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耳闻离上海不远有个千年水乡古镇——乌镇,身边也有不少同事、邻居去玩过,回来众口一辞“不错不错”,但真正使我决定前去一游的还是二个多月前的一件事。7月23日晚,沪市乌镇路的一场大火吞噬了十一户居民家庭的财物,其中有一家是我同事的亲戚,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相隔两省、百里之外的乌镇竟然筹集了10万元前来救急,听说他们连便饭都没吃就离开了,更可贵的是事后他们并不着意渲染张扬。我很好奇,向老人打听了一下乌镇与乌镇路的关系,据说是八十年前的乌镇一家汇源当铺的铺主徐东号在发财后于1923年“进军上海”,在苏州河北岸买下了一条不起眼的小路,起名为乌镇路,并开起了乌镇在上海的第一家典当“汇源号”,众多的乌镇有识之士紧随其后纷纷来沪。尽管以后许多乌镇人败落回乡,但乌镇路仍旧存在。因了这段机缘,乌镇人于别人水火之中无私伸出援手,着实叫人感叹其有情有义。
3号,与女友驱车同游乌镇,收获颇丰,这个如今沪人热衷的短程旅游热地果有其独特风韵,大气,干净,古老的手工和民间艺术很值一看,其长长的一溜搭在水上的半间房更是别处少见的景致,我还特地去至今尚存的汇源当铺看了,在我受的教育里,当铺是吃人肉,喝人血的地方,但因了上边的事由,当我走在当铺高高的柜台后,竟然生出了些别样的感受。
乌镇的住民热情友善,看得出来,他们以故里而自豪。确实,生活在这一片详和安宁的土地上,真的是一种幸运(也许现在这种安宁已经被我们这些旅游者破坏了不少,呵呵,惭愧)。因为我们是自己开车去的,时间上比较自由,所以我们在大批旅游者离开后,尽情品味了古镇美丽的傍晚,在水边用了别有风味的晚餐,约在八点多告别了乌镇,温柔的灯光洒满了坦坦大道,摇下车窗,清凉的晚风拂在脸上,停车小歇,隐隐可闻秋虫的鸣唱,我们已有多少时候没有享受这样的夜色了哦。
我说的感谢乌镇,不是单指他们对受灾户无私的支援,这份感谢当然是由得到帮助的人或他们所在街道的领导来说更为合适,我只是感谢乌镇给了我一份对缘分的认识,给了我一份已疏远了好久的愉悦。
女友说:用感谢的心去对待一切,会很快乐。
我信了。
作者:xx_lh