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整天在苍山脚下的古城里游来荡去,可是对于上苍山却没有那么急迫,我今天的打算是去喜洲和周城。
昨天晚上和李忠瑞约好,今天一大早去三塔倒影公园去看崇圣寺三塔(三塔门票要52块,倒影公园的门票只要4块),然后她去丽江,我去喜洲。倒影公园里早晨的光线吸引了很多摄影爱好者,他们面对三塔,架起三脚架,耐心的等待最佳的光线。我俩在这个小小的公园里转了一圈,走几步就惊叹一声:哇~~好美呀~~不单单是三塔,整个苍山都倒映在水中,那水也不知道是来自何方,透澈的蓝,象一面镜子,苍山连同山顶星星点点的白雪都给它映衬得清清楚楚,非常漂亮。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的象征,建于南诏国时期,大塔方形,中空,形似西安小雁塔,高约69米,二小塔实心,高约42米。因为省了银子所以只能远远的看去。在树萌下听几个北京口音的摄影师聊天,他们讨论的是如何拍梅里雪山,他们不是游客,只关心在哪里能够拍出好照片,我正想去中甸,问了问其中的一位,他刚刚从中甸回来,说那边冷得很,车子都得加防滑琏才能够前行,而且都是雪,实在没什么可看的,我作为一个北方人,对于看雪的兴致实在是不大,中甸吸引我的是硕都湖和碧塔海,如果这个季节它们都无甚可观,中甸还值得一去么?我有点疑惑。。。。。
离开三塔公园,顺路同小李去买了那幅木刻画,我直接坐车去喜洲,她收拾行李赶赴丽江,我们在大理街头分手,笑说再会,轻轻地拥抱,如果按佛教的说法,我们可能得修行百年才有这般的缘份吧。
从大理古城到喜洲,坐车只要30分钟左右,一路上还是金黄色的油菜花在绿色的农田里欢笑,不过中巴开得太快,根本来不及看风景就到了喜洲村口,三轮车直接送我到了严家大院,买了门票进去,游客很少,直接穿过一进一进的堂屋,先到了后花园里的西洋楼,这是仿西式风格的建筑,据大院门旁的注解说,严老太爷很喜欢西洋风格的建筑,所以他的儿孙们就在后花园里建造了这个小小的西洋楼,主体是白色,有点法式建筑的风格,年深日久,外表已经略显陈旧,刚好遇到一伙游客从里面走出来,我问:上面有什么可看的么?那人笑笑:既然来了,就上去看看嘛。
想想也是,就拾级而上,看来这严家大院并没有精心修葺,有的房间还堆有杂物,这小楼的所有房间都很小,我一直很纳闷,古代国人造房子对采光一贯不作太大要求,从故宫的房间就可以看出来,皇帝的房间光线都暗沉沉的,江南那些古镇的老房子更是阴暗潮湿,在同里古镇溜达的时候我就想,这地方只能够走走看看,要我长住于此那肯定是种折磨。既然严老爷子喜欢西洋建筑,为什么不学西式建筑的优点:很大的落地窗,洒一室的阳光,这所房子的窗子都是中式的尺寸,看起来有点不伦不类的。楼梯都是木质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响,现下这小楼里只我一个人,有点怕怕。一直上到顶楼,推开一扇窗子,居然就到了一个室外的小阳台,阳台上是暖洋洋的阳光,可以看到楼下对面房子的人家院子,再放眼远望,视野里是整个喜洲民居的屋顶,如果我个子够高,应当可以看得到洱海。因为一进门的景点简介上说,这西洋楼顶是可以俯瞰喜州,远观洱海的。
我发觉这阳台是个可以放懒发呆的好地方,高处,没人,安静,有大把大把的阳光可供享用,就把包包放在身旁,拿出水果袋子里的桔子,剥了两个吃,好甜。索性坐在阳台上,晃荡着两腿四处乱看,花园里都是高大的树,也看不出来是什么树,四下里好半天都没个人影,趴在阳台上向下看,好高哦,心里暗想,如果我从这里掉下去,怕是半天才会有人发现。拿起相机拍了几张,远远近近的,这才看清楚原来洱海象一条线一样,在视野的尽头,那一抹蓝色在苍山脚下蜿蜒,此刻的心情真是自在悠然,得意得很,感觉我象个大富翁,美得了不得,打电话给几个朋友,都关机,只一个通了,还没接听,我的手机没电了,唉,想跟人分享一下快乐都不成,看来老天爷都有点妒嫉我此时此地的幸福啊。
在楼上吃了几只桔子,补充了点水份,懒洋洋地晒太阳,磨蹭了半个小时才恋恋不舍的下来,在大院的堂屋里出出进进乱看,门票上说,这院子有转角楼,不明白是啥意思,上楼才发觉,原来就是整个几进院子的二楼都通过转角相通,你可以从其中的二楼,过到另外一个院子的二楼,很有趣,我里里外外转了几圈,在二楼的房间里留连了一会儿,发现一个好东西:房间的屋顶有一些古画,这应当是这老屋保存完好的东西了,它的装修方式是整个屋顶是一大幅画,好象是八角形,然后四面墙壁的上方连接屋顶处有若干小幅,都是木头作框,装裱的也很精细,以灰蓝作为底色,有树木、楼阁、也有古代人物,画与画之间以古诗作注解,我用上闪光灯,拍了两幅:
诗云:一渠春水碧潺潺
杂树危岩掩映间
看处便须终日住
算来必得此身闲
(看来古人和现代人对于风景都有同感,如果想终日住下去,自己必是有空闲而自由的)
还有古句:主人不相识
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
囊中自有钱
可以想像这严家大院初建时期,各个房间装修布置必是颇用了些心思,现下古画上依稀可见曾经糊过的报纸的碎屑,我想可能是文革时期留下的吧,没有毁掉真是万幸了。
可能是因为门票太过便宜?总之这大院的维护修整都不大规范,一楼一个大厅堂被用作什么古乐的演奏场所,布置得象个老道的道场,很是俗气。
在门口看了严家大院的人物简介,这严家在全盛时期资产价值居然高达30亿银元,涉及茶叶、织造、银号等等行业,票号遍及云、贵、川、桂、及至缅甸,是云南首富,只造了这么一栋房子,实在是够朴素的了。
出了严家大院,又开始我的无目的游荡,穿街过巷,走走停停,路边许多卖喜洲破酥粑粑的(很出名的哦),上去看了一眼,感觉油腻腻的,不想吃。拐了个弯,眼球被一个照壁吸引了:白底黑字 大理县喜洲公社第二十三大队基本工分公布表 这倒没啥稀奇,主要是下面标注的时间,居然是一九六四年,已经有四十年历史了,这照壁上的墨字如何能够保存下来呢?我真是纳闷极了,正文是详细的户主姓名、劳动力姓名、成份、全年基本工分,等等,罗列了一大排的姓名。。。。我二话没说拍了下来,这东东没准儿哪天拆了,在我这儿留个纪念吧,再向前走了两步,发现后面还有一个大表格,赫然是 XXXXXX拾粪工分公布表,这也要公示么?四十年前人家喜洲就有村务公开了,哈哈,书写年代和表中各项倒是和前表相同,看得我笑逐颜开,嘻笑不已。
白族人就是喜欢在照壁上写东西,现在看来比汉族人在黑板上写要强很多啊,能够保留若干年,真是厉害。
作者:leekitty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