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之行的起因是凤凰,即沈从文书中多次提及的边城。军阀混战时的蛮地,苗汉杂居的沱江小镇。想象中满是乌青色的石板街,头上缠黑纱的苗人,持土枪的劫匪。诸如此类的因素促成了这9天的行程。
第一天。
早晨9:30的火车。硬卧上铺。RMB287。行程23小时。一行人精神抖擞踏着阳光从新客站上车。火车上的时间是在淡淡的无聊中度过的,但每个人都充盈着快乐和轻松。聊天,打牌,吃,看从文的《边城》。带着无限朦胧的憧憬打量过路的每一处小站。
第二天。
8:16抵怀化。出站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回程车票,不想当地只售3天内的车票。而我们打算六天后才返程,只得作罢。听天意吧。
怀化是湘西交通之要站,虽然是早晨,城市建设如所有发展中城市一般,沉浸在嘈杂实在的灰色中。幸好太阳仍在这似雾非雾的空气中冉冉升起。我们踏上了去凤凰的小巴。汽车在山里转悠了3个小时后准点到达凤凰县城。说是县城,其实没有几条车行的马路。半个小时就可以把中心城区逛个遍了。
凤凰是湘西原首府所在地,曾是政客、军阀、土司、商旅、苗人,土匪聚集的地方。在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中国历史上算是标准的蛮夷之地。在这不出数公里的山城,近代出过文人沈从文、画家黄永玉、政客熊希龄等。据当地人说,朱镕基也曾在凤凰一中求过学。有点人杰地灵的意思了。现在的凤凰是苗汉混居的状态,且处于旅游开发的起点,除了年代久远的建筑,碧绿的沱江,它已经越来越有旅游经济的气味了。
你见过碧绿碧绿的长满水草的江吗?沱江便是。当我们的木船行在这玉般的水上时,满眼皆是她妖娆的身影,她那颀长的身躯随着水波缓慢而妩媚的摆动着,她那茂盛的枝叶风情万种的扭动着,缠绕着。但她始终含蓄的停留在水底深处,丝毫没有影响船只的划行。船如行在满是草纹的碧玉上一般。沱江边上是长满历史皱纹的老街,只不过是老瓶换了新酒,里面看到的大多是卖给游人的手工艺品了。还有不少祠堂、戏台、庙宇,都沦落成淘米养鸡的民居。名人的故居也成了空壳,只是多了一处瞻仰历史的地方,只是要收费。
第三天。
凤凰原是军管重镇,汉人为了巩固政权,在方圆数公里之内修砌了无数城堡以作军营。黄丝桥古城便是其中颇为著名也保存较好较完整的一个。地如其名般的优雅与恬静。数百米城墙围起一方迷你的村落,大约二十来户人家,鸡犬升平,炊烟袅袅。我们在城墙上步行了一圈,才花了20来分钟。在那样一个静谧的充满阳光下午,我们坐在古老的城墙上,观看一会儿城墙内的农户们晒谷、燃柴、打水、走路、聊天,欣赏一会儿城墙外的梯田、青山、偶尔经过的赶牛人。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其它事能让人更舒坦了,我几乎忘记了时间的存在。
石板寨是距黄丝桥古城不远的一苗族村庄,因房屋大多由石板砌成而得名。同样是宁静的小村落,不时可遇见着苗服的老人和河边洗衣的妇女。我们原是气宇轩昂地打算一探究竟的,不想语言不通,也没人搭理。这且罢,要命的是家家户户都有一忠狗或是忠牛看护,我非常敬佩那些动物对主人忠诚的境界,但那境界对于我们这些外来的入侵者来说简直成了灾难。在数次落荒而逃的狼狈经历后,我们不得不从探古访幽的小资情调中清醒过来,面对现实地找了载我们来的司机作向导。这样既解决了安全问题又有了翻译帮助我们沟通,也才有了后面很多精彩的回忆。
在向导的帮助下,我们参观了一户民居。那对苗人夫妇大概也就三十出头吧,已经有了三个女儿。他们的家就是灿烂阳光下的暖黄色构成,土地样的黄,谷物般的黄,淡粉色的黄,偏褐色的黄,深深浅浅的,尽染在斑驳的土墙上、门前的杂草丛中、院落里散落的农具间和已看不出年代的木板墙里。当女主人牵出那头驯良的黄牛时,牛身上的驼黄在阳光里绽放出熠熠的光芒,此情此景,真是绝了!
相比男主人的缄默,女主人显得热情而略带羞涩的好奇。她端出煮熟的红薯,她搬出竹椅牵出黄牛,家禽们在院子里欢快的跑着,她搓着手掌在一边热烈的笑,她尽一切可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她甚至拿来浆洗干净的苗服,为我们缠上数丈长的头纱。而我们,都快乐疯了。
在当地仍可见到一些不知年代的颇有气势的老建筑,据说是原来苗王所住的房子,现在不是猪圈就是牛圈了。司机也算是苗人,不过穿着与我们差不多的衣服,还戴了眼镜。但他对那些斑驳的历史似乎不甚了了,只能用一些满足猎奇心理的故事来表演他的热情,我不免开始担心回程的价格了。
由于在石板寨逗留的时间过长,待我们抵奇梁洞时已近3点。奇梁洞原是土匪根据地,也属凤凰境内。离开盘山公路走上不久即可看见一数十米高的硕大洞口,一小河蜿蜒穿入,水声玲珑不绝于耳。有小路随河并行入洞口,见百平米左右大厅。一路拾级而上,便是洞内变化万千的石顶苍穹了。奇梁洞之得名是由于洞内有一逼顶的白石柱,似洞之奇梁。然而为睹其芳蓉,我们在洞内足走了有一个小时!可见其之大。洞内其实是水路旱路皆通的,旱路可见大小钟乳石、羊肠小道和怪形怪状的石室,这里不一一列举。绝的是水路,据说有4000多米长,有一端通向瀑布。由于没有开发完全,我们只在出洞时坐船行了一程。那是什么样的奇境啊。只怕我无法将它尽述。没有自然光,没有风,没有天空的映衬,河,失去了她原有的色彩与质地,她只是一种液体,有着镜子般光洁的表面,穿行在怪石岭峋的洞中,确切地说是怪石隧道中。水面忠实地反射出石顶与岩壁,水里的映象与水上的实物连在一起,让人几乎难以分辨哪里是倒影哪里是石头。岩石与灯光互辉,河面与岩洞互映,亦真亦幻。你几乎看不见水的波纹,除了船夫那略有略无的划桨声,你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们被眼前的惊艳深深震撼。我们的船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行走着。象是行走在诡秘的真空,象是行走在梦中。
出洞时天色已黑,在公路边拦车直抵湘西首府---吉首。
第四天。
去吉首主要是为了转车,因为它是首府,所以有去各地的巴士,还有火车站。我们要去德夯,看一看山里的苗寨。从火车站包车,一路饱览青山秀水,爬十八弯的公路,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即可抵。
我们在德夯的向导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我第一次看到她时,她正站在一个卖工艺品摊前。
我问:“这儿有人能做我们的向导吗?”
她腼腆但有点意外的笑了一下:“有的。”
“他们人呢?”
她又同样的笑了一下,却似乎不知该怎么回答。我意识到自己问了一个很傻的问题,这么小的寨子,当然谁都可以做向导了。我正想着再补充些什么的时候,她突然红了脸,小声说:
“你们看我可以吗?”
我笑了, “当然可以。”
她叫石莉,是家里的大姐,下面还有三个妹妹,可能是因为家里状况不好,所以已经辍学了。我不能肯定,因为她是如此的寡言,我不敢问那么多的为什么,我怕以养尊处优的身份无心伤害她。她只是个正在发育长大的女孩子,这样的年龄在城市里,应该仍在父母怀里撒娇的。但石莉的言行举止显然已经超越了她的年龄范畴。她的沉着与冷静让我震撼。她也有开朗的时候,那是在说到以前学校里的生活时,她笑得和我们一样,很开心。她真的只是向导而已,在没有到达目的地前,她除了走路,一言不发。我们间或和她闲聊一两句。到了景地,我们在一边兴奋的拍照,她则坐在一边默默地看着,等我们招呼她继续前行。其实这样很好,我们并不需要那些导游的解说词。有一回我打趣她:“你怎么不说些这山啊石啊的故事给我们听?”她笑着说“那些都是骗人的。”我们为她的真实而感动。
在德夯是能感受到些自然野趣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它还只是个自然的苗寨,没有什么开发痕迹。在山里面,随处可见散养的牛羊、下学玩耍的孩童。有当地人抓了溪里的小鱼油炸了卖给我们这些游人,还有人串了蜈蚣或是其它什么的不知名的昆虫炸了吃。我生平第一次尝了蜈蚣的滋味。其实没有什么特别,脆脆的,很香。
德夯的山里多溪水,也多瀑布,什么流沙啦、银链啦。印象最深的是流沙瀑,真是瀑入其名,你能想象瀑布象流沙一般从山崖上散落吗?所有的流沙汇落到山谷聚成一谭碧绿碧绿的水,水再顺着一些缺口欢快的奔走成一条条清澈的小溪,滋养着山里的生灵。桃花源不过如此吧。
我们去的时候不是雨季,水少了,乱石就多了。我们象不了那些山里人般如旅平地,往往是石莉在前捷步如飞了一阵,然后在原地默默地看我们前拉后拽的跟上来。更让人伤心的是,一天下来,几乎每个人都有了摔在溪水里或是掉沟里的经历。
我们在天完全黑前准点返回寨子里,石莉为我们找了一处住的地方,是一幢新盖的两层楼房,大概是寨子里收入最好的一户人家了。她离开之前,只收了我们20元钱作为一天的劳务费。至今我都为当时没有慷慨一些而内疚。
第五天。
海螺峰也在德夯范围,很美,但没有直接去的车,要费些周折。有了前几天公路上拦车并讨价还价的经验,我们打算自己步行找着去。
我们先是步行半个小时至山脚下的矮寨,再想办法搭货车(当地的相当一部分货车是用来装人的) 到一个叫排兄村的地方,然后再一路问将过去,终于在走了无数山路田埂小道之后,视野豁然开朗。见一似海螺的石峰,几乎四面悬空,仅一羊肠小道连向周围的山体。站在石峰上,可见一玉带般的瀑布从对面山体上优雅垂落。这里没有黄山的华丽、张家界的炫耀。她是小家碧玉式的秀美,让我想到江南的水乡----小而精致,不失格调。
尽兴地玩到下午,再从排兄村(我们也发现,如果从这里进入德夯的话,是不需要那10元门票的)搭车返回吉首。抵达时已过三点半,恰好错过一班去猛洞河的火车,于是苦找交通工具。因为我们不想在吉首过夜。但几乎所有的司机都说我们要走的公路在翻修,三个小时的颠簸实在太痛苦,没人愿意走。我都快绝望了。最后有一个司机愿意帮忙找车,代价是我们给他6元“车资”。我当然乐意。
当我们最终坐上那部破车的时候我算是体味到了那些司机的“苦衷”。从吉首至王村,整整三个小时,几乎没有一处路面是平地。我们所有人都象是筛子上的谷糠,被筛了三个小时。“筛子”是一部破旧的面的,包括司机总共三排,坐了九个人,还有一个妇女售票员,大概是司机的老婆,在前两小时里一直是站着,维持着弯腰60度鞠躬尽瘁装的姿势。虽然我被颠的很难受,又动弹不得,但至少我还是坐着。在某种程度上,那位妇女同志是我们所有人的精神支柱。
王村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山上小镇,但芙蓉镇你们一定听说过吧,王村即是电影中的原型。在那里,到处可见“刘晓庆的米豆腐”之类的招牌。由于我们抵达时已是黑灯瞎火的,只有先找地儿住了再说。见一“鸣凤梦庄”,挺好的名儿,要了两套标房,女孩住“古典牙床豪华房”。灾难从凌晨两点开始。我和同伴几乎同时被“古典牙床”顶上的悉悉嗦嗦声惊醒,老鼠!当这两个字从脑海中闪过时,我已经完全从睡意朦胧中清醒过来。我的天!我们忍辱负重地在“古典牙床”上躺了近半小时,直到清晰的感受到一阵迅速的小碎步掠过被褥,惊叫!我们终于忍无可忍!开灯,开电视,甚至大声地呵斥那只可恶的灰耗子。他却运筹帷幄地上窜下跳,毫无畏惧地在空调机上搔首弄姿,杂技演员般的走那些高难度的电线,运动员般的从床顶窗帘架上练习蹦极。现在想来,那一夜简直就是荒诞剧。他是主角,床上的两个女孩是看客,带着惊悚的表情。荒诞剧在清晨六点左右突然中止,原因是演员在一次蹦极练习中意外摔伤,他颇有自尊地躲到某个角落去疗伤了。看客们终于小睡了一会儿。
第六天。
花一个多小时吃早饭兼带逛了一下刘晓庆的芙蓉镇,找车买票去猛洞河漂流。又是十八弯的山路。半个多小时车程。我们漂了半程,也要两个多小时。没什么游人,水量不大,没什么真正的险滩。确切地说,我们是欣赏了两个多小时的峡谷美景,船夫“好心”地带我们冲瀑布,终于也淋得似落汤鸡般。
再坐车回王村,已是夕阳西下。在芙蓉镇上买了双布鞋(我们的鞋都湿透了) ,坐在码头旁的石阶上等船。码头只有五十来米长,走上数十格阶梯即是芙蓉镇里窄窄的石板街。因为是傍晚了,已没什么游人,只有一些当地的老人也象我们一样闲坐着看夕阳。我们的身体已经累了,精神却仍然亢奋。我们嗅着潮湿的暖风,每个人的脸上都荡漾着笑意。
在天黑之前,终于有个船夫答应我们的讲价---每人8元---载我们去火车站。我们在他驳船非凡的轰鸣声里呆了半个小时,避寒风的同时也顺便参观了船老大的卧舱:四个平米左右的空间,床占了一大半,唯一的两扇木板墙上,一面挂了御寒的冬衣,一面挂了张硕大无比的美女图,穿得很少的那种。我们相视而笑。看着蹲在寒风中的船老大,我觉得有些凄凉。
到猛洞河火车站时,天已经漆黑了。我们的火车要晚上十一点五十分,于是找一个饭店吃饭,闲聊,等待。你有过在寒冷的秋夜在一个无名小站等火车的经历吗?三四排木椅,昏黄的吊灯,陌生的脸孔。不到十人的候车室显得空洞而无聊,我们象是被抛弃的一群人,等在这世界的边缘。
我们的下一站是张家界。
第七天。
睡到早上十点,先去火车站买了第二天回上海的票,再去旅行社谈价钱。因为张家界不比德夯之类的小地方,你若不找旅行社,花销大不说,几乎就是没有方向的,因为它太大了,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距离都很远。而且在我们的行程计划中,张家界原本就有点鸡肋,去了吧怕是要为它的过分经济化而失望,不去吧又似乎有点可惜。所以我们只安排了两天不到的时间,与旅行社讲价时也恶砍,最终以一人两百元搞定。
如果你是个爱好爬山的人,张家界是个很好的去处。而当时的我们已是强弩之末,每次都是在导游的鼓励下完成诸多游览任务。而且由于我们上山太拖沓,等到下山时,天色已近黑,而我们才到半山腰。山里是没有任何照明工具的。我们一行人简直就是末路狂奔,慌不择路。我几乎是一路呻吟着连滚带爬狼狈不堪的逃下山来。站稳了再回头看,山色已是浑沌一片黑影了。
住景区旅馆,倒头就睡。
第八天。
许是前一天过了极限,这一天的精神倒好了起来。黄石寨也爬的不是特别累。在山上第一次听到了上海方言,我们笑着说,离家不远了。
中午返回张家界市,买了些吃食,坐在火车站广场上静静地等着回家。
三点半登上怀化至无锡的火车,睡觉。
第九天。
睡觉。
五点左右抵上海西站。
回家。
美美的吃上一顿。
睡觉。
后记
第一次写这么长时间的游记,很累。因为有太多的感觉无法一一记录。一不小心就写得那么长,有点像流水帐,见谅。不过我想,如果你也是象我一样对生活充满好奇与热情的人的话,这些文字至少可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向导。当然,前提是你要愿意去体验那些比较朴素的东西。我们的这次出行,每人前后总共花了1300元。旅行的大致路线是走之前定的,具体路线视现实情况而定。所以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会有很多选择,你必须选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线,象是一场体验生活的游戏。非常有趣。
另外,这里没有写很多张家界,一是因为它原来就不是我们旅行的重点,二是因为有太多网上的资料可以查询,所以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作者:snak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