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云南(5)- 明永篇
文/图 Herbert Wang
电邮 interpreterhouse@hotmail.com
4月26日 远眺卡瓦格博
0840出发-1100奔子栏午餐,过东竹林寺-1500抵德钦-1600发车去明永-1645见到卡瓦格博-1900抵明永村
车从德钦开出,就在群山中盘旋,一侧是高山,另一侧是深谷。时间似乎已经停止,山河也已停止。
在藏区行驶的班车,一路都会播放藏族的歌曲。歌声嘹亮,就象这里的天份外地高,用《老残游记》中描写的王小玉先生歌声的话来说,“如同钢丝抛向高空”。在上海听来是如此刺耳,而在这里却非常应景。
从德钦到明永的途中,刚过飞来寺,卡瓦格博就在天际露出了他的雄姿。浓密的云毯中,露出了尖尖的主峰。满车的藏民都发出了欢呼。
朝圣梅里的人都是冲他而来的,在藏区的九大神山中,他是唯一的雄性神山。今年,羊年是他的本命年,所以今年来转山一次相当于平常转山十二次。为此,四月二十八日还将在飞来寺举行盛大的活动,有活佛前来。
4月27日 明永冰川,朝圣梅里,飞来寺的下午
0740出发上山-1030太子庙-1100莲花寺-1200开始下山-1335到景区大门-1500离开明永村-1600到飞来寺
明永冰川是海拔最低的温带大陆冰川,下距澜沧江江面仅800米。但第一眼看到冰川时,却大出我的意料。
上山后行走了一个多小时就到达一座小桥,跨溪而过。在它上流约30米处,有水从灰色的块状盖下流出,这就是冰川的舌尖。往上,是一片灰色的盖状物,混然如巨石,似毫没有白丽的光彩。
在太了庙后,我们顺时针转了一周;在莲花寺也是如此。与当藏民每年一次朝圣的唯一区别就是没有进香叩头。我不信佛,心意已到,也就罢了。太子庙处有第二观景台,为钢架木栈道,沿着冰川的右侧,一直往上搭,连到第一观景台。此时,可以看到巨大的冰缝,以及缝中的莹莹绿色。
冰川的上段粗看像建筑工地上的石灰,呈块状,堆在山坡上。中午的烈日下,冰块溶化,发出吱吱咯咯的巨响。如此的其貌不扬是我的第一印象,我也无法理解在近30度的气温下它为什么还没有完全溶化。
下午乘三点返德钦的班车,到飞来寺下,等待明天活佛主持的朝山礼仪;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想看日出金顶的壮丽景色。
住下后,时间尚早,便坐在“梅里客栈”(MEILI JUNCTION)的门口晒太阳,看雪山,聊天。整个下午的时光就在这一片静静中流去。这是旅途中最轻松的时刻。
梅里客栈就像一个大本营,来自四方的游客都在这里会集。有四个来自广东的青年已在此停留了四天,每天早晨都会在五点多起床,静静地看星星、月光,和天亮前天空多变的色彩。他们此行的目的在于出一本书,介绍当地的景色。因此他们的装备也令我羡慕:PAJARO越越车,APPLE手提,全套的数码相机。这使我开始认真地考虑数字设备。相机加手提,重量与我的设备相当,但单位照片的成本要低得多,这也使海量的摄影法成为可能,提高了作品的成功率。
晚上应四人小组的邀请和他们共进晚餐。说是晚餐,实际上非常简单:雪莲炖鸡汤、沙白菜、韭菜。十个人吃得非常开心,饭后继续聊天直到深夜。
4月28日 黎明前悬在空中的皎洁的卡瓦格博
0500起床,看卡瓦格博-0600卡瓦格博显现-0650日出,日照金山-1000离开飞寺-1400出发去茨中-1830抵茨中-1910到“红酒客栈”
起床时,空中有不少的乌云,只有几粒寒星在闪烁。心想今天是看不到日照金山了。静坐在客栈的走廊里,守望着天空,看他从铅灰漫漫变成深蓝。
六点的样子,天空开始亮起来。架好了相机,等待着日出的到来。忽然,小顾喊,“看那里!”顺着她的手指,卡瓦格博在深蓝的背景中显露出他皎洁的身影。山体被乌云所掩,只有山峰
悬在半空,高高的、清丽的样子。刚放下三脚架,就在他的一角卷起了一团白云,十多秒的时间就盖住。这一霎间,他的洁白、纯净,留给不的不只是惊异。
日出时,云终于又退去。尖尖的卡瓦格博是初升的太阳的照耀下,一片金黄;他的妻子,神女峰在一侧静静相伴。
拍完照片便无大事。吃了早饭,等待活佛的到来。藏民在路边的小桌上出售藏香、柏枝和经幡,香炉中升起的浓烟遮住了天空。活佛并没有在事先说的时间出现,倒是公安的车子开来寺前清场。十点多了还没有动静,便搭车回德钦。
去茨中的班车在到下午两点才开车。于是我们去吃了午饭,购物。我选了两把藏刀作为纪念,还买了一顶藏式尼帽,咖啡色,很酷的样子。照例打包寄回上海。
从德钦到茨中,公路沿着澜沧江而建,一路上要翻过云岭。看着澜沧江从一条十多米宽的小河变成几十米宽的大江。山体从土黄色变为红色,长满了绿色植物。江水始终没有如他的名字好看,一路都是黄色,激流直下。途中,看到了两个马蹄形的拐弯,伸入江中的山坡是一片绿色,简单是世外挑园的田园风光;第一次看到了溜索,每处有两根,而且有五色的经幡指引。
有名的茨中大桥只是一座中等大小的混凝土悬索桥,过了桥便是茨中村。村建在山坡上,从桥边到村中心的教堂足足走了三十分钟。一路上,当地放学后在路边复习功课的小学生把我们带到了村中唯一的客栈“红酒客栈”。这是一个挺怪的名字。
推开门,在狭长的夹道里有一头驴子横着身子挡住了去路。小心地绕过它,进到一个院子。一名老者正在做木工活,象一只小孩睡觉的床。他停下手中的工作,把我们引进屋内,说到,“兔子多了,我在做个新的兔笼,把它们分一分。一会儿就好了,你们先休息一下。”于是,我们一边自己休息,一边看他锯木头,钉钉子,同时参观了他家的“动物园”,一共有三头猪、两只大一点的鸡、两只小鸡、三只鸡仔、一大窝加一个箱子的兔子、一只猫,还有进门时看到的一头驴。约半个小时之后终于完工。
晚餐是很好吃又非常简单的当地食品。主食是蚕豆饭,菜有炒韭菜根,凉拌山豆腐,鸡蛋。炒韭菜根非常值得一提,据说是把当地的阔叶韭菜根挖出来洗净、蒸熟后晒干。吃之前用香油炒一下,放点盐。吃起来又脆又香。
等我们吃完后,主人才与她的妻子一起吃晚饭。喝自家做的白酒。
餐间,主人告诉我们他姓刘,是纳西族人,今年六十五岁。早年在昆明读的小学和初中。然后又读了两年的师专,毕业后在德钦二中教书。没过几年,他就回了茨中。这房子,以及隔壁他的妹妹的房子都是他自己盖的。
小小的茨中有一百来户,主要是藏族,纳西族和汉族。现在由于年轻人处出打工,各族通婚,所以又有了傈僳族,彝族,白族等。村民80%信基督教,其余信佛教。村中的教堂建于1875年,由两名法国传教士修建,就在他家隔壁。
晚饭后,在他的屋子里聊天,他请我们喝他自己的红葡萄酒。口感非常清醇。他告诉我们,除了红葡萄酒以外,他还酿白葡萄酒、青稞酒、米酒。所以他的客栈起名为“红酒客栈”。茨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很好,临坡面水,气候温湿,多产水果:家家种葡萄;此外还有山梨、苹果、枇杷、桔子、香蕉等十几种。
又听他用马皮马尾做的琴拉了两段欢快藏族曲子。听他讲他的弟弟在读完师专后,在职读完了大学,选上了迪庆州的人大代表;现已退休,但还是云南省委的委员。
我们决定明天翻碧罗雪山。她的妻子就去帮我们找了两个向导,都是刘先生的学生。个子高的叫阿赛,汉语说得好一些,信基督教;另一个叫双权,信佛教。谈妥了酬劳他们就回家准备去了。
夜,静静的。
作者:herber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