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平原水乡,从未到过名山大川的我,目前有幸到山沟沟一游,平添随感二则,不怕犯少见多怪之疑,随笔如下。
石奇成景
纵观山沟沟,它可以说是一个由水、石、竹组成的自然风景区,很少有人工打造的痕迹。而水、石、竹三体,则以石为主。水从石上过,竹从石上生,石是山沟沟的主体。若没了石的主体,便不会有山沟沟的美景。
在汤坑景区的入口处,便有一块青藤招手的迎客松。它旁边的石壁四周长满鲜活的青苔,一株青藤贴石壁而生,差不多已有小半株嵌进了“石肉”之中,真让我难以估摸先有之石,还是先有之藤。也许它是一块石苔藤共生的奇石吧。
景区内还有一块硕大的巨石,仅一面着陆,三面悬空,似一头前蹄腾空而起的雄狮,故名狮子石。昔日山民在林间劳作,如遇忽下雷雨之类的天气,就可到“雄狮”肚皮底下去躲雨。当然了,如今游人若是游累了,也可陪伴“雄狮”在此小歇片刻。
奇石、怪石、巧石最多的地方,是在另一景区的茅塘。三生石、千羊石、拳王石……应有尽有,神采各异千姿百态。
先说三生石吧。它屹立在浙北第一坡流的玉流飞瀑中。竹从石中生,水从石上过的自然景色,诱得平素不大爱拍照的我,也很开心地站到了三生石边,催明华先生块给我拍一张,好让这城中绝无,山中少有的美景永远留在我身边。
千羊石景点的奇石之多,更是数不胜数,记不胜记,用遍山是奇山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切这里的石头,多为长得很巧妙,有的像伏牛,有的像伏虎,有的像放大了的拳头,有的像偌大无比的鹅蛋,有的悬空平面如台,有的着陆下大上小如山峰……看着看着,不觉生出一感:石多石奇成美景。
臣民护景
看够了山沟沟里的石头景,猛想起当年自家造房时,托獐山一位朋友买石头、石子过程中的一番艰辛。獐山采石的老板发了财,难道这里的石头会无人问津?难道这里没有想发石头财的老板?正当纳闷之际,当地一位山民(现在已是景区的工作人员了)悠悠地朝我走来。一问,才知道,若干年前,采石的老板、搞建筑的老板、建公路的老板以及急着要以工致富的当地官员,都看相过这里的石头,但都被他们挡回去了。怎么挡的呢?听来既有点粗暴可笑,但暗中何不藏着机智巧妙。如财大气粗的老板和他们来谈石头,破了风水,引来人祸,我们就找你算总帐……老板一听就吓跑:若是当地官员出面谈石头,他们就说,这里的每一块石头上,都留下当年八路军的身影,八路军的一位将军,还站在“将军石”上作过长达两小时的报告,这里的石头不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你们敢动它,我们就敢告您们的状……听着听着,不觉又添一感,这不是有了护石的臣民,才有这石头组成的美景吗?
现在,这批当了多年义务护景的臣民,经过山沟沟景区管理处的业务培训,已有130名拿到了景区发给的上岗证,成了护景有赏的第一批护景使者。
美哉,山沟沟里的自然风景。
致敬,功德无量的护石臣民!
作者:58518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