极进取的自学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努力,走上文学创作道路,踏进北大等高校任教,最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专门从事出土文物研究,于文学、考古学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一生出版各种作品七十多种,达五百多万字。其中,以《边城》为代表的众多作品,描绘湘西农村山川风物、民情风俗之美,精妙杰出,极富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地方色彩。其散文作品大多是湘西风土人情的内容,文字素淡清丽,充分表现出一种纯朴而宁静的意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晚年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可以说是填补了我国物质文化史的一个空白,并享誉海内外。对此,我思索着一个大多数人的生命价值以其精神财富,更感知着一个笃诚进取、“不折不从”、把人生视作永远学不尽的一课的求索者的人格魅力。记得沈从文在一篇文章里说过:“思索是人的权利,也是人其所能生存能进步的工具。”我愿以这种权利,通过对这位文化名人一生生命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求得心灵上的感悟,获取思想上的进步。
抚碑静思良久,忽闻一阵喧闹。待我回神一看,只见一群游人在一导游率领下蜂拥而至。奇怪的是,当那导游立于碑旁作讲解时,整个墓地骤然鸦雀无声。听讲解人说,此处巨石峋嶙,风景特异,右有风洞,清风呼呼,泉水甘洌;后有听涛洞,福地洞天,石刻耀眼。这洞与碑还被当地人分别喻为沈从文的眼睛和下颚云云。我听了后,便漫步开来,睹景凝思,看到如今风光宜人的墓地胜境,想到昔日的“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感到一个文化名人生于斯长于斯的魅力及其社会意义是何等的不同凡响啊!
末了,我以为,湘西作家向宽良所填《水调歌头》一词的下阙作结,是再恰切不过的了。词曰:“重乡情,归乡土,遂初衷。漫道蜚声中外,一石寄高风。静听涛声依旧,更负情丝万缕,沱水自流东。淡泊平生态,能有几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