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樱桃木的地板上,女儿在玩一对从丽江带回来的布农玲,分为雌雄的铃铛发出或清脆或醇厚的声响,在寂静的房间里,愈发显得悠长,捧一杯清茶,翻一本闲书,挑一个舒服的姿势,倚靠在软垫上,任温暖的阳光在书页上洒上斑驳诡丽的条纹,累的时候抬起头,去看秋日高远的蓝天和漂浮的白云,神思遐想间,仿佛又回到梦一样的丽江时光……
丽江古城
一直喜欢一些比较古旧的地方,徽州的古民居虽然破旧,但我却依然在粉墙黛瓦中一而再、再而三的留恋忘返;周庄的河水在喧嚣的商业大潮中即使不再幽静,但我依然喜欢听着软侬的吴音,穿行在水陌窄巷;而浑厚自然的丽江古城,背依玉龙雪山,枕水而建,从容伸展,则比这些地方又多了几分大气,沿袭至今的东巴文化更为古城凭添了一份神秘……
古城的水是从玉龙雪山顺延而下的,在入城处分成东中西三条河,穿行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因此,进入古城,你大可不必担心迷失方向,只要顺着河流的走向就可找到出城的路。
因为是雪水,水有着冰雪的清澈,清泠有声,经过杨柳依依的岸边,再过长满青苔的石桥,穿街过巷,入院过墙,河水便徘徊在整座城里,水的存在,让古城犹如生活在此的披星戴月的纳西女子,在勤劳朴实中感受着她们独有的温柔……
丽江古城的路都是那种五彩的石子路,因为年代久远,行人越来越多,石子都磨的光鉴可人,随意的走在路上,看两边专心致志的匠人,旁若无人的或刻或雕着丽江特有的木雕,那个时候,即使世间再喧哗,也感觉,惟有这一隅可以是宁静的……
古城的四方街是最具特色的地方,它是古城的心脏,这里仿佛是古城的一个广场,夜幕降临的时候,穿着特有的民族服装的纳西人犹如这座没有城墙的古城,敞开怀抱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来宾,街中心燃起篝火,悠扬的笛声响起,无论男女老幼,还是是否相识,手挽手跳起快乐的舞蹈,他们的笑容是和善的,淳朴的,和一位阿妈说话,她费力的用带有浓厚地方方言的普通话和我交流,虽然不是太明白,但从她自然而然将我的手挽起说笑时,我从她通透的眼睛里找到了这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那就是爱,如高山雪水般纯净的博爱……
玉龙雪山
在大理遇到了下雨天,踏上丽江路程的时候,期望能看到高原特有的艳阳,好让我饱揽纯净的玉龙雪山风光。
刚进入丽江地界,车子还在高原上穿行,开车的司机兴奋的惊呼:你们运气真好,快看,玉龙雪山!
透过接近透明的阳光,我们看到纳西人如神膜拜的玉龙雪山高高矗立在远方,海拔5596米的扇子峰上白雪皑皑,如一把折开的纸扇直插云端,间或有白云环绕,遮盖了它的容颜,却依然让我们感觉到发自心底的震撼……
没有人能登上它,正如我们也只能通过现代化的缆车远远的俯瞰它一样,据说玉龙雪山是丽江的保护神,日本曾经组织了两个登山队,企图征服这座并不是太高大的雪峰,第一次全军覆没,第二次无功而返,千百年来,玉龙雪山,如一位慈祥威仪的老人,俯瞰着脚下的丽江,护佑着它的子民过着幸福安详的生活……
在丽江古城的每个角落你都可以望到雪山,走走停停间,猛一抬头,那雪山就会自然地映入你的眼帘,我喜欢仰望雪山的那种感觉,在丽江的每个日子,心底里时刻都有是那种被白雪覆盖的感动……
人生是需要纯净的,哪怕世俗再烦嚣,也要给自己,留一份清凉在心中……
云杉草坪
我其实很难说出在那一段通往云杉草坪路上的感受。
从索道下来登山的时候,导游说慢点走,虽然道路看似平坦,但海拔越来越高,体质差的要注意高原反应。
于是披着那件刚买的大红格子的披肩漫步走在小路上,路是用真正的原木铺成的,而不是在其他景区运用现代化的水泥再人为的涂上原木的色彩,因为上山早,也或是其他原因,游客不多,幽静的山谷里更加安静,两旁是参天的树木高高伫立,地上树上都长满厚厚的青苔,时常看到一棵棵粗壮的树木横卧在地,在寂静的森林里自生自灭,导游指着一棵直径约一米的树木告诉我们,那是上次他带队旅游时,一阵风起,将此树生生截断的,幸亏没有出现人身伤亡,有惊无险。
同伴们走在前边,我一个人不知不觉就落到了后边,在斑驳的树影里,看着如远古般寂静的森林,心里有一种辽远的空旷,累的时候,依在栏杆旁,突然就想起关于云杉草坪的传说:那是被纳西人称为“第三国”的地方,是他们梦中的“花马国”,美丽多情的少男少女,当因为世俗的原因不能长相厮守时,他们选择在此徇情,以死亡完成在天愿做比翼鸟的诺言。想着他们能在那么美丽的地方毅然决然选择死亡,是不是和他们彼此相携、走完这段见识了自然生生死死的道路有关系呢?
到达云杉坪的时候,虽然总被路旁的一些小贩扫了兴致,但还是喜欢上了如地毯般平整秀丽的草坪,四周是连绵的群山,头上是终年不化的玉龙雪山,脚下却是青青的草坪,让人由不得感叹自然的神奇,一群穿着民族服装的纳西姑娘正在一块草地上载歌载舞,歌声在雪山脚下回荡,悠远而深长,我站在草地上,不知道怎么有一种眩晕的感觉,仿佛间,看到那一对对长眠在此的青年男女在天堂里相依相偎的微笑着……
人间自是多情苦,为情而至,为情而活,为情而伤,为情而亡……
但若世间没有了情,又该怎样?
东巴情结
东巴文化是纳西人特有的,古代纳西人有自己的宗教,称为“东巴教”,以东巴教为中心的一切文化活动,便是“东巴文化”。她包括宗教思想及其活动,和为这些活动服务的雕塑、音乐、绘画等。最具价值的是一套象形文字,被称之为世界上唯一存活至今的人类古文字。
与其他的宗教相比,我比较喜欢东巴教的教义,它和其他的宗教不同,基督教有耶稣,佛教有释珈摩尼,伊斯兰教有默罕默德需要参拜,而东巴教则没有固定的信奉对象,它将整个自然做为自己感恩和膜拜的对象,它认为人世间,只有和自然合二为一,人才能达到一个真正的精神境界,这和我潜意识中胱匀坏钠降榷曰埃谧匀恢醒扒缶窈退枷氲某讲荒倍稀?/P>
我还喜欢那些象形的东巴文字,两个大人,一个孩子的造型组成了一个“家”,两人的手心相贴,耳鬓厮磨组成了一个“爱”,就连他们的平民姓氏“和”,竟也是在贵族姓氏“木”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斗笠,一件工具组成的。东巴一词在纳西语言里翻译为聪明睿智的人,临行的前一天傍晚,导游带我寻到据说是当今最年轻的东巴—木华,和他谈起东巴文化,看他行云流水的给我写一幅对联,至今,那如舞蹈般的文字还在我的眼前充满生命力的跳跃着……
导游小董
跟我的导游、土生土长的纳西小伙子小董开玩笑说:你是我接触的这次云南之行乃至国内之行,最有文化底蕴的一个导游。
小董安静的笑着,22岁的年龄,却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沉稳与安定,被高原晒的黝黑瘦削的面颊,总是挂着若有所思的笑容。
经常在国内跑来跑去,对导游的认识大抵用油嘴滑舌即可概括,不是在车上给你讲着黄色的笑话提神,就是带着你走马观花游完指定路线,随后一家家商店逛过,拼命推销,领取回扣。
可小董却是另一种类型,在车上他除了讲一些历史文化典故外,很少说话,除了旅游局规定的那些商店以外,他没有带我们到任何一家商店购物,带我们进去前也是事前说明该商场多少分钟,自己便在一旁闲散的坐着,购物不购物竟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但并不是所有的时候,小董都那么消极和无为。
走在店铺林立的古城小道上,听着夹杂着典型江浙口音的店主,在推销着批量生产的丽江木雕,不为此繁荣而欣喜,却反而忧郁的小董满怀感慨的对我说:照此下去,丽江的旅游在走向死亡。
穿过繁华的街巷,小董带我们走入一处没有开发的古城边缘,安静的街道,寥落的行人,古旧的门楣上挂着红红的灯笼,可看到居家的纳西汉子在庭院里养花种草,三两朋友以棋会友,安静怡然,小董微笑着,轻轻的告诉我:这才是真正纳西人的生活。
为了买一些真正的纳西木雕,小董带我穿行在夜晚的丽江古城中,他和我讲起他的导游生涯,他导游的原则,有一句话深深打动我:与我来说,你们不是我的顾客,是我的朋友,既然是朋友,我会把真实的丽江,美的丽江介绍给你们,让你们记住真正的丽江,记住我们这些真正的纳西人!
在原始森林中慢慢行走的时候,小董给我们说起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一位外国游客来到丽江,看到纳西人的节奏特别的慢,连走路都是慢腾腾的,他问起一位路过的老太太,为什么你们的节奏这么慢?老太太微笑着告诉他,人生下来都在朝同一个目标迈进,那就是死亡,与其你大踏步的迅速接近死亡,为什么不能把节奏放慢一点,自己少累一点,慢慢的享受生活呢?
看着比自己小许多的小董,习惯与红尘中穿梭的我们不禁思考:是不是我们只顾着攀登巍峨的高山,却忽略了沿途人生最美好的风景?
丽江后记
我出门是很少千里迢迢买什么纪念品回家的,但是这次在丽江,却买回了一对青铜做的布农铃。
布农铃专卖店在大石桥的旁边,准确的说,并不是它的铃声打动我,而是它店门前,那幅对联对我有着深深的触动:当当当当当,回家 回家 回家;叮叮叮叮叮,漂泊 漂泊 漂泊……
我虽生活的极平静,但骨子里却有一种漂泊的心绪,每次在现实中累了乏了的时候,最想的是做一个出了茧的蚕,重新寻找一种新的生活。
于是工作之余,我选择了边走边写。
人生在世,我们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自我,一部分用于从众,因为虚名,因为世俗,我们用于自我的时间越来越少,用于从众的时间越来越多,我们厌恶尔谀我诈的红尘,却依旧要在红尘中疲于奔命;我们崇尚着自由随意的生活,却要在现实中遵循无所不在的清规戒律;我们活在别人审视的目光中,却忽视了来这世间真正的目的是让自己快乐从容……
丽江之行,更加深了我对生活的领悟,我虽不能如纳西人一样活的逍遥自在,但却会在从众的喧嚣中,留一点自我给自己,多给自己的生命注入一些快乐,给自己的心房深处点一盏不灭的烛光,如丽江夜晚那些在水中漂浮的莲花灯,照耀在自己一如丽江雪水般纯净、平凡的生命中……
作者:mei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