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九寨沟旅游,九寨沟天气,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

九寨沟旅游简体中文版
 简体中文版 九寨沟旅游繁体中文版  繁体中文版 九寨沟旅游英文版  ENGLISH 九寨沟旅游日文版  日语版 九寨沟旅游韩语版 九寨沟旅游WAP版  手机WAP版
收藏本站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为您提供九寨沟,九寨沟旅游报价,九寨沟会议旅游,九寨沟旅游大巴团,九寨沟双飞团,九寨沟自助游,九寨沟天气预报,九寨沟会议策划等九寨沟旅游线路和服务.另有多条线路:包括成都旅游,西藏旅游,海螺沟旅游,稻城旅游,亚丁旅游,丽江旅游,四姑娘山旅游,三亚旅游,海南旅游,三亚自由人等精品旅游线路
欢迎访问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网站 www.COTS.com.cn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为您提供九寨沟,九寨沟旅游报价,九寨沟会议旅游,九寨沟旅游大巴团,九寨沟双飞团,九寨沟自助游,九寨沟天气预报,九寨沟会议策划等九寨沟旅游线路和服务.另有多条线路:包括成都旅游,西藏旅游,海螺沟旅游,稻城旅游,亚丁旅游,丽江旅游,四姑娘山旅游,三亚旅游,海南旅游,三亚自由人等精品旅游线路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为您提供九寨沟,九寨沟旅游报价,九寨沟会议旅游,九寨沟旅游大巴团,九寨沟双飞团,九寨沟自助游,九寨沟天气预报,九寨沟会议策划等九寨沟旅游线路和服务.另有多条线路:包括成都旅游,西藏旅游,海螺沟旅游,稻城旅游,亚丁旅游,丽江旅游,四姑娘山旅游,三亚旅游,海南旅游,三亚自由人等精品旅游线路 九寨沟旅游简介
九寨沟位于四川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地处岷山山脉南段尕尔纳峰北麓,是长江水系嘉陵江源头一条支沟,海拔2000-4300米。九寨沟一年四季均可旅游,犹以秋季为九寨沟最佳游览季节......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为您提供九寨沟,九寨沟旅游报价,九寨沟会议旅游,九寨沟旅游大巴团,九寨沟双飞团,九寨沟自助游,九寨沟天气预报,九寨沟会议策划等九寨沟旅游线路和服务.另有多条线路:包括成都旅游,西藏旅游,海螺沟旅游,稻城旅游,亚丁旅游,丽江旅游,四姑娘山旅游,三亚旅游,海南旅游,三亚自由人等精品旅游线路 九寨沟风景区详细攻略+美图欣赏
九寨沟景点:树正沟 {A.沟口 B.荷叶寨 C.盆景滩 D.芦苇海 E.双龙海 F.火花海 }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为您提供九寨沟,九寨沟旅游报价,九寨沟会议旅游,九寨沟旅游大巴团,九寨沟双飞团,九寨沟自助游,九寨沟天气预报,九寨沟会议策划等九寨沟旅游线路和服务.另有多条线路:包括成都旅游,西藏旅游,海螺沟旅游,稻城旅游,亚丁旅游,丽江旅游,四姑娘山旅游,三亚旅游,海南旅游,三亚自由人等精品旅游线路 九寨沟景点:日则沟 {A诺日朗瀑布 B诺日朗群海 C.镜海 D.珍珠滩瀑布 E.珍珠滩}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为您提供九寨沟,九寨沟旅游报价,九寨沟会议旅游,九寨沟旅游大巴团,九寨沟双飞团,九寨沟自助游,九寨沟天气预报,九寨沟会议策划等九寨沟旅游线路和服务.另有多条线路:包括成都旅游,西藏旅游,海螺沟旅游,稻城旅游,亚丁旅游,丽江旅游,四姑娘山旅游,三亚旅游,海南旅游,三亚自由人等精品旅游线路 九寨沟景点:则查洼沟 {A.上下季节海 B.五彩池 C.长海 }
 

九寨沟旅游线路(旅行社每天发团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为您提供九寨沟,九寨沟旅游报价,九寨沟会议旅游,九寨沟旅游大巴团,九寨沟双飞团,九寨沟自助游,九寨沟天气预报,九寨沟会议策划等九寨沟旅游线路和服务.另有多条线路:包括成都旅游,西藏旅游,海螺沟旅游,稻城旅游,亚丁旅游,丽江旅游,四姑娘山旅游,三亚旅游,海南旅游,三亚自由人等精品旅游线路 九寨沟、黄龙双飞三日游
特点:这条九寨沟线路特别适合商务旅行,时间比较紧张的人士,乘飞机进九寨沟只需45分钟,比起乘汽车需要9个小时左右,可轻松多了,但费用也高出很多...[详细]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为您提供九寨沟,九寨沟旅游报价,九寨沟会议旅游,九寨沟旅游大巴团,九寨沟双飞团,九寨沟自助游,九寨沟天气预报,九寨沟会议策划等九寨沟旅游线路和服务.另有多条线路:包括成都旅游,西藏旅游,海螺沟旅游,稻城旅游,亚丁旅游,丽江旅游,四姑娘山旅游,三亚旅游,海南旅游,三亚自由人等精品旅游线路 九寨沟、黄龙品质四日游
特点:本线路依然是众多九寨沟游客的首选,虽然路途比较辛苦,但一路上岷江的景色绝对是很好补偿,另外价格也实惠...[详细]
 
 
 
西双版纳布朗-大勐龙徒步驴行记
更多游记
·情书——逃离圣诞
·独游大理
·秘境云南之旅(四)劫富挤贫
·通俗佛业-----博大家一笑
·走出云南(6)-虎跳故事
·昆明,我为你停留(2)
·开着房车去云南(2)
·开着房车去云南
·昆明,我为你停留(1)
·撕开扎西的画皮
·春节云南蜜月之旅(5)——丽江篇(下)
·彩云之南——天气和吃
·春节云南蜜月之旅(4)——丽江篇(中)
·滇西北之旅day4泸沽湖(上)
·滇西北之旅day4泸沽湖(上)
·滇西北游记-我在云南十二天(12)
·滇西北游记-我在云南十二天(11)
·滇西北游记-我在云南十二天(10)
·滇西北游记-我在云南十二天(9)
·滇西北游记-我在云南十二天(8)

情迷布朗山

即使对于生活在西双版纳的本地人来说,布朗山也仍有太多的传奇和神秘气息。那里主要居住着西双版纳世居少数民族之一的布朗族。山也得名于此。由于交通闭塞、偏远,除了例行公事的政府公务员、少量零星商贩,本地大部分人实际上很难有机会去布朗山。人们一提起布朗山,总是和野生动物分不开。对于爱好打猎的人来说,在禁猎之前的岁月里,那里简直就是狩猎者的天堂。在布朗山一带的丛山峻岭间,到处是参天的原始森林,里面栖息着野牛、野猪、虎、豹、虎子、马鹿、猿猴等野生动物。有关布朗山上打猎的故事,随便走进布朗山一个山寨,围着篝火,几天几夜恐怕也说不完。
5年前,我曾去过一次。布朗山留给我的原始、神秘的气息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这里仿佛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沿路到处可见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当地各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比较原始的状态中,贫穷而富有。贫穷的是物质上的。在大部分村落里,人们居住在像“鸟笼”一样的草房里,除了几样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用具外,“鸟笼”狭小的空间里也很难容纳更多的生活奢侈品了。这里完好的生态环境,又使布朗山浓缩了人们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田园牧歌似的生活所有憧憬和向往:在这里,人与山、与水、与森林亲密地融为一体,生活简单而自然,完全返朴归真。
当时到布朗山,去也匆匆,回也匆匆,蜻蜓点水似的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在日渐平淡的日子里,内心不时浮现布朗山淡淡的丽影,那山、那水、那人,总在心头挥之不去。或许,在我的灵魂深处,一直流淌着野性的血,对原生态的人类生活状态充满了憧憬和迷恋。用佛家的解释,仿佛当时片刻间种下某种因,一直等待时机结果……

重返布朗山

在我的设想中,重返布朗山是件必然的事。坐大班车到布朗山乡政府,再徒步穿越而出,则完全没有意料到。
那次布朗山之行后的某年某月某日,我闲坐在景洪城区“老外”常去的一家名叫“美美咖啡”的酒吧里,翻看世界各地的背包客留下的资讯,才发现布朗山至大勐龙早已是写在国外许多关于中国自助游之类的书中云南部分的一条经典的徒步旅游线路。顿生感叹:远在万里的老外早就知道咱们这个地方的玩法了,可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本地人却身在此山中,不知云深处啊。
选择徒步穿越布朗山,顺理成章地成为我回访布朗山的方式。这个机会终于在2003年的“十一”长假来临了。10月1日,在西双版纳州府——景洪生活的8位“驴”友背上背包,相约而行,开始了期盼已久的徒步布朗山——大勐龙之旅。
当天的天气很反常,一大早就下起雨来。大家考虑再三,把准备露宿的帐篷全都留下,带上够吃3天的干粮和雨具就上路了。到勐海县城已是中午12点半,正下着倾盆大雨。一行人冒雨冲到就近的一家穆斯林饭馆狼吞虎咽后,返回客运站,赶中午2点整发往布朗山的客车。从勐海县勐混坝出去,沿昆洛公路方向行驶了一大段的路程后,突然就朝公路左侧一转,客车上了一条陡峭的山路。我再次踏上了这块令人梦魂萦绕的山地。
布朗山一带仍然很少有人去。我们坐大客车(43个座位的车才坐了20多人)进山时,除了碰到早上发出的班车空荡荡地从布朗山驶出来,路上就没碰到别的车辆。通往布朗山的路崎岖不平,蜿蜒盘旋。一路上,青山相伴,绿水环绕,金黄的稻谷点缀在翠绿的森林间,一派迷人的世外桃园风光。5年过去了,进布朗山的心情似乎没什么改变。因为车窗外的景致也没变:森林还是那样郁郁葱葱,路边的村寨还是原始、古朴,仍然碰到晚归的山民和牧童。相遇时,那些布朗族孩子们兴奋地朝客车大吼……
清幽的山路上不时下着雨,气候也怪:这一段路上还下着倾盆大雨,另一段路却路面干干、滴水不见。客车在山道上驶入得越深,林木越浓密,植被种类也越丰富,扑面而来的大片大片绿色,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视觉。车行在其中,就如穿越在一个绿色的梦中。
到达布朗山乡政府驻地时,已经是下午6时半。丰收的田野和薄雾缭绕的青山在雨后夕阳的照耀下,色彩绚丽,美丽迷人,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热情淳朴的乡干早已在此等候(事先联系过),还帮我们安排好吃住的地方,省了不少麻烦。吃了晚饭,大家在悄无声息的街道上逛了一圈,早早地就睡了。
布朗族山的夜晚格外寂静,一夜无梦。

布朗山早市

10月2日清晨醒来,走出旅店,就看见对面的青山上缭绕着未散的雾气,像一位秀丽清纯的乡姑早起梳妆,别有一翻妩媚动人的韵味。正赶上丰收的时节,晨雾笼罩的田野里一派丰收的景象,悄然在传递着收获的喜悦。
布朗山早晨的魅力还不仅于此,到早市上赶一赶也别有一番趣味。
上次来的时候,早市都沿街摆着卖,卖菜的布朗族妇女也稀稀落落。不过,卖的风味、品种还蛮有特色,都是山野里采来的特色野菜、野果,以及从河里摸来的小鱼、小虾等等。现在的早市有专门的场所了,要热闹很多,交易的农副产品种类和数量也明显地多起来了。市场里还有不少自种的时鲜蔬菜,这可都是没有施过任何化肥的绿色生态食品啊。一位跟随母亲出来卖菜的布朗族女孩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举起相机对准她时,她却羞怯得四处闪躲。那位卖腌橄榄果的母亲见状,抓了几颗橄榄果给我。吃了两颗,酸涩的滋味过后,一股股清香的甜味长时间回荡在口中。
西双版纳的布朗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新曼峨寨的山顶,就有一座。这次故地重游,自然要去看看。赶完早市,我们来到乡政府附近的新曼峨寨。进寨后,一个布朗族男子悠闲地蹲在木楼看着我们,充满好奇。寨里修了一条水泥路到山顶的缅寺,得爬一段长长的台阶。才爬了几步,远远地就看见寺里的佛爷沿台阶走了下来,仿佛有预感似的。见到我们一行人,脚有点不灵便的大佛爷转身陪我们回缅寺。五年过去了,除了缅寺旁边多供奉了一尊从泰国运来的黑色佛像外,似乎没有别的变化。与傣族建的寺庙相比,这座寺庙显得朴质、原始,真实地反映出这两种民族不尽相同的生活面貌。
在缅寺旁边,我首次目睹了背沙赎罪这一习俗:两位头戴百头巾身着黑色服饰的布朗族老妇人头顶着一个塑料编制袋,从台阶上艰难地往上爬着。爬上来后,将背来的沙,堆在缅寺旁边的一大堆沙上,堆砌成塔状后,跪下顶礼膜拜。她们每天不停地重复这一举动。
据布朗族佛爷说,人如果做了坏事、恶事,要得到佛祖的宽恕,就必须不停地把河里的沙背来缅寺,向佛赎罪,求得解脱。这件事让我切身感受到当地布朗族群众对佛教的信仰是如何虔诚,如何根深蒂固。

山路穿行

从缅寺走下来,我们上了路。布朗山上土生土长的哈尼族汉子、乡政府武装部长李杰热情地做了我们的向导。
这次徒步穿越布朗山,卫东村是必经点,也是第一天徒步的目的地。卫东村距离乡政府12公里远,是一个哈尼族村寨,寨子附近有一道很险峻的瀑布,在当地很有名气。5年前,我在山间小路上一路摇晃颠簸到卫东寨,没顾得上去看瀑布,只吃了顿晚饭就连夜返回了。
上次走的山路现在被正在修建的旅游西环路切断。不过,入目的不是翠绿的森林就是金黄的田野,还有一条清澈透明的小溪独自低语,一路伴我们同行。在这样一个收获的季节,行走在这样一条蓝天白云绿水相伴、青山田野村舍环绕的山间小路上,简直就像走入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中,真是一种意外的惊喜!心情舒畅的我们看见沿途迷人的田园风光,摄兴大发,不时把沿途的美景收入镜头,一路放声高歌。回归到田园的感觉真是棒极了!
再次路过一个名叫班南东的拉祜族寨。5年前,我到这里时,被村里极度贫困落后的状况所震惊。这个寨子的村民们穷得全都住在又窄又小的“鸟笼”里,家徒四壁,人人面黄肌瘦,衣着褴褛,过着缺衣少粮的日子。5年过去了,班南东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昔日的草房已被宽敞的瓦顶木楼取代。这个寨的壮年人大都外出忙农活了,只剩老人和儿童。我的相机对着他们时,老小都吓得四处闪躲,只拍到楼上守家的黑狗。那只狗站立在木楼上,满怀戒备地看着我们。拉祜族视狗为朋友,人与狗之间有很深的感情。见我们走远了,躲在房中的孩子才悄悄地推开门,走出来张望。
去卫东村的路途上,有一个名叫“仙人脚”的地方,在当地很负盛名。
“仙人脚”在一个名叫帕典的布朗族村寨附近,相距大约一公里。据说佛祖曾踏足过这里,当地民间也有不同的传说。李杰为我们讲了一个有关“仙人脚”的传说:从前,有一对布朗族夫妇在此开荒种地。可种什么都没收成,日子越过越穷。有一天,一位土司路过此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指着荒地旁小河里的一块有神迹的大石头对布朗族夫妇说,只要把这块石头抬上来,种粮食就会丰收。夫妇俩将信将疑地照土司的话做了。结果,果然灵验,从此就将石头供奉起来。如今,帕典村的布朗族村民在“仙人脚”上建了一小间瓦顶房屋,并在那一大块石头上刷了一层金粉,供奉了一小尊佛像。小屋旁边有两棵不大的菩提树,树上还挂了经幡。如果事先不知,路过此地时,谁也不会注意路旁这间很普通的小屋。
一路艳阳高照,大家时而穿行在丛林里,时而被太阳炙烤,走得汗流浃背。中午1时半,我们终于到达卫东村。12公里的路走了4个多小时,大家精神状态都还不错。
卫东哈尼族寨坐落在一条河的山坡上,村民的木楼错落有致地沿坡而建。河的对面半山坡上都被开垦成水田了。刚走进寨门,就看见村对面在那一片金灿灿的哈尼梯田,大家心情十分舒坦、愉快。热情好客的村长已杀了鸡,做了哈尼族接待客人时最隆重的一道菜——鸡肉稀饭等候我们(出发前,李杰让人骑摩托通知村里为我们准备午饭)。

攀爬百丈岩瀑布

一进村,我们就闻到了一股烤酒时散发出的酒香,入口确实没有失望:真是又香又醇的好酒!
吃完饭,喝足酒,李杰一行开始返回乡政府。村长安排了一个名叫杨三的哈尼族汉子,带我们去卫东村附近的百丈岩瀑布。
8位“驴”子顶着烈日,沿着卫东对面的哈尼梯田中一条崎岖的山路轻装前行。在阳光的照耀下,梯田发出金色的光芒。梯田与原始森林交界处有一条引水渠。我们顺着杂草丛生的水渠往右直走了不到10分钟,就听见“哗哗”的水声。再走几步,只见一道银带从山涧中飞流而下,溅得水花四射。瀑布大约有10米多高。拍照留影后,我们跟在杨三后面,沿着瀑布旁边陡峭的山路往上爬。百丈岩瀑布群之险真是出乎意料。悬崖上的小路很滑,稍不注意就可能滑到山脚下。不过,大家的兴致很高。同行的三位MM,一点也不胆怯,在向导和GG们的搀扶下,在密林下的杂草丛中毫无畏惧地向上爬着。爬过一段艰险的路,眼前呈现了第二台瀑布,比第一台要高很多,更壮美。飞流落下,山崖上一片珠飞玉溅。一群人兴奋得对着瀑布情不自禁地发出赞美之声。在密林里壮美的瀑布面前,驴子们敞开胸怀,袒露天性,全身心地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里,感觉真是无比舒适与惬意!
情绪高昂的驴子们跟在杨三后面,继续朝陡峭、险峻的山崖上攀爬。爬上第二台瀑布顶端,在向导的搀扶下,一个个从溪水旁一跃而过,情形十分凶险,稍有不慎,就会摔下去。跨过急泄而下的溪流接着往上爬。一位PLMM在丛林中爬着爬着,突然脚下一滑,好险!差点滑下了几十米高的溪流中,多亏后面的GG及时上前拉了一把。
经过艰难的跋涉,我们终于到达第三台瀑布(比第二台又高了很多,大约有40米高)。瀑布周围密林环绕,陡峭的山崖藤缠葛绕,大树参天,壮丽之外又添几分神秘。溪流虽不算大,可在林子里突然凌空直泻而来,仿佛一道道白色的轻纱坠入林间,有一种说不出的朦胧缥缈之美。
这个瀑布群高低有10多台,到最高的第三台瀑布时,已经下午5时半了,我们没有再爬。据说,看瀑布群最适合的时间是上午10时左右。那时,太阳光正好可以照耀在瀑布上,瀑布上会升起一道美丽的彩虹,挂在飞花翠玉般的水雾上,十分漂亮。
瀑布附近的岩石上有很多马蜂窝,一些细心的村民曾数过,多达90多窝马蜂。瀑布上的岩石上,还有一个石洞。洞口很小,可洞内却很大。以前这个洞里上“居住”着百只体形很小的猴子。后来,可能是受人的干扰,猴子都离开了。洞很高,村民很少有人爬进去过,唯一一位爬进洞里的人进去采“猴血”后,出来就疯了,再后来就死了。此后,就再没人敢爬进洞里。猴子走了以后,洞里又迎来了一大批客人——蝙蝠。不知从何时起,那个洞里聚集了成千上万只蝙蝠。每年4、5月间一个特定日子,洞内的蝙蝠都要大规模飞出来一次。那规模,极为壮观,被人用摄像机拍了下来,还上了电视新闻。
这些奇事是后来回村喝酒时才听说的。

做客哈尼族山寨

返回卫东寨已经6时半,村长一家正忙着给我们做吃的。8位“驴”子累得在他家的阳台上东倒西歪。村长60多岁的父亲在阳台上抽着烟锅,脸上露出微笑,充满善意地看着我们。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我们走进屋,围着火塘坐下。村长已为我们烧好了一大锅烫脚水。
晚饭终于摆了上来,内容与中午吃的差不多,热气腾腾,香喷喷。一伙人分两桌,围着当地人自制的藤篾圆桌坐了下来,开始喝酒。主打菜还是稀饭炖鸡,其余还有酸笋煮鸡、炒鸡杂、炖狗肉、苦菜汤、花生米、腌芭蕉心,很丰盛。腌芭蕉心还是首次吃到,味道不错,很开胃。从吃的和住的来看,与当地布朗族、拉祜族相比,布朗山哈尼族的日子相对要好些.
卫东是从布朗山老班章村迁出的。布朗山一带的哈尼族村寨,似乎都是可以追溯到老班章,那里的哈尼族民风民俗保存得原汁原味,有一年过嘎汤帕节(哈尼族新年),正逢老班章建寨100年。我们驱车从布朗山另一条山路进去,穿过大片大片茶叶地,几经曲折才来到隐藏在密林深处的老班章寨,参加村里的节庆活动。村民淳朴、善良而热情、好客的印象,一直记忆犹新。
喝酒也不知喝到什么时候,听村长几位聊了很多村里的事,以及百丈岩瀑布的奇事逸闻。喝完酒,大伙拒绝了好几位村民的邀请,全在村长家打地铺睡。临睡时,村长家又来了一场哈尼小伙,其中一位是我们中的一位GG教过的学生。大家围着老师,又摆开第二铺酒。除了酒量最好的那位驴子留下陪老师并肩“战斗”外,其他的见机都闪了,不一会儿就沉睡如泥。
10月3日一大早,主人家就爬起来,忙着为大家做早饭。一位“驴”子天没亮就爬起来看还残留着晨星的星空,重温童年时代在某个夜晚仰望天空流下的一份美好心情。我醒后,走下木楼,爬到村头,欣赏哈尼村寨迷人的田园风光。清晨,卫东村对面的田野里升起一层云雾,远远看去,犹如仙境一般诱人。
回来时,一伙人已都起来了,坐在阳台上,沐浴在早晨和煦的朝阳光中。早起的村民也都各自忙开了。一位GG看见指着不远出几位理发的村民,赶紧让我拍下。原来,旁边有一头毛驴正等候着。我拍下后,他建议取名为“等待理发的驴”。呵呵,有意思。
卫东寨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每个妇女手里随时都拿着个纯麻线包织。无论是在下田的路上,还是外出串门的途中,基本不离身。徒步到卫东寨的“老外”很喜欢这些纯手工编制的麻线包。每次来都要买。有的“老外”很滑头,专门从泰国带来大口铝锅,徒步来到卫东村后,以物易物,一大口铝锅要拿二、三十个手工麻线包换,心也够黑的。
吃完午饭,我们上午9时准时出发。仍然叫了杨三做向导。沿着山寨右边的小路出了村。我转回头很留恋地看了看卫东寨,再次用相机把这个哈尼族村寨的记录下来,才依依不舍地上路。

穿越布朗山

当天的行程大约有17公里,都在跋山涉水。我们准备走到一个名叫曼波的布朗族村寨住宿。听说村寨旁边还有温泉,对我们一行产生了很大的诱惑力,泡温泉的想法一路没停过。
8位“驴”子时而走过山间小道,时而穿行于密林里,不时要涉水,闯入视野中的仍然是青山绿水。有时候,走着走着,一条小河就挡住了前面的山路。水不深,也不太急,可脚下的石头很滑。大家脱了鞋,互相扶持着,涉水而过。有时候,在草木茂密的山路走了很大一段路,突然一座破破烂烂的竹吊桥横在眼前,走在桥上,晃晃荡荡,别有一番情趣。
途中,我们进入路过一个拉祜族寨子休息。这个寨子全是小间的茅草房。旁边有一条清澈的小河从寨旁穿过。河的对岸,就是茫茫的原始森林。远远地就听见“哗哗”的流水声和孩子们在河边嬉戏的欢笑声。我们来到其中一家楼下休息,一位满脸沧桑、衣着褴褛的拉祜族老人正在阳台上切烟叶。这一情景看得大家心里发酸,随手掏出一大把糖果送给老人。老人不满皱纹的脸露出了灿烂的微笑,吃得很香。松二是这个拉祜族村寨的寨名,叫得很奇怪,穷得也这么简单。
出松二寨,山路两旁的森林很茂密,路上布满杂草,一位MM走在最前面,走着走着,一条近2米长的黑色大蛇突然从她前面横穿过去,吓得她大声惊叫起来。走在MM后面的向导杨三也吓了一跳。他说,好象是条眼镜王蛇。真险!
有时候,路过一些小寨,我们也不太欢迎,守在简陋的茅草房边的看家狗对我们怒目而吠,留在家里的孩子们则害怕看见陌生人,都躲在半掩的门后偷看。
到达曼波寨前,我们走了一段很艰难的路。如果说前一天走得还胜似前庭信步的话,10月3日这天可以说走得沉重、艰辛,一场人都累得都疲惫不堪。特别是我和一位MM,在爬瀑布时脚关节背后的筋扭伤了,一走下坡就疼得厉害,只得咬紧牙关,坚持朝前走。一路就这样被烈日炙烤,上坡下坡,不停地在考验我们忍耐力。
曼波寨环抱在青山之下,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寨旁穿过,看起来很秀丽。其实温泉并不在曼波村里,还相距了两公里。在曼波村休息了一会儿,大家继续朝温泉进发。看着我们狼狈不堪的模样,村里的孩子们都很惊奇,不停地尾随着,直到出了村。
下午5时许,我们终于走到了温泉,不禁大失所望——所谓的温泉只不过是地下淌出一小股水,只能用来烫烫鸡。一下子,满以为能美美地泡一泡温泉、解解乏的期望全都破灭。
大家无精打采地躺在温泉旁一个刚从大山里搬迁下来的爱尼村寨——查拉寨的一家木楼上休息。这家的主人不在家。查拉寨的村民大部分还在山间劳作。一位MM累坏了,躺在楼板上就大睡起来。主人家的看们狗很温顺地睡在她旁边。嘿嘿,这幅和谐、温馨的画面被我偷拍了下来。
我们原计划在温泉或者曼波村住一晚。从这里车辆已经可直通大勐龙。可距离大勐龙镇还有将近20公里的路程,还得整整走一天才能到达。大家商量了一下:一则一些“驴子”10月5日要干革命,二则GGMM也走得伤痕累累,体力消耗很大,再走一天肯定有人难以招架,同时也会影响第二天的革命工作。最后一致决定租辆手扶拖拉机,当晚赶到大勐龙镇住宿。
从查拉寨到大勐龙坝区这段土路崎岖不平,又烂又滑,拖拉机颠簸得厉害,险象重重,几次差点翻了车,真够刺激的!8人挤在拖拉机上险中寻乐,一路欢笑不断。

大勐龙吃烧烤

在湿滑的山路上颠簸了8公里,手扶拖拉机载着我们进入了大勐龙坝区。大勐龙坝区的路况也好走多了,都是宽敞、平坦的沙石路。广阔的田野上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丰收的景象很壮观。路过的都是傣族村寨,村村都有缅寺,寺内都有和尚,自成一道风景。
为了在天黑前顺利返回查拉寨,哈尼族师傅在路旁的傣族村寨里找了一辆微型货车,把我们这一车人倒给了傣族师傅。我们挤在微型货车中,沐浴在夕阳金色的光芒中,沿路观赏着迷人的田园风光,一种徒步穿越布朗山后的满足感在新心里油然而生。
到达大勐龙镇天色已暗。我们找了一家旅店住下,洗刷完毕直奔一家在当地很有名气的傣味烧烤店——塔龙布兰,品尝正宗的大勐龙烧烤。饿坏了的驴子们,放开胃口大吃。与景洪的傣味烧烤相比,大勐龙烧烤的味道确实有其独特之处。
从布朗山到大勐龙徒步的两天时间里,我们走了30多公里。对于8位驴子中的绝大部分人来说,徒步这么远还是首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同行的三位MM,尽管有些小伤小痛,体质和精神状态好得出乎意料。
10月4日清晨起来,到大勐龙的集贸市场里走了走。集市规模比布朗山的要大得多,农副产品的种类、数量丰富多采,应有尽有。。山区与坝区之间的区别在集市上也极为明显。一位头顶上戴的“西部牛仔”草帽的傣族妇女吸引了我的镜头。见我围在她身边,乘机向我推销。除了筒裙,她还卖头顶上戴的帽。在她甜言蜜语的劝说下,我还真买了一顶,不料后来在返家时,遗忘在路边的一个缅寺里。
逛完早市,我们前往离镇上不远的曼飞龙笋塔(傣语称之为“塔糯”)。曼飞龙主塔与几个小塔都同建在一个塔基上,主塔高16.29米,周围还建有8个小塔,形似竹笋,又象葫芦;塔基直径为8.6米,状呈八角形。据傣文经书记载,此塔建于傣历565年(公元1204年),现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项目。
当天中午,一位MM的朋友又在那家傣味餐厅宴请我们。午饭后,一行人挤在一辆租来的微型客车里,一路颠簸了60多公里后安然返家,结束了这一段令人心动不已的徒步之旅。
四天的旅程中,交通工具除了双脚外,还有中巴车、大客车、拖拉机和微型车;除了尽情地观赏沿途迷人的自然风光,还走马观花了布朗族、哈尼族、拉祜族、傣族风情,吃了布朗族、哈尼族、傣族风味小吃;一路走得虽然艰辛,可也充满了欢歌笑语,身体虽然劳累、疲惫不堪,精神却绝对放松自由。对于8位驴子而言,这段驴行终生难忘……

小帖士

布朗山乡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南部,是一个以布朗族为主,包括哈尼族、拉祜族等民族聚居的典型“边、少、穷”山区乡,也是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布朗山东与景洪市大勐龙镇交界,南、西南与缅甸接壤,西与勐海打洛镇交界,东北与勐海勐混镇交界。距勐海县城91公里,距州府景洪145公里。辖区国土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7人,森林覆盖率达78%。
布朗族居住的地区气候温和,土质肥沃,雨量充沛,适宜于种植茶叶。布朗山也是西双版纳普洱茶的一个有名的古茶山。
景洪至布朗山乡政府没有直通客车,乘客车到勐海县城后(票价为:8元),再转乘至布朗山乡的客车。勐海县城至布朗山乡的客车每天有2班:上午9时和下午2时。路程有90多公里,行程大约4个多小时。票价为16元人民币。
大勐龙即景洪市坝勐龙镇,其所在的坝子是西双版纳第二大的坝子,以傣族为主,夹杂了哈尼、布朗、拉祜等山地民族,辖区内还有国营东风农场的几个橡胶分场。大勐龙也与缅甸接壤,从中缅240界碑出境,可到缅甸索累港。中缅240界碑处现已开发成边境贸易区。大勐龙至景洪有60多公里,交通便利,来往班车较多,随时有客车可乘。票价为12元人民币左右。


作者:liudanbn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

  本网站由 成都汉讯科技 提供WAPRSS技术支持与维护
  软件开发 定制:028-AAAAAABA
  川ICP B2-20040185 蜀ICP备05002088号
  地址:成都市-红牌楼广场3号楼[九寨沟旅游网]
  电话: AAAAAAAAAAA AAAAAAAA  AAAAAAAD
       AAAAAAAB AAAAAAAC 
  传真: AAAAAAAAAAC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