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于我的记忆深处是暧昧的,每一处都流动着温情的空气。而古城别处,却是另外的风景,有些是咆哮奔腾的大江窄处、有些是高大挺拔的雪山之颠,还有一些,是远离人烟平静淡泊的草甸湖泊。
来到丽江,无论是观光客还是行者,虎跳峡和玉龙雪山都是要去的。而去虎跳峡,常规路线是去“上虎跳”的“桥头镇”。在古城的街口租车前去,约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路上已可远眺玉龙雪山和长江,十分养眼。
上虎跳俨然已是“著名”旅游景区,修砌了很好的游人道,虽然看上去依然是悬崖峭壁、惊涛拍岸,但总觉得象马戏团的老虎,虎形还在,虎威却不存了,失去原生状态的虎跳峡怪怪的。可能是旺季吧,两岸的巨石上游人如织,果屑包装纸横飞。算是到此一游吧,拍了照片就回走了。
回路上司机同志按旅游线路惯列又顺路带我去了石鼓镇----长江第一弯所在。据说当年一只红军曾在此渡过江,很有纪念意义哦。来的时候记成了横断山那个大拐弯,很是兴奋,站在高处看了半天发现这个弯实在不明显,原来记错了,有些遗憾。不过这里到是一个有意思的小镇,适合歇脚。
回到古城时候尚早,就租了辆自行车决定逛逛新城。新城一如中国的其他县级城市,同质化严重且不太卫生,没有个性。我觉得辜负了这个城市的背景----玉龙雪山。好在还有大研古城!!难道今人不如古人聪明,悻悻然。
新城的一端还有一个景点----黑龙潭,是古城的水之源,玉龙雪山流下来的水在这里汇集,再分解成散布在古城的网状小溪,世代滋养着古城的人们。在街上,走遍中国还第一次看到了穿军装的毛主席塑像,我的家乡成都街头是穿大衣的,同属文革产物,但对于我这个七十年代来讲都颇有亲切感。
古城是不能骑车的,所以仍旧步行于黄昏的四方街,到“布农铃”买了纪念品,不是因为它是个包装精致的铃铛,确实被他编织的关于茶马古道的故事迷住。又逛了三眼井等偏僻处,喜欢,严重喜欢,每一处都流连忘返,每一处都象在童年的连环画中。据说很多艺青常年在此居住下来,有的甚至在此生息繁衍。这种看上去的浪漫或回归在我肯定不适合,我喜欢人生永远在路上,因为风景永远在前方,虽然我也算半个艺青。
那就继续前进吧。在丽江的第三天我决定去“大具镇”,据说有墨西哥风情的小镇(特征是镇口的仙人掌和如吐鲁番地型而形成的高温)。方便安排的是顺路可以去白沙壁画、玉龙雪山,而大具正好在虎跳峡之尾----世界著名的徒步游线路起点。
听说玉龙雪山大索道和云杉坪索道铁定人多,我决定去最远的牦牛坪索道。到了才发现早已被旅行社团友塞满,好在还可以骑马上去。象旧时的马帮一样骑上山冈,马铃当当、空气清新,每个人都兴奋的想喊。牦牛坪是一处高山草甸,上面架着栈道伸向远处,草甸尽头的雪山之巅扑面迩来,绝对的稀缺感受。
下了山后直奔大具,山路弯弯,很早就看到了玉龙雪山的“弟弟”哈巴雪山,却总是走不到走不到。看到一拢一拢仙人掌的时候,也看到了一排一排灰色的房子,大具终于到了。
炎热的气候,灰色的小镇,空旷的街上一只黄狗走过……此情此景,我有一种半蹲、拔枪的冲动。呵呵,这不是好来坞电影里蛮荒的美国西部,这里是彩云之南一个淳朴的中国小镇而已,但真的会有错觉。
从大具向下虎跳峡方向望去,大山的一面象被刀削去了一半,露出了银色的岩石在阳光下泛着夺目的光芒。谁的刀,如此锋利?定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里可能刚刚经历了滑坡。只一眼,便知虎跳峡的凶恶本色,有人工痕迹颇重的上虎跳不能比拟的震撼。
下虎跳此刻是寂寞的,一间小屋守着一个界碑,界碑上一个大人物题写的“虎跳峡”三字才使你感觉到这里与外面世界的联系,小屋里一个汉子无精打采的看我一眼,各自做事去了。
要亲近这里野马般的长江水,必须要下到深深的峡谷中。峡谷中铺了碎石路,我知道没有时间可以去徒步全程虎跳峡(约需2----3天,中途有客栈),但是还是想去走一段体会体会。
山路上不断出现英文的指路标记,肯定是当初探路的老外留下的,感觉这条路挺国际化的。同时向这种人文关怀表示致敬!虽然只走了一段,已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味道,意犹未尽。下次一定要专程拜访。
丽江还有一个地方是要去的,那就是拉市海。听说每年的冬天,西伯利亚都会飞来大批的候鸟。我去的时候许多候鸟已经北归了,几只野鸭倒是悠闲的享受着宽大的湖面,划起一道水纹。没有游人,我一个人在湖边孤单跺步,任思绪乱飞,然后停下来给一个想要问候的人去一个电话。湖面上野鸭的快乐我感受得到……无须局促,慢腾腾的拍一些想要的照片,每一张都赛过明信片效果。享受在路上----拉市海是一个让人舒服的地方。
丽江的别处,还有很多人迹罕至的惊世之美。丽江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生中至少要去三次的地方。所以,无须感叹这一次来去匆匆,因为你还会来。-----这是我要离开丽江的那个下午在客栈的后院晒太阳时留下的印象。
2003-11-11黄昏交作业
作者:a_qi7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